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与物到凸透镜的距离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A.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cm
B.此实验中,光源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C.当u=5cm时,光屏上承接到的光斑是实像
D.当u=15cm时,在光屏得到的是放大的像,投影仪利用这一原理
2、下列所示的情景,解释错误的是( )
A.甲,自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乙,向停止沸腾的烧瓶底部浇冷水,水会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气压降低,水沸点随之降低
C.丙,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石油气液化
D.丁,体温计玻璃管横截面做成特殊形状,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原理,利于读数
3、如图所示,甲图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乙图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该选择颗粒较大的冰块进行实验
B.由图像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C.第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把冰放入烧杯中,不用酒精灯加热,冰也会熔化,说明冰的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
4、“丈”是我国的传统长度单位,1丈约为3.33米,如图所示,一名普通初三学生站在灯杆旁边,则此灯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
A.1丈
B.2丈
C.4丈
D.10丈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6、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与论证
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24cm
B.当u=15cm时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3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10cm处移动到 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8、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径向快速交会对接。对接成功后(如图),取下列哪个为参照物,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运动的( )
A.地球
B.天和核心舱
C.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D.天舟三号货运飞船
9、小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4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cm
B.2.357cm
C.2.38cm
D.2.383cm
10、下面四幅图中由升华形成的自然现象是( )
A.冰雪消融
B.清晨的露珠
C.寒冬冰雕变小
D.树枝上的雾凇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是一个凹透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此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2、如图所示,这是同一示波器上出现的两种声音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判断出这两种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中相同的是( )
A.音调和响度
B.音调和音色
C.响度和音色
D.只有音调
1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8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
A.0℃
B.-10℃
C.-8℃
D.-3℃
14、2018年7月28日2时33分,我们领略了一次月全食天象,如图所示。月食形成的物理学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5、超声波测速仪可以根据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的时间差测量出汽车速度。如图,设超声波测速仪连续发出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为1.6s,该超声波测速仪所收到的这两次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8s,已知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超声波测速仪170m,则汽车的速度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16、如图,是小明在夏天游泳上岸后,站立在阳光中还“瑟瑟发抖”的情境,其原因是( )
A.凝固放热
B.汽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熔化吸热
17、在清扫卫生的时候,同学们经常要把椅子搬到桌面上,已知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00g,那么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所搬的椅子质量的是( )
A.50g
B.500g
C.5kg
D.50kg
18、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华跑的路程比小光长,则小华的速度大于小光的速度
B.漫反射中,反射光朝向各个方向,因此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黑板“反光”,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D.一杯水喝掉一半,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19、发声体甲和监测器均固定,测得甲发出声音的特性变化如图,则( )
A.声音的音调不变
B.甲振动幅度不变
C.声音的响度不变
D.甲每秒振动的次数减少
20、测出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数值在图上描出甲乙丙三个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密度为 4g/cm3
B.无法得出乙的密度值
C.丙比甲的密度大
D.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
21、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铁比100g棉花质量大
B.用砂纸把一根生锈铁棒的铁锈除掉,其质量变小
C.水结成冰块,其质量变大
D.一瓶饮料从地球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变小
22、为了准确测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的长,下列测量工具最合适的是( )
A.量程:30cm 分度值:0. 1cm
B.量程:30cm 分度值:1cm
C.量程:15cm 分度值:0. 1cm
D.量程:15cm 分度值:1cm
2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吹笛子时发出优美的笛声,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音调的高低
24、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
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
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
D.黑板前的讲台桌
25、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霜”形成的原因是干冰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罐壁迅速降温,罐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罐壁放热________形成霜;把冰块放入铝罐内一段时间,罐外壁只会形成一层小水珠。冰块放入铝罐不会形成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小明利用汽车“胎压计”测量大气压,示数如图甲,他测得的大气压值是p大气=______Pa,他又利用V=2mL注射器、0~10N的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本地的大气压强值,如图乙,他将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沿水平方向慢慢向右拉动注射器筒,当活塞开始滑动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9N。然后利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筒刻度部分的长度L=4cm,则注射器的横截面积为______cm2,估测本地大气压强值约为______Pa。
27、一小鸟在河面上水平飞过,若小鸟距水面6m,水深2m,映在平静河面的小鸟的“倒影”距河面_________m,该“倒影”是小鸟的_________(选填“影子”、“实像”或“虚像”),小鸟离水面越近,该“倒影”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如上右图测量工具叫做 ,物体的重力为 N.
29、打台球时,击中台球不同部位,台球会向不同方向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30、眼睛看水里的鱼,看到的是鱼的__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这个像是光从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__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这个像比真实的鱼________(选填“高”或“低”)
31、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 ___,在冷冻室里发生 ___,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2)制冷物质在冷凝器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通过 ___方法实现的,这一过程要 ___热。
(3)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15℃)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但其他同学家的电冰箱并没有这种现象,他通过网上查询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这些霜的形成是 ___发生 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打开冰箱门,室内温度将会 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32、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厘米.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如图所示体温计读数为_______℃
33、结合图中情境,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研究的浮力和______的关系。
(2)图乙研究的是______和高度的关系。
(3)图丙中能正确表示动力臂的是______。
(4)图丁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
34、2023年8月4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男子400米跨栏决赛在四川成都举行,中国台北选手彭名扬以48.6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跨栏冠军。不仅打破陈天文保持22年之久的原中国台北纪录48.63秒,并达标巴黎奥运会。他在400米跨栏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整数);若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则他全程平均速度v=____________(用字母v1和v2表示)。
35、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⑴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_______;
⑵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___________的关系”。
故
36、用一个动滑轮把重100N的沙子提到9m高的脚手架上,所用的拉力是60N,时间是10s。不计绳重及摩擦,求:
(1)拉力的功率;
(2)动滑轮的重力;
(3)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37、“塔吊”是修建高层建筑常见的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某“塔吊”从开始以恒定功率30kW将质量3t的重物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提升了60s,再逐步减小功率,提升10s后停了下来,全程v﹣t关系如图,不计空气阻力的作用;g取10N/kg;
(1)求t=30s时重物所受的拉力为多大?
(2)求整个过程重物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3)若重物上升的总高度为66m,则最后10s拉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大?
38、晴天正午,小健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______ (合理/不合理)的;
(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你选用______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健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__(可靠/不可靠).
(3)小健的同桌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另外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
(4)小健知道了光斑的成因后,又动手制作简易的针孔相机,他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如图戊所示.
小健用针孔相机观察校园内旗杆顶上的国旗,如图己所示.则他在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国旗的形状是 ( )
(5)小健把针孔相机靠近旗杆顶上的国旗进行观察,则塑料薄膜光屏上看到的国旗的像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6)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9、用作图的方法,表示人眼所能看到的挡板右侧范围大小,并在此范围中打上阴影线。(按要求作图)
40、根据下图中经透镜的入射光线画出折射光线和根据折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
41、“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在图中画出青蛙所能看到范围的光路图,并用阴影表示范围。(黑点表示青蛙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