1、在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火星和地球___昼夜长短相近,___也有四季更替。
2.___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___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
3.故宫里的建筑按原建筑面貌复制,___宫中人员____看不出真伪。
2、填空。
轴 zhóu____ zhòu____
撒 sā____ sǎ____
3、下列各词按一定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省略号
B.冰 冷水 热水 水蒸汽 开水
C.寒冷 凉爽 温暖 酷热 炎热
D.喜爱 喜欢 热爱 酷爱
4、肖邦,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________”,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等。《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讲述了他在异国他乡不忘________,全身心地投入________,弥留之际,他请求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脏________,表达了他对祖国________。我所知道的中外爱国音乐家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看拼音写词语。
zhù chún mó gū shī zōng cuān chū lá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练习。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①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②江天万里霜。
注释:①黄花:菊花。②寥廓:高原空旷。
【1】下面关于《采桑子·重阳》这首词,说法正确的是( )
A.“采桑子”是词的题目,“重阳”点明创作的时间。
B.“采桑子”是词牌名,“重阳”是题目。
C.“采桑子”是主标题,“重阳”是副标题。
【2】“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题)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3】对这首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B.作者通过对茫茫江天、无边秋霜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凄凉。
C.作者通过对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乐观向上、战斗不息的情感。
8、阅读平台。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孩子真烂漫。
_________________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批走俏货。
_________________
(3)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虽死犹生,有的人虽生犹死。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拟人的句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咏梅词写了梅花_____________的特点,赞扬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中表现了梅花不居功自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毛主席在花山
1948年的春夏之交,毛主席①转(A.zhuǎn B.zhuàn)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一天早晨,毛主席正看地图,忽然抬起头,问警卫员:“昨天这个时候,门口花椒树下的碾子有碾米声,现在怎么没有动静了呢?”警卫员说:“报告主席,为了不影响您工作,我和村长商量后,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样吧,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是!”警卫员拔腿就走。
“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主席说。警卫员回头一笑:“知道了,请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不久,花椒树下的碾子又吱吱扭扭得转了起来。
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又叫住他,说:“任务完成的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泡一桶茶水,你负责送给碾米的乡亲们。”
茶泡好了,警卫员拎着一桶清香的茶水来到碾盘旁,用粗瓷碗②盛(A.shèng B.chéng)好一一晾在石板上,请碾米的乡亲们喝。开始,大家还不好意思,经他一动员就喝了起来。茶水对这里的人来说确实新鲜。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叔端着一碗茶水,凑到警卫员跟前,说:“我说同志,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警卫员乐呵呵地说:“您老就慢慢地喝吧,一会儿就喝出味道来了。”
这时候,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③招(A.zhāo B.zháo)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儿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推碾子还挺在④行(A.háng B.xíng),一边推,一边用笤帚往碾盘里扫碾出来的米粒。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1】选择文中①~④处正确的读音。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是毛主席听了警卫员的报告后讲的话。从中可以看出毛主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和群众说话态度要诚恳。”“知道了,请主席放心。”这是毛主席和警卫员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共写了_____________件事,请你用最简短的话总结一下,这几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了毛主席什么样的高贵品质?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听见小提琴的声音
夜间,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了。我看见这个月亮从溪边乌桕(jiù)树的枝丫间,把一大片清光洒到溪边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这时我静静地听着:啊,可是真的,慢慢地,慢慢地,我听见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
——啊,我听人家说过,那草丛的村庄里,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名叫蟋蟀,他是一位很好的、勤奋的少年,天天晚上演奏小提琴。因此,后来他成为童话世界里一位少年提琴家。这优美的小提琴声,是他演奏的吗?
啊,真的,真的,一阵又一阵小提琴演奏声,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了。
那小提琴拉得多么好啊,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泉水从山谷里流到溪中来了。
有时听来,好像是给一位小姑娘唱的一首儿歌,拉着一支伴奏曲。
一会儿听来,感到那琴声,好像是一阵细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传来了。
我静静地听着,听着。
感到这提琴的演奏声,是多么好听啊。我一边听着一边想,这小提琴的演奏声,是从那草丛的村庄里,一座露天的音乐厅里传来的吧?那村庄里,今晚真的在那音乐厅里开一个月光音乐会吗?这小提琴真的是那位少年音乐家蟋蟀演奏的吗?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孩子来听演奏吧?……
听啊,那草丛的村庄里传来一阵又一阵小提琴的演奏声;看啊,天上一个扁圆的、黄色的月亮,也在悄声地听着,把一大片清光洒到那个草丛的村庄里了。
(1)在文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仔细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把蟋蟀想象成________;把它的叫声想象成________;把草丛想象成________。因为作者的丰富想象,拟人化的手法,让人觉得“月光下的草丛”________。
(2)这是一只怎样的蟋蟀?请阅读短文,找一找相关的语句,再抄写在下面。
(3)短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1、阅读“高效漂渍液”的说明书并作答。
