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 )。
A. 反问句 B. 设问句 C. 疑问句
2、下列词语中的“吓”字,与其他两项读音不同的是( )
A.吓人 B.吓唬 C.恐吓
3、“我心理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这句话是什么描写?( )
A.神态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4、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填空。
________脑汁 养____处____ ____来____去
情不________ 不怀________ ____心所____
1.面对多年未见的母亲,他____地流下了眼泪。
2.这道题目很难,我____,想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得到答案。
3.我在书柜里发现了一本奇怪的书,____地看了半天,也没能知道它的来历。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_____ _______ _______
损失 飞溅 车轴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震动 凸起 切割
6、解释加点的字,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供:_______________ 阴: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_______________ 忽: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归:_______________ 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______)妙(______) 半(______)三(______) 肃然(__________)
心(______)胆(______) 半(______)半(______) 一针(_________)
8、日积月累。
(1)童年生活总是妙趣横生,如“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中悠闲自在的童趣;爱国情怀总是感人至深,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表现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2)我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因为我深深记得《孟子》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
(3)这学期我接触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我最喜欢读的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逗你玩(节选)
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嫂晾( )几件衣裳,让孩子机灵点,在门口看着,别让小偷偷去了。看见了小偷就喊她。
小孩就在门口看着,一动也不敢动。小偷过来了,看好几件衣服。“几岁了?”小孩说:“五岁了。”“叫嘛?”“小虎。”“小虎你认识我吗?” “不认识。”“咱俩一块玩吧。我叫逗你玩,我姓逗,叫逗你玩。小虎,你叫我。”“逗你玩。”“太好了。”这样叫了几句,小偷就过去把褂( )子拽( )下来。“妈妈,他拿咱褂子啦。”“谁呀?”“逗你玩。”“好好看着。”小偷又把裤子拽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裤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一会我揍你!看着,别喊。”小偷一会把被单拿下来了。“妈妈,他拿咱被面子呢。”“谁呀?”“逗你玩。”“这孩子,你老不老实,一会儿我揍你。”
妈妈出门一瞅( ),孩子还站着呢,一看衣服没了,“咱衣服呢?”“拿走了。”“谁拿走了?”“逗你玩。”还逗你玩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机灵—___—___
认识—___—___
【3】这是马三立先生的单口相声《逗你玩》的节选,文中的“逗你玩”是什么人?这段相声主要写了什么事?
___。
【4】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逗你玩”,该怎么办?
___。
10、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某小学学生汉字书写现状调查结果
材料二
科技的发展促使键盘打字在慢慢取代手写汉字。基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及智能手机等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方便文件的保存等,纸质文件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由于电脑以及手机输入法的方便性,在实际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再去写信。虽然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给现代人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是汉字文化危机也因此形成。
【1】由材料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倡议设立“全国汉字书写日”,你赞同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嫦娥工程”
我国启动的“嫦娥工程”是指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利用先进仪器对月球的资源和能源分布以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的探测。
我国航天的能力已经具备了探月的水平。这次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rǎng yǎng)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在古老的神话故事里,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还有桂花树和捣药的玉兔。而在现实中,月球是解开诸多宇宙谜团的一把钥匙,它上面还储备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月球探测一直是各国激烈竞争的科研领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很早以前就进入宁静阶段,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载(zǎi zài)体。月球上已知的有100多种矿物质,其中有6种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尘土里,蕴藏着一种重要的能源——氦-3,它在地球上十分罕见,是可供(gōng gòng)核聚变的主要原料之一。据估算,月球上有300万~500万吨的氦-3储量,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月球上这些特有的矿产和资源,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个大宝库。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就进行了有关月球探测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月球正在成为我国科研的新大陆。我国的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hé hè)的卫星部分、测控系统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什么是“嫦娥工程”?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个工程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实施。
【3】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月球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话,我们应如何评价我国的探月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 年 10 月 4 日,毛泽东正领导湖南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韶山家里派人到长沙找毛泽东,给毛泽东送来一封紧急家书。毛泽东看了几行后,眼里立即涌出了泪花。家乡来送信的人,是毛泽东的一位堂兄。他告诉毛泽东,“婶婶在昨天晚上就有出气没进气了,所以,叔叔要我来长沙,要你和泽覃立即赶回去,晚了恐怕见不到你母亲了。”
毛泽东一听,如五雷轰顶。两个月前,母亲患淋巴腺炎,自己还回去接母亲到长沙治过病。他匆匆忙忙出去安排了一下有关事情后, 就带着小弟泽覃随来送信的堂兄,跌跌撞撞地往韶山狂奔。
当时,由于韶山不通车,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全靠两条腿走。100 来里的崎岖山路,毛泽东他们走了一天一夜。即便如此,当毛泽东赶回韶山时,由于送信的堂哥走了一天多的路,前后就过去了三天,这时母亲已过世两天了,按照韶山的习惯,母亲早就入棺。
毛泽东紧跑急赶地走了一天一夜的路,但还是没有看上母亲的最后一面。面对母亲的死,毛泽东百感交集,悲痛万分。
毛泽东久久伏在母亲的灵柩上,泣不成声。当晚,毛泽东不顾旅途的劳累,拒绝一切人的劝阻,坚持守在母亲的灵柩边。
