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以下是某位学生的历史课堂笔记,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与其特点是

    A.社会保障稳定社会

    B.基层治理基层自治

    C.政府机构民主自治

    D.经济组织自我管理

  • 2、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被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德国(       

    A.工业化的高度发展

    B.工业化进程的生态问题

    C.城市基础建设落后

    D.政府缺乏对民生的关注

  • 3、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 4、2020年,东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三国蝗虫数量达数千亿只,而此前该地区已有超过2000万人遭遇干旱、洪水等灾害,蝗灾无疑将使局势进一步恶化。这一灾难的直接影响是

    A.粮食安全问题

    B.传染病的横行

    C.恐怖主义问题

    D.能源危机问题

  • 5、古人主要采取中医、拜神、逃离等方式来避瘟疫,直到1934年,政府开展的“新生活运动”才让“清洁、卫生、人畜分离、粪便入厕”等观念深入到乡村。这说明

    A.古人没有科学的防疫观念

    B.防疫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

    C.卫生措施防治瘟疫最有效

    D.政府是防治疫情的主要力量

  • 6、1907年,意大利人阿·劳罗来到中国上海,先是经营影片放映,后来开始进行拍摄活动。1908年3月,他在上海拍摄新闻短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这是上海由外国人拍摄的最早的一部新闻纪录影片。由此可见,当时上海(       

    A.市民生活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B.是外商的竞相投资地

    C.看电影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

    D.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 7、我国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智能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不断加深,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加快,智能社会形态逐渐显现,数字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蓬勃兴起的良好势头。这说明(       

    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

    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C.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D.信息技术推动了经营方式的革新

  • 8、对如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60

    284

    402

    60

    20

    24

    A.欧洲丧失世界市场的主导权

    B.美洲铁路里程增速最快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定

    D.西方国家扩大资本输出

  • 9、毛主席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这主要是因为其(     

    A.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全面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C.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D.以官僚制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10、民国初年,伴随政治上的动荡局势和帝制复辟的酝酿,思想界一度出现尊孔复古逆流,学术界注重传统风气的抬头……凡此种种,都与民国精神不相吻合。这表明(     

    A.政治变革未促进思想解放

    B.封建帝制受到人民的支持

    C.儒学的独尊地位难以撼动

    D.思想进一步解放迫在眉睫

  • 11、苏联在一五计划中规定国民收入增加102%,实际只增加了60%;农业产值应该增加50%,实际下降了14%。煤炭、钢铁、石油、电力等也没有完成计划。同时二五计划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表明(     

    A.国家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B.未能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牺牲

    D.工业基础薄弱制约了增长速率

  • 12、美国历史学教授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中讲道:“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和来自亚非的一些物种组成。”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①促进了不同大陆间的物种交流

    ②推动了各大陆的城市化进程

    ③给美洲人民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④促进了美洲的原始资本积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3、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强行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到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 14、曹操统一北方后将评定人才的权力交给地方豪强大族,但任免官吏的权力却始终由中央政府掌握,对推荐的人才“循名责实”后方才授予官职。曹操此举意在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B.完善监察体系

    C.削弱豪强地主势力

    D.加强中央权力

  • 15、“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这种分布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茶叶贸易路线的不同

    B.地区方言发音的差异

    C.海陆丝绸之路的推动

    D.欧洲殖民扩张的影响

  • 16、有学者认为1840年7月5日英军大举入侵舟山(浙江),才是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英军侵犯定海(浙江)蓄谋已久,定海保卫战是鸦片战争中双方参战人数最多、交火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役,定海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需要重新审视。据此推断,英国重点进攻此地的主要战略意图是(     

    A.出其不意攻打海防空虚薄弱的地方

    B.扼咽喉之地迫使清政府早日屈服

    C.富裕之地攻占后便于补充战略物资

    D.当时广州地区防卫森严攻打困难

  • 17、“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过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 18、1985年,《农家历书》刊登《新式家具简介》一文,介绍了一种墙上挂架,其优势是“省钱省力、简单大方、利用空间”,挂架两侧对称悬挂着“政策落实千村暖,勤劳致富万户欢”书法作品。这表明(     

