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翘课(qiào) 毛毡(zhān) 雇佣(gù) 祷告(dáo)
B.牛犊(dǔ) 吆喝(yāo) 船艏(qiào) 保姆(mǔ)
C.泛滥(làn) 精湛(zhàn) 公爵(jué) 埃及(āi)
D.遐想(xiá) 哗笑(huá) 刀刃(rèn) 淤泥(y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摔跤》生动刻画了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摔跤时的动作。
B.《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描写水城沉睡后的寂静,属于动态描写。
C.《景阳冈》写“武松打虎”的故事,文中写武松喝酒与打虎并无关联。
D.阅读古典文学名著,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语句,一定要反复琢磨,知道准确的意思才行。
3、《月光启蒙》的作者是( )。
A. 肖复兴 B. 叶圣陶 C. 孙友田 D. 萧红
4、有位中学毕业生被分配到饭店当服务员,有一次他自告奋勇写欢迎上级来检查的大字标语。等首长来了一念,哭笑不得,因为写的是“欢迎大骂光临”。
这位中学毕业生把“____”写成了“____”。所以闹出了笑话。
5、读一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部分内容,揣摩词中描写的周瑜的形象特点。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①。羽扇纶巾②,谈笑间,樯橹③灰飞烟灭。
(注)①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②羽扇纶巾: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③樯橹:代指曹操的战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已学内容填空。
1.在天底下,______,而并不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好像_____。
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______,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_________,不管________,它总是那么直,那么_________,不软弱,也不动摇。
3.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_____,又听见_____。童年重临于_____。
4.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
5.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_____,让我们_______。
7、看拼音,规范正确地写词语。
qì fēn gǎn rǎn yǔ zhòu tíng bó bǎo mǔ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shēn shì huá xiào bān lán sōng chí àn mó
(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_____)成趣 (_____)不自(_____) 一声(_____)
(_____)耳(_____)腮 (_____)三更 肃(_____)起(_____)
(2)与“不屑一顾”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
(3)这道题把他难住了,他急得____。
(4)“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____地喃喃着。
9、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捧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麾术难变多了!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④“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⑤“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⑥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
⑦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我满心疑惑。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我惊讶不已。
⑧“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⑨我臊得脸皮发烫,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⑩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加点部分“再普通不过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把街头上的土戏法和舞台上的魔术进行对比,这样写强调了______________。请你也用上对比的表现手法,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⑨自然段,作者在观看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______)——疑惑——惊讶——(______)。
【5】“快手刘”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儿科大夫的手
年轻的讽刺小说作家冷凌抱着出世才20天的儿子,顶着寒风,匆匆来到儿童医院。
诊室靠窗处设两张桌子。一男一女两个大夫面对面坐在桌旁。男大夫生得魁伟粗壮,肤色黧黑。“像个铁匠。”冷凌心里说。女大夫生得娇小玲珑,一脸孩子气。“医学院来的实习生。”冷凌判断。他本来希望给儿子看病的大夫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太太。
“下一个——梁虾仔。”“铁匠大夫”嗓音洪亮,与他的个头很相配。
一个衣衫单薄的农村妇女赶忙上前就坐。她怀里抱着一个用黑粗布裹着的婴儿。
“铁匠大夫”朝那妇女看了一眼,皱着眉说:“天这么冷,怎么不多穿件衣服?你也病倒怎么办!”语气粗暴,像个爱摆架子的大夫。
“不吃奶……哭了一夜,怎么哄也不行……”妇女开始诉说孩子的病情。“铁匠大夫”表情平淡,一边“嗯、嗯”地应着,一边搓着手。“他的手大概患了某种奇痒难熬的皮肤病吧。”冷凌暗想。
终于,“铁匠大夫”停止了搓手,从脖子下的衣服里掏出听诊器的听头,夹在两手掌间又搓擦了几下,然后探进病婴的衣服下。听完后,他把听头插回原处,又搓了搓手掌,才伸手摸病婴的肚子。
“下一个……”“铁匠大夫”喊完病人的名字,又把手搓起来。搓呀,搓呀
讽刺小说作家看着眼前这位“手掌痒痒”的大夫,职业习惯使他马上进入艺术构
思。该用什么题目?“搓手”?不行,不够尖刻,不够讽刺,太一般化……
“铁匠大夫”的大嗓门把作家召回现实,他喊了冷凌儿子的名字。
冷凌抱着儿子在那张就诊椅子上坐定,一边描述儿子的病状,一边注视那双搓动的大手。距离近了,看得真切了。那双大手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大概是一种怪癖。这怪癖占了多少时间!假若他急病人之所急,假若他全心全意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他肯定不会这样毫无意思地搓手不止!