母亲对自己思想的影响,不断地在毛泽东眼前出现。这时的他完全沉浸在对母亲那伟大的人格和善良的心肠的追思之中。稍顷,他用笔在一张白纸上,专心致志地写了起来。第二天早晨,来祭奠的人们, 看到了毛泽东那发自肺腑的《祭母文》和两副挽联。
两副挽联,一副贴在大门口: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另一副则挂在母亲的灵前: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第二天,母亲出殡。毛泽东长跪在母亲灵前,声泪俱下地诵读了自己用泪写成的四言长诗《祭母文》。
毛泽东的这篇《祭母文》,全篇记述了母亲的养育深恩和盛德高风,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也深深地追忆了母亲生平对他的养育之恩,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更表现出了毛泽东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的死亡的悲痛心情。
【1】母亲已经过世两天了,毛泽东才赶到家里,是因为________。
【2】找出体现标题“一掬慈容何处寻”的一副挽联,用“____”画出来。
【3】找出描写毛泽东面对逝世的母亲悲痛万分的两处描写,画上波浪线,并写一写这两处通过详细描写了毛泽东的____来表现他的心情。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毛泽东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方志敏逸事
有一次,方志敏到下面检查工作半个月,在返回省会葛源途经家乡漆工镇时,顺便回家看望母亲。方志敏刚到家,那些受苦受难的婶婶们听说了就来看望他。“呦!正鹄(方志敏的乳名)当大官了,难得转来啰!如今兴苏维埃了,大家都奔好日子,可我们家还常缺钱买盐吃。你在外面又照顾不到我们,唉——”方志敏早领会婶婶们的来意,是向他讨盐钱,便笑着答话:“哈哈,我什么时候成了财主老板,回来就可以照顾你们,帮你开销买盐钱!”
婶婶们涨红着脸,辩解说:“都说你掌管着苏维埃几十万、几百万呢!你们公家饭碗里撒掉两个饭粒也够我们开销一年半载,还在乎这两角子盐钱!”
方志敏解释说:“我管的花边(银元)是不少,几十万几百万也有。不过却是革命的花边,一个铜板也动不得,要全部用在苏维埃事业上。要是我拿革命的花边来给婶婶们买盐,这穷人的主席我还当得?”
有一年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县苏维埃代表大会。冷得瑟瑟发抖的方主席,令身穿新棉袍的代表们于心不忍,于是合伙买了新棉袄送来,他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当个苏维埃主席,穿件破棉袄,人家都看不过,收下了又有什么了不得?”方志敏说:“当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注意。一个不留意,就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反问句,并将其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了方志敏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体现了方志敏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
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 8 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
他就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
“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 5 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 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
7 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 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 5 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转眼到了 8 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
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 8 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 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本文的主人公是( )。
A.送报少年 B.“我”的儿子 C.“我”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送报少年工作很认真负责,对人很有礼貌
B.“我”并不十分了解送报少年的情况
C.送报少年的工作强度大,任务重
【3】“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这句话表明送报少年( )。
A.他上学去,不送报的原因
B.他了解爸爸的情况,体贴爱护爸爸
C.他对爸爸身体差的情况十分了解,所以不送报
【4】短文通过_____描写、_____描写、_____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5】文章的题目是“送报少年”,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去写“我”的儿子?
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露珠赞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每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用乳汁哺育婴儿一样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炫耀武力,更不像冰雹那样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风险给人类,而对人类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在桌灯西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短暂-(______) 奉献-(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3】用“ ”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4】作者为什么把露珠比作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星”和“凤”的共同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由于汉字毕竟不是绘画,而是文字符号,简化后,象形字的特征一旦弱化,就不容易辨认出来了。因此,人们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创造了新的形声字。
【1】“星”和“凤”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形字简化后的缺点是什么?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走在街上的时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 )的。
(1)按原文在( )内填词语,在内填标点。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3)“这一种境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理解这种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感悟部分
《手指》(节选)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 扳枪机必须请他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等 虽有大拇指相助 终是要他主干的。
【1】给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中画“﹏﹏﹏”的句子中,“他”指的是_______,与其他三指相比,“他”的缺点是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功用和品质。
【4】选文突出表现了食指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对食指的描写,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内选段,完成练习。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这段话采用_____的结构方式,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__________这个中心。
【3】“挤”在“拥挤”中的意思是(_____),在“挤过去”中的意思是(_____)。
A.用压力使排出 B.在拥挤的环境中推、拥 C.许多人、物很紧地挨着
【4】有人说画线的句子和本段的中心意思无关,放在结尾有些画蛇添足。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俺家的酒是村酒。 俺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
(1)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