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源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1)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3)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 。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

    (4)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 2、认字标音。

    蔡(   芸(

     

  • 3、补全词语。

    _______心独运 身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奋不_______身 弄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向荣

    神机_______算  _______)(_______其谈 _______里如一

    _______)(_______有味 不屑_______)(_______  争论_______)(_______

  • 4、填上合适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________小荣,________告别了________妈妈,________踏上了保家卫国之路。

    ________的天空中________挂着________的月亮。

    ③张华________看着________书。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喜欢读语文书,那些课文教给我知识,启迪我心智——读《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学习_____________;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感受到科学家那份_______________ 精神。

    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小儿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回答问题。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忆江南》是一首(   )。

    A.   B.   C.

    2江南好中的字,包含着诗人深情的________

    3诗人描写了江南的____、________的景色之美。“________”一句是对江南风景总的赞美,与“________”一句相呼应。

  • 7、古诗词鉴赏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在岩缝中的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_的精神。

    5最能体现竹子品格的诗句是“_____”。“东西南北风”喻指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监狱里的锻炼

    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②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他开玩笑地对难友们说:“晒一次太阳,等于吃一两鱼肝油,大家都来晒吧!”

    ③冰水擦身,是 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④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锻炼。

    ⑤有一次,难友们问王 若飞:“你为什么这样坚持锻炼啊?”“这很简单,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和敌人进行斗争。”王若飞笑着说,“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⑥他的话使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奋,大家都被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也和他一-起在狱中坚持锻炼。

    1从短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我们不能不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可以分为三大段,下列分法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第④段的中“室内体操”加引号了,引号的用法是(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或否定

    6王若飞狱中锻炼的方法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

    7选择短文的中心思想( )

    A.赞扬了王若飞坚持锻炼身体的精神。

    B.赞扬了王若飞忠于革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赞扬了王若飞团结难友,共同对敌的精神。

  • 10、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节选)

    这一年暑假,语言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那天下午,天气很好。我来到叶老先生住的四合院。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溫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乙]作文上的红双圈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我投了稿,作文题日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 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偶尔看见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竞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园,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人生的路上有无数条轨道可走,之所以选择了其中的一条,是偶然,更是必然。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1】甲文中“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一句

    中,“这样”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两处写爬山虎,请你分别找到。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 )

    A.衬托“我”作为初中生年轻有活力。

    B.反衬叶圣陶老先生讲究生活质量、有品味的生活态度。

    C.衬托叶老先生认真亲切、质朴的品质及“我”愉悦的心情。

    D.告诉读者事情发生在夏季。

    【3】“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叶老先生接见“我”,教诲“我”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刻苦写作。

    B.爬山虎的颜色很绿,让人难以忘怀。

    C.当时的事情和爬山虎一起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D.“我”一看到爬山虎这种植物,就会想起叶老先生对“我”的教诲。

    【4】读了甲、乙两文,我们从中知道甲文作者走上文学之路是从_________开始的;乙文作者走上文学之路是从____________开始的。

    【5】细细品味甲、乙两文的结尾。

    (1)在表达感情上的共同之处:_______________

    (2)在表达方法上的不同之处:甲文的结尾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乙文的结尾运用_______的方法。

  • 11、赏析《寓言两则》,回答问题。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1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还可以换成另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很后悔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接受劝告后,他________,羊再也________ ,这说明________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的意思是________ 的意思是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 , 完成下列各题。

    我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一一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呀盼,终于得到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到家里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的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至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 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 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居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器,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 ”儿子回到家里,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 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注射器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 ,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意他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慧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的,甚至以为那些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了。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刷卡,只管欢畅地啄食、尽情地享用这人间的珍馐吧。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给短文加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

    2“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儿子吃到了饺子,饺子的缺陷也几乎无法察觉。可是,儿子为什么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文章,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智”的?

    _____________

    4下面两个问题,任选一题作答。

    (1)文中横线处,“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横线处,“这人间的珍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  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sù  xiǔ)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恳求  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tù  tǔ)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分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灿烂  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在文中括号内的正确读音或词语上打“√”。

    2对课文三次写“看花”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看花”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B.“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C.“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D.“我”喜欢看花。

    3你觉得短文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请举例说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4抄写与文中结尾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一句话。再说说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这句俗语:“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

  • 14、阅读答题。

    一条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条面包。她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说说为什么格琳琴得到了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面包师带来的一篮面包,这些饥饿的孩子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小明对小强说:明天我家有事,不能跟你一块儿上街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橘子真酸。(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仿写句子) 

    鲜花无语,却________;青春无语,却________

    4)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⑴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蜘蛛最终缚住了这只强有力的苍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的东西。(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大孔雀蛾在飞舞。(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500字。

    (一)成长,总是让我们有些害怕,又有些期待,未来的日子,将会是怎样的呢,未来的自己,又在做什么呢?请以《我长大以后》为题目,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

    (二)我尝到了____________

    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你可能……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等),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