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教室墙壁上有一句激励大家勤奋学习的名言。上半句是“书山有路勤为径”。下半句是“ ”。( )
A.老来方知读书迟
B.一日不读十日空
C.只要迈步总不退
D.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捆绑(bǎng) 额(yé)角
B.敏捷(jié) 晌(xiǎng)午
C.即(jì)将 具(jù)备
D.屏(bǐng)息 细胞(bāo)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晓,明白)
B.过是溪(对的)
C.家贫不常得油(贫穷)
D.胤恭勤不倦(疲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天窗》表达了一个孩子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世界的强烈愿望。
B.纳米技术就在人类的身边,它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C.《海的女儿》是挪威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代表作品之一。
D.《塞下曲》后两句写战土们准备追敌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佩之情。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强大 强盛 强调
B.人才济济 济南 救济
C.单独 单于 单位
D.扒开 扒皮 扒手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扩大 浅蓝 重荷 云霞
B.灿烂 奇观 光亮 金华
C.突兀 聚集 拥挤 仰卧
D.蜿蜒 梢微 撞破 漆黑
7、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仅……而且…… 只有……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 )不把泥沙管住,黄河( )不能治理好。
2.( )黄河地区乱砍滥伐,( )黄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3.黄河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自然条件好,( )土地肥沃。
4.( )合理利用土地,( )能防止水土流失。
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______)房屋 一(______)花生米
一(______)台灯 一(______)对联
一(______)大河 一(______)榕树
9、读《白桦》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晖里闪着晶亮的雪花。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玉立”写出了___________,“晶亮的雪花”写出了_______,表现了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3】“朦胧”“玉立”“晶亮”,表现白桦_________________之美。
【4】这一小节总写白桦______的气质美。( )
A.静态 B.动态 C.静中有动
10、课外阅读。
麻 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 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秋迁徙的候鸟黄莺,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们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忙逃掉。它们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 张在空中的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们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的勇气。它们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们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们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有删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麻雀不在高楼的犄角筑巢。
B.麻雀的巢很容易就能摸到。
C.麻雀喜欢在屋檐下搭窝。
D.麻雀的巢筑在离地很远,又高又险的地方。
【2】下列句子不能体现麻雀机警多疑的是( )
A.麻雀的目光十分锐利。
B.麻雀看到食物就飞过去叼起来。
C.麻雀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D.麻雀的巢筑在人手摸不到的地方。
【3】作者写麻雀,却又写到黄莺和燕子,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A.夸张 B.对比 C.比喻 D.拟人
【4】请概括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
【5】“由于时时提防人,它们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这句话中“盯”字用得好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 )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 )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课文是从正面和侧面来写的,正面是对 进行描写,用“ ”画出描写他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侧面是借助 的言行反衬艄公的特点,用“ ”画出描写乘客言行的句子。
正面和侧面的描写都反映了艄公 的特点。
【3】3 “黄河的主人”是 。他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是因为 。文中描写“黄河的主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有: 。
【4】我想对黄河的主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蚁国英雄”
有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的包围圈里已是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中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层薄薄的烟雾……
【1】解释词语。
束手待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蚂蚁遇到了危险情景,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脱离危险的情形,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乡下人家
陈醉云
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再加上门前的各种鲜花、屋后的竹林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连房前屋后的鸡鸭也是那么的富有生气,各种昆虫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什么是天籁之音。特别是夏天的的傍晚,全家人围坐在柳树下一起吃饭,那就更是别有风趣了。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
这就是乡下人家,这就是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一定会喜欢这样的生活。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夏天的傍晚,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头顶是别有风趣的瓜棚,周围是各种自己喜欢的鲜花,再与家人围坐在一起,与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归巢的鸟儿为伴,天高地阔的吃着饭菜,那该是怎样的别有风趣呀?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正如陶渊明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城市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中生活的人们,一定会在这里追寻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
【1】看拼音,写汉字。
归cháo(____) 装shì (_____) mì (____)食 tăng (______)若
【2】多音字组词。
冠guān (______) guàn (______)
率lǜ (_______) shuài(_______)
【3】课文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仿照“屋前搭瓜架”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每一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中“别有风趣的装饰”一词指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句中“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结尾这段话?你认为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棵树一座楼
①去香港旅游,有一座大楼不可不看,那是太古大厦;有一棵大树不可不看,那是一棵百年老榕树。楼和树相依相伴,好像长在了一起。
②为了盖一座大厦,砍伐或者移走几棵树,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可在香港,在香港的繁华热闹之地,香港人所做的却不是使树让楼,而是让树和楼尽可能地和平共处。
③为了繁荣,楼是要建的;为了保护一棵树,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为了确保老榕树在施工中安然无恙,建设者拿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然后双方再商议出最佳的施工方案。在修建大厦之前,光为护树一项就花了近2390万元港币!
④太古大厦在大榕树下慢慢加高,一朵绿云般的树冠仿佛是一台巨大的空调器,源源不断地给出力流汗的大厦建设者送来凉气。大厦竣工后,成为多余的大树保护设施才清除。人们从楼底乘电梯或滚动扶梯到大厦顶顶层,走出后门,一棵枝繁叶茂的百年老榕树便突然间映入眼帘,让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1】题目中的“树”指的是 ,“楼”指的是 。第①②段有两个最能表现它们之间关系的四字词语是 、 。
【2】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本段前面哪句相照应?用“ ”画下来。
【3】用“﹏﹏”画出第④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树冠比作 和 ,因为它能为建设者送来凉气。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他也一声不出。(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子,填入恰当的语气词。
例:说他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小猫用小嘴蹭我的脸,那活泼的样子(_____),真是又可爱又顽皮(_____)。
3.照样子,写句子。
例: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小汤圆似的。
(1)大黄狗像________________,守护着我们这个小院子。
(2)两只鸟站在树枝像__________________,在交流着各自的见闻。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鲁爷爷今年已经差不多八十多岁了,他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旧棉帽,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初期,他推着小车为前线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市和村庄。他经常对我们说:“我经历了两个新旧社会,深知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一定要爱惜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句子中有毛病的句子。
①斯塔笛家并不丰富,卖不起多少书,可他把用心积累起来的每一个铜子儿,都花在了书店里。
________
②队员们使劲抓住绳子用力向后使劲拉着。
________
③同学们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拿着手上的杯子。
________
18、修改句子。
(1)《绿》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写的。
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有很多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等。
_________________
19、“爱”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叶欣永远的微笑里,在小明明稚嫩的话语里,在母亲清瘦的身体里,在萨沙的雨衣里……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爱。请把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一份爱写下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