终于,“铁匠大夫”停止搓手,开始听诊和按摸肚子了。这时,“铁匠大夫”的目光离开冷凌儿子的脸,像聆听美妙的小夜曲那样侧扬起头。就在他的目光移到对面女大夫身上的时候,他突然说:“不要这样!你的手指和听头都很凉,这不仅会惊吓到孩子,孩子还会受凉呢。孩子的肚皮又嫩又薄,经不起你的突然袭击……先把手搓暖……听头不要吊在胸前,该藏进衣服里……”
女大夫连声应诺,脸也红了。
冷凌的脸也悄悄地红了。儿科大夫的手……自己刚才构思的文章……
“谢谢!”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讽刺的味。
【1】男儿科大夫搓手是因为( )。
A. 他患了怪病 B. 他有这种怪癖 C. 使孩子避免受惊吓和受凉
【2】整个过程中,冷凌的情感变化是( )。
A. 焦急——遗憾——不满——羞愧——敬意
B. 焦急——不满——遗憾——羞愧——敬意
C. 痛苦——遗憾——不满——敬意——羞愧
【3】用“____”画出文中与“讽刺小说作家临离开诊室的时候向那位男儿科大夫致意,一点儿也不含讽刺的味”照应的内容。
【4】冷凌最初不喜欢男儿科大夫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女大夫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凌的脸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简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dú)、帛书以及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该馆于2007年11月29日动工,2009年11月26日正式开馆。
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字坊
【1】中国文字博物馆于( )正式对外开放。
A.2009年11月29日
B.2007年11月29日
C.2009年11月26日
【2】下列不是该博物馆以甲骨文“字”为标志字坊的意义的是( )
A.突显出博大精深又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字文化。
B.突出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主题。
C.代表着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D.为河南省的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做宣传。
【3】文文来到该博物馆“汉字发展史”主题馆参观,她想在这里收集“汉字发展史”的相关信息,做一份调查报告。她应该从哪些渠道获得信息?了解哪些有效信息?请你帮她梳理一下。(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获取信息的渠道 | 询问解说员( ) | 拍照( ) | 查看相关的文字介绍( ) |
到高校咨询中文系教授( ) | 到图书馆翻阅相关书籍、报刊( ) | 上网查找资料( ) | |
获取的有效信息 | 汉字产生的时间( ) | 字体演变历史( ) | 当代书法名家作品( ) |
汉字字帖的种类( ) | 历代对字体、字形的统一规范( ) | 汉字载体的演变( ) |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一次,他牙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
【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须用上“茉莉花”一词)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的________。“‘辛勤的园丁”“祖国花朵”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芳草地。
暖冬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成了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了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午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中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______)
【2】梳理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午后 | 夜里 | ____ |
“我”掉进河里 | ____ | “我”穿上新衣 |
【3】读画“﹏﹏﹏﹏”的句子,可以想象,“我此时看到的画面是:昏暗的灯光下,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____”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节选)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券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黑拿出来,仲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诸”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2】本段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读文段中画“ ”的句子,这两处写明了两点内容:①严监生________;②严监生的家境________
【4】读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此刻的严监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__________;②此刻,如果严监生还能说话,他会说:
__________;③读了这句话,你觉得严监生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5】读完以上选段,你想对严监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é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e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犹)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等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儿,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当它听到点儿老鼠的响动时,它又是那么尽职,闭息(疑 凝)视,一等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 用“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奇怪( ) 无论( ) 确实( ) 决心( )
(3) 短文围绕哪句展开来描述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4)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描写猫古怪的?(2分)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的寻找,但是再也没有找到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的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一天十二个时辰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⑤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⑥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⑦对我来说,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⑧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的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就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着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⑨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个作文本。她把这六个作文本一本一本的摆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个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⑩她又说:“在这六个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⑪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⑫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的漫长的人生之路。
⑬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作者回忆了与语文老师有关的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⑦自然段理解:“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本句中加点字运用了_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的情绪。
