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下列行为都是学习行为的是( )
A.小狗算数、猴子骑车
B.孔雀开屏、雄鸡报晓
C.蜘蛛结网、老马识途
D.猫捉老鼠、大雁南飞
2、某同学由于意外导致小腿发生骨折,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最终康复。对他的骨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骨髓腔中的骨髓
B.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C.骨髓中的成骨细胞
D.骨松质中的红骨髓
3、仓库在保存种子的时候,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及目的是( )
A.干燥、高温,抑制光合作用
B.干燥、低温,抑制呼吸作用
C.潮湿、高温、抑制蒸腾作用
D.潮湿、低温,促进呼吸作用
4、某些生物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包含关系,下列生物概念间的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
A.Ⅰ微生物,Ⅱ细菌,Ⅲ真菌,Ⅳ噬菌体
B.Ⅰ无脊椎动物,Ⅱ腔肠动物,Ⅲ环节动物,Ⅳ蜈蚣
C.Ⅰ脊椎动物,Ⅱ两栖类,Ⅲ鸟类,Ⅳ企鹅
D.Ⅰ种子植物,Ⅱ裸子植物,Ⅲ被子植物,Ⅳ银杏
5、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表所示结果,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较为合理的推测是( )
动 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与错误”次数 | 75 | 158 | 32 | 6 |
A.四种动物中乙最高等
B.四种动物中丁最高等
C.无法判断哪种动物比较高等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6、下列生物中,属于细菌的是( )
A.酵母菌
B.蘑菇
C.醋酸杆菌
D.霉菌
7、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工蜂负责外出采蜜并喂养幼蜂
B.成群的蝗虫飞向农田啃食庄稼
C.蚁群中蚁后专职产卵繁殖后代
D.黑猩猩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8、在发霉的橘子皮上,肉眼能见到的是一个个的( )
A.孢子
B.芽孢
C.菌落
D.孢子印
9、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残翅是有利变异
B.蚊子为了适应蚊香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D.毒蛾的警戒色使其容易被敌害识别,这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关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被大多数人认同的主要是化学演化学说。米勒实验为该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图是米勒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模拟的是原始大气,在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B模拟的是原始海洋,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比较丰富
C.C中发现了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形成原始生命
D.图中的冷凝器模拟的是降雨
11、在蒙山一条小溪的石块下面,人们发现了一种小动物,它们身体像柳叶,背腹扁平,背面呈褐色,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黑色眼点。下列关于这种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眼点能够感光
B.可以通过管状的咽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C.属于线形动物,有口无肛门
D.身体呈两侧对称,前端感觉器官集中
12、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 )
A.25克
B.50克
C.100克
D.125克
13、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自然资源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在福州共同举办地球日主场活动。下列做法与这一宣传主题相违背的是( )
A.围湖造田
B.拒绝野味
C.荒坡植绿
D.伏季休渔
14、美丽的蝴蝶是常见的昆虫,小赵同学观察了蝴蝶后作了下面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
A.头部长有触角、复眼和口器
B.足和翅都着生在腹部
C.身体和附肢分节
D.体内没有脊椎
15、海葵、乌贼、河蚌、虾、蟹、鲸等的形态各异,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 )
A.都有贝壳
B.身体都很柔软
C.都用肺呼吸
D.都适应水中生活
16、下列诗句中的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均分节”特征的是( )
A.春江水暖鸭先知
B.春蚕到死丝方尽
C.清风半夜鸣蝉
D.早有蜻蜓立上头
17、如图是张莉同学设计的一种食物保存方法。把食物充分加热后冷却,放在盆A中,用盆B倒扣上,然后在盆A中加入适量清水,食物可保存2~3天。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
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
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
D.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
18、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 )
A.是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
B.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C.能释放氧气
D.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19、假设小明手上此刻有5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3小时后小明手上的细菌数目是( )
A.50×23
B.50×26
C.50×10
D.50×102
20、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
A.生长发育现象
B.适应进化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2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2、下图是________的结构。请你将①-⑧所指各部分的名称填在下列相应的横线上,并回答问题:
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
其中①( )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幼年和成年时期有什么变化?
23、根据下图,完成相关题
(1)图中体温恒定、心脏四腔的是______________。
(2)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______________。
(3)身体和附肢分节的是______________。
24、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_____植物;能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是_____植物;煤和石油主要是由古代_____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形成的。
2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饱满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实验结果如下表:
(1)通过本实验得知,________装置和丙装置验证了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2)上述实验还验证了________是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3)玉米种子萌发时,由胚乳提供营养使________发育成茎和叶。
(4)移栽成活的玉米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由________运输而来。
(5)玉米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________。
26、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__对称;背腹__;有__无__.
27、蛔虫具有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防止消化液消化。身体有口有肛门。
28、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行为。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填强或弱)。
29、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 | 浅色桦尺蛾 | 深色桦尺蛾 | ||
释放数 | 回收数 | 释放数 | 回收数 | |
工业污染区 | 64 | 16 | 154 | 82 |
非工业区 | 393 | 154 | 406 | 19 |
(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做 。
(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 ;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
(3)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 的结果。
(4)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
30、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产生一种抵抗它的特殊 ,叫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麻疹病毒叫 。这种抗体产生后能存留在体内,当麻疹病毒再次侵入人体时,麻疹病毒会很快被存留的抗体消灭,使人不再 ,人体的这种不感染麻疹的过程就是 。
31、下列动物与它的动动方式用线连接起来。
32、生物体的许多性状只和基因有关,和环境没有关系。
33、下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为鸡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的结构是[ ]______。
(2)如果此鸡卵已经受精,那么将来能发育成雏鸡的结构是[ ]__________(填写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结构名称)。
(3)在外壳膜和内壳膜之间有一个小空腔为[③]____________。(填文字)
34、如图是关节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填空
(1)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等原因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的现象就是____的现象。
(2)[]______内有少量的滑液以减少摩擦,增强了关节的____性。
(3)关节囊由结缔组织膜构成、关节周围还有____,增强了关节的牢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