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洲卢安瓜河谷长达4个月的旱季来临时,吊瓜树迅速换掉老叶,长出新叶和花朵。花朵吸引蜜蜂等吸食花蜜,也将花粉传播开来。花朵脱落后,成为黑斑羚、树羚等的美食。再往后,狒狒和河马等会取食吊瓜树的果实,未消化的种子随粪便排出,这些动物的粪便养活了大自然的清洁工-蜣螂。吊瓜树持续地馈赠,食草动物得以生存,也为食肉动物狮子等带来了充足的食物......下列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斑羚、树羚等能帮助吊瓜树传粉
B.狒狒和河马等帮助吊瓜树传播种子
C.蜣螂能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D.狮子等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2、下列各种“鱼”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鲫鱼
B.鲍鱼
C.鳄鱼
D.鲸鱼
3、植物的下列繁殖方式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
A.播种玉米种子
B.马铃薯块茎繁殖
C.扦插柳树枝条
D.兰花组织培养
4、制作酸奶前需将牛奶煮沸,这属于培养真菌细菌的一般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
B.高温灭菌
C.接种
D.恒温培养
5、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疾病。对新冠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B.能独立生活
C.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
D.属于动物病毒
6、如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人体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为23对
B.一个染色体上有多个DNA分子
C.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李明同学于4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探究:从早上6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6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早上6点的编号为甲,中午12点的编号为乙,下午6点的编号为丙,晚上12点的编号为丁,然后将这4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的和颜色最浅的分别是
A.甲丙
B.乙甲
C.乙丁
D.丙甲
8、太原植物园沙生植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棵高约 2 米的油橄榄。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橄榄油就取自橄榄树的果实。由此可以判断油橄榄所属的植物类群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9、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动物获取食物
B.有利于动物繁衍后代
C.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
D.有利于增大动物的体型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每年的春末夏初是池塘、河边最热闹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先长前肢再长后肢
B.雄蛙鸣叫求偶,雌蛙将大量的受精卵产入水中
C.受精卵上面的颜色深,吸热多,有利于受精卵的发育
D.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差异很大,发育方式是完全变态发育
11、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是( )
①压榨的菜籽油;②精美的葡萄酒;③无添加剂的酱油;④香味浓郁的五香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花生油,主要是从花生种子的哪一部分榨取的( )
A.胚
B.胚芽
C.胚乳
D.子叶
13、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正常来源是( )
A.一半以上来自父方,一半以下来自母方
B.与父相似的人,来自父方多,与母相似的人,来自母方多
C.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一半以下来自父方、一半以上来自母方
14、被称为噬菌体的是( )
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真菌病毒
15、下列哪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A.维持生态平衡
B.动物和植物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6、我国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细眼的网),以成鱼鳖之长”的古训。自1995年开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夏季高温可能导致鱼类肉质差
B.保护产卵期、肥育期的鱼类
C.保证夏季旅游高峰的航运畅通
D.避免渔民在高温天气下中暑
17、人工种子是一种通过组织培养等技术合成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其结构如图所示。天然种子中与人工种子中胚状体功能相近的是( )
A.胚
B.胚根
C.胚芽
D.胚珠
18、病毒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
①寄生生活
②离开宿主就死亡
③有细胞壁、膜、质、没有细胞核,要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④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⑤进行分裂生殖
⑥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利用寄生细胞的物质,制造新病毒
⑦所有病毒都对人类有害,应该全面消杀
A.①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⑦
D.①②④⑥
19、下列生物的变异性状,不可遗传的是( )
A.杂交小麦产生的高产抗倒伏性状
B.肥沃的土壤中培育出的籽粒饱满的种子
C.经太空射线照射后育种形成体积很大的太空椒
D.改变细胞内染色体数目而形成的无籽西瓜
20、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有一条“万里长城”——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地球上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消逝。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整个灭绝时间表大大提前。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目前世界上平均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这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在( )
A.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B.生物繁殖速度下降
C.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下降
D.珍稀动植物的死亡
21、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_______ 中,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_______。
22、某小组利用豌豆做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验证实验,并尝试画出了下列亲本组合图示和数据统计表格。请结合所学,分析图表回答问题:
(1)该小组在实验中验证的“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的不同表现形式,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2)通过分析图表可知, 属于显性性状。
(3)已知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在亲本l和2杂交时,亲本1所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4)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a表示,则图示中的个体2的基因组成是 ,个体9的基因组成是 。
23、“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 中。
(2)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 )
A.无机盐 B.有机物
(4)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5)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 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4、保护生物物种,就要关注它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分析对其生存产生影响的各种环境因素。尝试运用所学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参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活动。
____
25、模拟实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基本做法是: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纸盒中,再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另一个纸盒中,然后每次从两个纸盒中各摸取一枚围棋子,记录白白、黑白组合的数量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表下问题: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结果统计记录表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5组 | 6组 | 7组 | 8组 | 9组 | 10组 | 合计 | 百分比 |
白白 | 5 | 8 | 7 | 4 | 1 | 5 | 7 | 6 | 3 | 5 | 51 | 51% |
黑白 | 5 | 2 | 3 | 6 | 9 | 5 | 3 | 4 | 7 | 5 | 49 | 49% |
(1)本模拟实验中,黑围棋子代表含______性染色体的生殖细胞,白围棋子代表含______性染色体的生殖细胞。
(2)分析“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的问题是生男生女的机会______。
(3)如图是人的性别决定的图解,请你仿照右边父方、母方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写法,写出以下细胞中的染色体:①所在的细胞______,②所在的细胞______,④所在的细胞______。
26、人体骨质坚硬,是因为骨质中的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使骨具有__________性。
27、病毒的结构简单,由______外壳和内部的______组成,______在______细胞中(填“活”或“死”),靠自己的______,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
28、人工营养生殖的常用方法有: 、 和 等.
29、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____________行为;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称为_________行为。
30、动物的结构与其功能是________的,人们依据动物的结构特征而模仿生产出具有类似作用的机器。如火箭的运动就是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运动;雷达依据蝙蝠的_________原理制造的 ,滑翔机模仿鸟类的_______飞行。
31、连线:
32、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强。________
33、下图为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A为正常状态的细胞,如果将它放入清水中,细胞将变为上图中的______(填字母)状态,原因是______。
(2)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水浓度相比,______较高,这样植物才能吸水;一次给作物施肥过多,根毛细胞将变为上图中的______(填字母)是______。
34、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请你据表回答问题。
数据项目 | 工业污染区 | 非工业区 |
| |
深色蛾 | 浅色蛾 | 深色蛾 | 浅色蛾 | |
释放数目 | 154只 | 164只 | 472只 | 496只 |
再回收率 | 58% | 25% | 6% | 42% |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性(填“遗传”或“变异”),桦尺蛾的变异是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其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___(填字母)。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
D.动物聪明的表现
(3)从昆虫的发育类型来看,桦尺蛾的发育经历四个阶段,属于____________(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
(4)后来由于真菌感染而使桦尺蛾生活的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____________。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