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来水生产中主要用于去除异味的物质是
A.明矾
B.活性炭
C.空气
D.氯气
2、探索燃烧的利用和控制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时,鼓入空气,是提供充足的氧气
B.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燃烧属于物理变化,产生的能量被广泛应用
D.木炭弄碎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加了氧气的浓度
3、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发明了照明弹,里面含有的可燃物之一是镁粉。根据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4、如图为模拟工业炼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
B.硬质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C.用燃着的酒精灯可防止CO污染空气
D.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喷灯后再通CO
5、“千金藤素”是我国科学家近期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它的化学式为,下列有关千金藤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千金藤素含有83个原子
B.千金藤素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D.千金藤素碳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最大
6、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湿衣服在太阳下更容易变干
D.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
7、下列关于物质的检验、验满、鉴别、除杂正确的是
A.检验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向集气瓶内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是否熄灭
B.检验氧气是否集满:向集气瓶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是否复燃
C.鉴别硬水和软水:取等量水样,滴加等量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差异
D.淡化海水:加适量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8、山东大学利用异核双金属“镍—钴”配合物,可逆地催化质子还原氢气(H2)与氘水(D2O)的H/D交换,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2
B.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D.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9、珠海非遗物质文化丰富多彩。下列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三灶编织—编织农耕具
B.斗门醒狮—舞狮变换队形
C.水上婚嫁—燃放鞭炮迎亲
D.横山鸭扎包—包扎鸭脖
10、小庆同学建立的元素钟表棋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时针所对应元素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0对应元素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B.8:00对应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C.11:00对应元素的原子易失去电子
D.2:00对应元素与12:00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1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建筑工地围墙上喷出的水雾可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C.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能减少水污染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噪音污染
12、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封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B.过量添加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
C.炒菜时油锅着火,加入冷水灭火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排气扇
13、在一定条件下把给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5.2 | x | 7.2 | 2.8 |
A.x=1.2
B.d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14、合格的饮用水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自来水厂常用氯气消毒杀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X+HCl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C.X的化学式为HCl
D.活性炭可以软化硬水
15、下列是利用蜡烛进行的有关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高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气
B.点燃蜡烛后,指针向右偏转,说明蜡烛燃烧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干冷烧杯的内壁上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D.用嘴吹灭蜡烛火焰,说明温度降低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16、已知一种碳原子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6
B.2
C.8
D.14
1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做燃料
B.做制冷剂
C.做气体肥料
D.用于人工降雨
18、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及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C.盖上塑料盖是为了形成有限空间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9、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溶解度:S(MgCl2)>S(KCl)>S(MgSO4)
B.T2℃时,将三种物质各28.0g分别放入5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ω(MgC12)=ω(MgSO4)>ω(KCl)
C.T1℃时,将KCl、MgSO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为使两溶液均达饱和,加入的对应溶质质量相等
D.T3℃时,等质的MgCl2、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质量:m(MgCl2)>m(MgSO4)
20、在H2、H2O、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氢元素
B.氢原子
C.氢分子
D.氢气
21、化学用语的掌握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五氧化二磷的化学式为:O5P2
B.中的“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C.钠元素显+1价:Na+1
D.一个CO2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22、《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麻黄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C10H15NO),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古人用麻黄治疗咳嗽
B.麻黄碱中元素的含量:H>O
C.麻黄碱由四种元素组成
D.每个麻黄碱分子中含有 10个碳原子
2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24、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则它们性质完全相同
B.金属与酸反应能产生气泡,则与酸反应能产生气泡的就是金属
C.铁锈蚀与水、氧气等有关,则保持干燥、清洁可以防锈
D.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25、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取数据
C.将装置中的铜粉换成木炭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装置内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6、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缙云山山火得到有效封控。在这场与山火的拉锯战中,“以火灭火”的方式,助力了阶段性胜利时刻的到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应逆着风向跑离火场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大火蔓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以火灭火”可隔绝山火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和可燃物导致火熄灭
27、结合如图所示验证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的实验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A中,一定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验证了氢氧化钙能跟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 作用;