品名:高效漂渍液
产品特点:
①超强去渍:特有污垢分解因子,专门去除衣物、器皿上的顽固污渍。
②高效除菌:对家居及公共场所常见的金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茵具有较强去除作用。
③快速漂白:令衣物更亮白,器皿更洁净。
使用方法
用途 | 用量 | 用法 |
特殊漂白:去除果汁、酱油、咖啡、茶渍、血清、奶渍等顽固污渍。高效去除织物上的有害物质 | 每半盆水(约2千克)加入本品30克(约一瓶盖)稀释。 | 将洗涤干净的衣物放入本品稀释液中浸泡20分钟,再按常规方法洗涤一次即可。 |
普通漂白:白色衣物、毛巾、袜子、工作服等的清洁、去味。 | 每盆水(约4千克)加入本品15克(1/2瓶盖)稀释。 | 先将洗衣粉溶于水中,再加入本品稀释调匀,加入织物按常规方法洗涤即可。 |
器具漂洁:餐具、厨具、茶具、冰箱、电话、地板、浴室的表面清洁、除菌和除臭。 | 每盆水(约4千克)加入本品20克(2/3瓶盖)稀释。 | 用浸过本品稀释液的毛巾或地拖轻擦物体表面,20分钟后擦拭干净。 |
注意事项:
①请放于儿童触及不到及阴凉之处。氯不可饮用,若不慎误服,请及时诊治。
②本品为含氟漂白剂,主要成分是次酸钠,请按衣物的洗涤指示使用,切勿直接使用原液,使用时请戴上胶手套,避免产品直接与皮肤接触,并保持空气畅通。
③本品只限于漂洗棉、麻、人造丝、涤纶等材质的白色织物,切勿用于丝绸、羊毛、尼物,以及有色衣物。
④勿与酸性物质(如洁厕精)混合使用。
【1】以下对该漂渍液的产品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高效除菌
B.清洁双手
C.超强去渍
D.漂白衣物
【2】根据产品说明书,以下描述最合适使用漂渍液的一项是( )
A.白色毛巾用久变黄
B.羊毛衫沾上果汁
C.丝绸枕巾染上污渍
D.白皮鞋穿久产生异味
【3】妈妈想去除冰箱表面的油渍,她应该控制的漂渍液的用量是( )
A.半盆水加1瓶盖
B.每盆水加1/2瓶盖
C.半盆水加2/3瓶盖
D.每盆水加2/3瓶盖
【4】爷爷想用漂渍液去除茶具上的污渍,正确的做法是( )
A.将茶具在原液中浸泡20分钟
B.将毛巾用原液浸湿再擦拭
C.将毛巾用稀释液浸湿再擦拭
D.在水中加入洗衣粉和漂渍液再清洗
【5】爸爸为了增强去污效果将漂渍液和洁厕精混合使用。你觉得他这种做法对吗?请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人物的梦想
1971年,他出生在布里斯托尔,开始了贫困而又自卑的童年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从此,疯狂地迷恋上了古典音乐。他有了自己的梦想,日子变得简单而艰辛,拜师、学习、求生成了他生活的全部。
2000年,他已是29岁的小伙子,但仍旧一事无成。一天,他忽然觉得这样茫然地唱下去,自己的发声技巧永远得不到提高。他毫不犹豫地赶往意大利,开始了艰辛、辛酸的求学生涯。
为了节省开支,他骑着旧的自行车去上课;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克服一切困难,风雨无阻地坚持;为了能将老师所教的技艺融会贯通,他独自躲在被窝里小声歌唱……
2003年,他因突如其来的盲肠破裂而住院开刀。出院后,又不幸查出肾上腺肿瘤,再度住院。康复出院后,生活还未好转,他又出了交通意外,锁骨完全破裂,歌唱事业不得不全面终止。不过,他从未放弃过那个遥远的梦想。
2007年,他鼓足勇气,参加了英国的超级选秀节目《英国达人》。当他穿着土气的西装走到台上时,台下的人无不惊诧——这样的角色也有胆量参加竞选?
全曲唱完之后,全场观众霎时起立鼓掌,欢呼,尖叫。没有人想到,这样一个无名小卒,竟然能释放出如此夺目的巨星光彩。更没有人知道,从台后走到台上的这短短5秒钟,他努力了整整7年!29岁到36岁的时间,让他储备了异于常人的毅力和才华。
他就是凭借完美嗓音,成功问鼎首届《英国达人》冠军,并为女皇当面献歌的保罗·伯特斯。
【1】词语训练。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罗·伯特斯有着怎样艰苦、辛酸的求学生涯?请你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保罗·伯特斯的梦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保罗·伯特斯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是( )(多选)
A. 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
B. 凭借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
C. 凭借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
【5】你从保罗·伯特斯的身上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大舞台。
鲁迅先生的全部生活内容里,藏书占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自己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成年以后,鲁迅读书十分刻苦,他把读书作为自己一种极大的乐趣。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画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就是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出现污损、破散的情况。
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发现书上有了破边卷角,是会不高兴的。
鲁迅先生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赠给需要书的人。每当把书送出去时,总是非常仔细地包好。这种花在书上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
1.短文是按__________结构记叙的。
2.给短文加个题目应是( )
A.书 B.为了书籍
C.“爱书如命”的鲁迅
3.短文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鲁迅的“爱书如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3自然段具体介绍了鲁迅的修书工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
⑫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⑮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⑯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⑰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⑱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①(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 )→书架伴“我”一同成长
【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⑮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___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改为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设想能够实现。这些设想是遥远的事情。(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月色皎洁、清亮如水的景象。(仿写句子,要求引用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扩句。(至少扩两处)
①浪花高。
②风吹倒了小屋。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用上加点字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亮穿过微云,月光洒在海面上。(将这句话描写得更具体、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宝玉纵身跳下悬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请根据这句话想象补充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1)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用句子中的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用“喜爱”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将句子变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学习的课堂上,有迷惘,更有明朗,智慧的我们一起探究品尝;实践的园地里,有恐慌,更有荣光,团结的我们一起合作担当;生活的蓝天下,有忧伤,更有欢畅,热情的我们一起体验分享……成长路上,需要我们同担风雨,共享阳光。请以“我们一起来”为题,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可以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