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百色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物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2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许多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的成因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B.水中景色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C.筷子的“弯折”——光的折射

    D.日食和月食——光的直线传播

  • 2、图是航天员王亚平利用“冰墩墩”做太空抛物实验的情景。若冰墩墩在地球表面的质量是200g,则它在太空中的质量是(  )

    A.大于200g

    B.小于200g

    C.等于200g

    D.等于0g

  • 3、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固体材料,其密度为0.16kg/m3,用该种材料制成的体积为8cm3的“碳海绵”竟可以放置在花瓣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3的气凝胶材料质量为160g

    B.8cm3“碳海绵”的质量为1.28g

    C.气凝胶的密度0.16kg/m3的物理含义是质量为1kg的气凝胶体积为0.16m3

    D.“碳海绵”可放置在花瓣上说明气凝胶材料延展性良好

  • 4、2022年11月1日,“梦天实验舱”和“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完成交会对接,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最大质量的两个航天器在太空“握手”。如图所示为空间站与地球的合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从太空拍摄到地球,说明地球是光源

    B.“梦天实验舱”从地球到太空中质量不会变

    C.完成对接后,“梦天实验舱”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D.拍摄合影用的照相机与眼睛的成像原理是不同的

  • 5、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栽行道树

    B.学校路段机动车禁鸣喇叭

    C.安装噪声监测仪

    D.机场员工佩戴耳罩

  • 6、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最合理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的步长约200cm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C.标准演奏一遍国歌的时长约为3min

    D.单手从米缸中抓起一把米的质量大约为1kg

  • 7、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思索而总结出来的,关于怎样学习物理,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背诵条文,死记硬背

    B.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C.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D.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 8、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猜想

    B.论证

    C.实验

    D.分析

  • 9、寒冬的早晨,在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的形成需要吸热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

    D.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10、生活中有很多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早晨大雾弥漫是升华现象

    C.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一种凝固现象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出汗”是汽化现象

  • 11、下图所示是某种高铁刷脸装置,乘客进站乘车时需将脸部对准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的镜头是平面镜

    B.摄像头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乘客的脸部通过摄像头成缩小的实像

    D.刷脸时乘客应站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 12、下面是小明同学“声现象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物体的振幅越大,其响度越小

    D.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13、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的说明这一现象(  )

    A.

    B.

    C.

    D.

  • 14、关于雪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放热过程

    B.熔化、吸热过程

    C.凝华、放热过程

    D.凝固、放热过程

  • 15、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0mm

    C.初中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50s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 16、把一块实心金属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子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放入盛满水的同样的杯子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A.大于10g

    B.等于10g

    C.小于10g

    D.无法确定

  • 17、在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贴近地面爬行,这主要原因是有毒气体(  )

    A.受热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下方

    B.受热密度变大,飘于室内上方

    C.受热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下方

    D.受热密度变小,飘于室内上方

  • 18、下列有关声音的实验,解释正确的是(  )

    ①如图甲,音箱小“人”在音乐中翻翩起舞。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如图乙,真空罩中的闹钟在敲击,但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③如图丙,敲击音叉,声音不同,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不同,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④如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不同,说明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9、下列是一些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B.当你照镜子时离镜子越近,你在镜子中的像越大

    C.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D.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 2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B.实验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将光屏放到点燃的蜡烛a的像的位置,光屏能承接到像

    D.改变点燃蜡烛a的位置多次实验,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 21、科学统计发现,目前,全球的气候均在变暖,近15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1℃,这个数字在气象学上是个不可忽视的大数字。对这种现象,有些科学家认为:可能是由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温室效应。科学家提出这种观点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提出问题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 22、下列各组物体中均具有熔点的是(  )

    A.冰      海波

    B.萘   石英   沥青

    C.铜   石蜡   水银

    D.松香   食盐   玻璃

  • 23、共享单车极大地便利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车后面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将汽车的灯光反射回去,让司机能看到

    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 24、放在凸透镜左侧20cm处的蜡烛,通过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记录了实验时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并补充了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补充的光路图是正确的