【3】对第⑪自然段中“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的写作常常能受到老师的夸奖,所以“我”变得张扬浮躁,不能接受别人的质疑和批评。
B.“我”为了得到更多表扬,卖弄所谓的“才气”,作文越写越臃肿、夸张。
C.因为“我”写作很有才华,所以往往会遭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妒忌。
D.一个人的才华弥足珍贵,但是如果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就会迷失自我。
【4】“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这两句话中,你能体会到“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何作者曹文轩认为高中时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难忘的一课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小学生守则》ー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跟头栽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一反常态,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惊异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为什么?”几十双眼晴在问。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衣服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坑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扬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卦,被衬卦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蒲。我们规规距距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1】用“ ”画出第七自然段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_比作
_____________,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的用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八自然段补充叙述了“这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八个字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 开始嘲笑,讽刺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②同学们问我:“你的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侯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下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决定 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 没人会喜欢我。
③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柔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 ,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④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排队 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背诵 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根本 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⑤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会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⑥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⑦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⑧这位很胖,很美,温柔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
⑨“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甚至 只要 就 因为 所以
【2】用“/”划去文中(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3】“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这里“——”的用法是( )
A.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4】“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我希望你是我女儿!”一句理解正确的有( )(多项选择)
A.表明伦纳德夫人已经识破了我的作弊,她希望我听清这句话。
B.表明伦纳德夫人十分理解我的作弊,并利用了我的作弊。
C.表明伦纳德夫人已经关注我很久了,她用关爱体谅着我,分担着我的痛苦。
D.她对我的理解是一瞬间的闪念,而不是长时间关注的结果。
19、马陵之战
战国时,魏国与赵国举兵攻打韩国。
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军前往救援韩国,他们直奔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帅太子申、大将庞涓得知这一消息后,率军撤 离韩国赶回魏国。可是,魏军抵达齐魏边境时,齐军早已越过边境西去了。 魏军猛追齐军,田忌问孙膑如何对付魏军。孙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对田忌说:“魏军素以剽悍著称,以为我军怯弱,而我们利用魏军的轻敌思想,减灶示弱,诱敌追赶,然后伺机伏击敌人。”田忌连连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便采用了孙膑之计。
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两军一接触,齐军就立即后撤,诱敌深入。庞涓在追赶齐军途中,发现齐军遗下的灶足够十万人吃饭使用,心里不免惴惴不 安。第二天却发现齐军的灶减去了一半,他又振作精神,命令士兵加速追 赶。第三天,齐军的灶只剩下供三万人用的了,庞涓认为这是齐军不敢迎战纷纷逃亡所致。他骄傲地说:“我知道齐军一向怯弱,你们看,三天之中,逃跑的士兵就已经超过半数!”于是,他丢下大军,率领一支轻装的骑兵,孤军深入,不分日夜地穷追齐军。
孙膑根据庞涓的行军速度,判断魏军在日落后可到达马陵道。马陵道位于两座大山之间,地势险要,树林茂密。孙膑让士兵把树砍倒,横七竖八地丢 在路上,只留其中最大的一棵,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孙膑挑选了一万名弓箭手埋伏在附近,命令他们夜间看到火光就一齐放箭。
一切布置停当,夜幕降临时庞涓已率领部队进入马陵道。因为道路被 树木阻塞,魏军只得停下来。暮色中,庞涓隐约发现一棵剥了皮的大树上写 有几个大字,就命人点起火把,想看个究竟。就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自认为败局已定,无法挽回,长叹道:“成全了孙膑这小子的名声。”于是,他手持佩剑,自刎而死。魏军失去大将,顿时乱成一团,溃不成军。齐军乘胜进攻,全歼魏军,并俘虏了主帅太子申。
【1】马陵之战的敌对双方分别是( )
A.孙膑、庞涓;太子申、田忌
B.田忌、孙膑;太子申、庞涓
C.庞涓、孙膑;齐威王、田忌
【2】关于孙膑的思维过程,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减灶示弱→利用弱点→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B.利用弱点→诱敌追赶→减灶示弱→伺机伏击
C.利用弱点→减灶示弱→诱敌追赶→伺机伏击
【3】庞涓在追赶齐军时心里惴惴不安的原因是( )
A.认为对方兵强马壮
B.认为对方粮草充足
C.认为对方势单力薄
【4】根据短文内容推测,孙膑最有可能与下列典故有关的一项是( )
A.围魏救赵
B.赤壁之战
C.四面楚歌
【5】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短文内容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张骞开辟丝稠之路。
①写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②写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 的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在题目中揭示出人物特点。
(2)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