(3)实验C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A、B、C三个实验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后只得到了无色溶液,则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
28、如图测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填 “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_____________;
(2) 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人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___。
29、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CO2 排放过多。低碳生活能减少能 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 CO2 的排放。
(1)下列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______(填字母)。
A 使用节能灯 B 少用机动车 C 多用塑料袋
(2)从火力发电厂尾气中捕捉的 CO2 纯度很高,写出石灰水检验 CO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捕捉的 CO2 可制成固态做食品保鲜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CO2 与 H2 按照分子数 1︰______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水。 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制成甲醇汽油,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国际上一般认为飞机飞行时排放的 CO2 分摊到乘客,经折算每人每公里为 0.139 公斤, 每吸收 110 公斤的 CO2 需种植 1 棵树。从北京到上海的航程约是 1100 公里,则每位乘客 至少需种植______棵树才能吸收该航程产生的 CO2(填字母)。
A 2 B 3 C 4
30、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A 干冰 B 活性炭 C 大理石 D 武德合金 E 焦炭 F 金刚石 G 酒精 H 氢气
(1)常用于刻划玻璃的矿物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4)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
(5)可用于除去水中的有色物质和臭味的是_______;
(6)炼铁的原料之一是______。
31、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化合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 。
(5)从“绿色”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的优点 。
32、(15分)化学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
①锌元素被称为智力之花,该元素符号是 ;②铝离子 ;
③某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占78%,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________;
(2)用化学式完成下列化学反应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
③利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
④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 。
33、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第24届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全世界传递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回答下列问题。
Ⅰ、冬奥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燃料。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关闭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冬奥场馆大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下列属于绿色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
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
(3)冬奥速滑场馆“冰丝带"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可减缓______效应。
Ⅱ、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中冠军。首钢滑雪大跳台造型设计来自敦煌“飞天”飘带形象,曲线优美。
(4)滑雪大跳台主体为钢结构,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5)裁判塔采用的是耐候钢,该钢材自带防腐功能。而铁制品易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耐候钢中常含有铜、镍、钛等金属,耐候钢属于______材料。
3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甲醇(化学式为CH3OH)作燃料______。
(2)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金刚石和碳酸钠______。
(3)铝能与氢氧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______。
(4)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3H8),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燃料,它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黑色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中加热,通入氨气(NH3)则生成红色的铜、水和一种气体单质______。
3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石灰石 B烧碱 C熟石灰 D氯化钠 E盐酸 F醋酸 G干冰 H稀有气体
(1)人体胃液中含的酸是____________;
(2)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常用作建筑材料,又可用于烧制成生石灰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
(6)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_____。
36、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37、同学们在实验室里用“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验证。
活动一: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红磷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
①红磷燃烧装置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__g。
②实验时,引燃红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讨论上述实验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通过上述实验发现,红磷燃烧前后,天平始终平衡,同学们认为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但是同学们进一步观察发现,锥形瓶底部仍有红磷剩余,于是有同学提出了质疑:“红磷没有充分燃烧,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④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探究上述实验结束后的锥形瓶内氧气是否有剩余
将实验结束后的锥形瓶取下,用激光笔照射剩余红磷,红磷继续燃烧。
⑤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8、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
(2)组装仪器时,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或带孔橡胶塞前,要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旋转,将其插入。
(3)装置 A为气体发生装置,在试管内放入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制取氧气,写出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较纯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
(4)①实验室也可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②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过氧 化氢溶液,产生氧气的总量______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炸裂,试你帮她分析一下造成此后果的原因可能有(至少答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从分子或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变化:
(1)水的蒸发___________
(2)水的电解___________
40、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空气和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出玻璃片后,过一会儿,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你能用分子的观察解释这一现象吗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