    A.改革开放民众认可

    B.党的政策使民生改善

    C.新式家具实用舒适

    D.农民的追求不断提高

  • 19、在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提出“以商敌商”的对策。张之洞主张“商人破除旧习,具有世界之眼光,发挥商战能力,俾能挽回利权,地方益臻繁盛”。这反映出洋务派官员(     

    A.商战思想承载民族主义

    B.极力维护中国商民权益

    C.主张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D.商业营销蕴含民族情怀

  • 20、“青铜时代”概念最初由丹麦国家博物馆保管员汤姆森所创用。其后,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在《青铜时代》一书里,对此作了科学的界定。中国的青铜时代一般是指(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

    D.魏晋南北朝时期

  • 21、南宋日用类书《事林广记》,将令人难读的《朱子家礼》,裹挟在民间日用的百科体系中,与世俗礼仪一起作为实用性的知识广泛普及,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朱子家礼》本身。由此可见,该著作(     

    A.削弱了程朱理学的影响

    B.扩大了儒学社会基础

    C.背离了政府的价值导向

    D.使儒家礼仪得以普及

  • 22、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其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A.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

    B.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

    C.伦敦坐火车“一行五十辆,以铁环联之,第一车系蓄火机”

    D.在伯明翰和随从人员环游,街道上“电灯通明”

  • 23、1950年,上海出台的电影院影片上映政策中规定,“每四周上映国营票、苏联片各百分之廿五、大部分影院上映的英美片每四周不能超过百分之廿五、其余时间则上映私营国产片”。这一规定(     

    A.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B.深受对外关系政策的影响

    C.表明意识形态工作逐渐淡化

    D.实质是对电影行业的垄断

  • 24、宋代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而苏湖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苏湖地区的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基本内涵及进一步阐述

    (1)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 26、基层社会治理

    (1)秦汉:秦汉时期的__________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2)唐宋: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北宋王安石实施的__________即源于此。

    (3)明朝:__________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

    (4)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__________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__________制与旨在___的保甲制合一。

  • 27、主观条件

    ①秦________优越,________雄厚。

    ②数代秦王励精图治,________________较为________

    ________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

  • 28、精神文化方面

    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________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

    ②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________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________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 29、佛教的传入及中国化

    (1)过程:①_______: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_____文化和____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___成为主流,佛教完成___;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_____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影响:①积极: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理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诗词、书法和绘画,建筑艺术)②消极: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 30、江南的开发: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大批为躲避战乱而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_____ ,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业、陶瓷、________ 、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删去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 31、社会主义建设:1918-1920年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颁布了“___________”政策,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争取战争胜利起来很大的作用。1921年,面对国内出现经济和社会危机,苏俄开始实行“___________”政策,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以及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 32、非洲古代文明

    非洲主要居民是____,由西非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从事农业、畜牧业,掌握____技术。

  • 33、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了________的繁荣、人口的增长以及市区面积的扩大。

    (1)城市公共交通始于19世纪,交通工具起初为公共马车,后发展为________、地铁和公共汽车等。

    (2)城市区的人口与资源,沿着交通路线的轴线向四周辐射扩展,从而形成了分工明显的商业区、工业区、________、教育区和休闲区等,使城市居民的工作与生活更为便捷。

  • 34、伟大转折: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_______的伟大决策。

    (1)主要成就

    ①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②综合国力的提升: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_______,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_______建设快速突进。

    ④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⑤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了对_______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的重大贡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36、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中,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制度在政治上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 37、新中国的内政外交与国际局势变化密切相关,中国的发展对国际政治格局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世界格局?为此提出何种外交方针?在吸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成果的基础上,颁布了全新的入民民主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中国做出了怎样的战略调整?有何表现?对中国有何影响?

    (3)20世纪末世界政治格局发生着怎样的剧变?主要原因是什么?

    (4)21世纪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 38、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主要文化之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连续发展,中华文化不仅在过去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当今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着自己的贡献。

    结合史实,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