    B.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若光屏放在透镜左侧某位置,能呈现该像

    D.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当右端挂10N的物体C时,物体A、B恰好能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 N;若对物体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使物体A、B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该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 N。

  • 26、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的液体,质量分布均匀的圆柱体A竖直漂浮在液面上,露出液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则圆柱体A的密度为______。将圆柱体A取出(圆柱体A没有吸附液体),液面下降了h(图乙),若将圆柱体A露出液面部分切取后竖直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图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p。则圆柱体A的底面积SA与容器的底面积S之比为______(用ρ、h、g、p、n符号表示)。

  • 27、一木块重5N,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右拉木块。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N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___________N;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为2N时,木块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___________N;若使弹簧测力计在拉动木块运动中读数变为3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___________N。

  • 28、电影《2012》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太阳异常活跃,不断向外喷射火焰,如图所示.同时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上述加点语句中有违背科学的地方,原因是  

     

     

  • 29、如图所示,重力为50N的木块A在大小为拉力F1作用下,10s内沿水平面匀速前进了0.5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不计滑轮重及滑轮间的摩擦),则F1____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拉力F1端的移动速度为______m/s,F1所做的功为______J,功率为________W.。

  • 3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54 km/h=_____m/s; (2)2.7nm= _____m;

  • 31、有一种手机贴膜近期十分热销。这种膜用刀刻划也不会留下痕迹,说明它有很高的______;制造暖气片的材料一般应具有较好的______(填物质的物理属性)。

  • 32、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红、绿、_________三种色光合成的。医院的病房常用__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灯来灭菌。

  • 33、北方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里的菜冻坏。这是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可以避免冻坏蔬菜。家庭用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是用___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 34、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大量出汗,若此时脱去外衣或吹风扇往往会感冒,这是因为体表的汗液发生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会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实验题 (共1题,共 5分)
  • 3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中,进行了以下的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将蜡烛、透镜和___________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中心在同一___________上;

    (2)点燃蜡烛,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动到距离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反复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这个像是___________立缩小的,生活中的___________就是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3)将蜡烛继续移动到距离透镜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___________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燃烧,烛焰的像逐渐移动到光屏的上方,要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_(上或下)移动,或将光屏向___________(上或下)移动。

四、解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6、高铁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给我国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首次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假设声沿直线传到山崖),问:

    (1)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是多少m?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少m?

    (3)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4)动车车长为300m,通过该隧道耗时80s,请问该隧道长为多少米?

  • 37、玻璃装运车间常用“低压吸盘吊车”进行吊运玻璃,如图甲所示,先将6个吸盘压在玻璃上,然后启动抽气机抽出吸盘内空气使吸盘内的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吸盘将玻璃“吸住”,再通过电动机牵引滑轮组自由端的绳子就可以将玻璃吊起;图乙为“低压吸盘吊车”结构示意图,若吸盘及支架的总质量为45kg,每个滑轮的质量为15kg,不计抽气管和绳重,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在某次吊装过程中,吊车将一块重为90kg的玻璃以0.2m/s的速度吊高2m;求:

    (1)本次吊装过程中,电动机拉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做功时的功率为多大?

    (2)在本次吊装过程中,吊车上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若6只吸盘内的气压相同,每个圆形吸盘的面积为75cm2;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则吸盘内的气压至少要达到多少以下才能把玻璃“吸”起?

  • 38、某绳索可承受7×104N拉力,能否用此绳将水中4m3的石板吊出水面?如不能,则最多让石块露出水面多少体积?(ρ石=2.5×103kg/m3,g=10N/kg)

五、作图题 (共3题,共 15分)
  • 39、2016年1月,申城遭遇“最冷一周”,最低气温约为-8℃,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请用笔将细管内的水银部分涂黑。

       

  • 40、如图所示,斜面上静止放一物块,请画出物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

  • 41、在图中画出支点O、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205
题数 4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实验题
四、解答题
五、作图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