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补充完整。
仓( )逃( ) 气急( )( ) 功( )垂( ) 万无( )( )
上( )下( ) 水( )不( ) 穷追( )( ) ( )( )其果
2、得心应手。
(1)“稚”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部,再查___画,它的音节是_____。
(2)“魔”应查___部,共___画,是___结构,组词:______。
(3)下面词语中的“重”字作何解释,请将序号填进括号里。
“重”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重量,分量。②程度深。③重量大,比重大。④重视。⑤重要。⑥不轻率,稳重。
净重___ 重伤___ 尊重___
慎重___ 重任___ 很重___
3、根据情境写名言诗句。
恰当的引用可以增加我们说话和写文章的说服力。师傅在教徒弟学艺时常常教导徒弟要精益求精,超越师傅,就可引用《荀子》中的话:____________。孝敬父母要趁早,我们常常会说: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读书需要用心并下苦功夫,就可说: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劝说少年不虚度光阴,珍惜美好时光努力奋进,我们就可引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张老师从不呵斥学生,总是耐心细致地促膝谈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真可谓是“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
4、词语对对碰(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_________)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这件事根本不是什么(__________),早就公开了。
(3)他看上去一点也不(__________),显得很镇定。
(4)两个孩子性格各异,小姑娘乖巧可爱,小弟弟却(__________)极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形象地表现了“我”(__________),衬托了(__________)的心情。
(2)“啊!终于和你相见!”一句运用(_______),传神地表达出(_________)。
6、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
【4】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7、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石灰吟
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3)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志向?请用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这种写法。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桃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箬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根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玻一破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花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取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署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早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顶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是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友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基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送他最后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体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1】文章开篇写“李忠义是一个工人”,意在告诉读者,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人。
【2】文中第⑧自然段,为什么作者说李忠义在工友心中“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③---⑤自然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忆中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1936年10月19日清晨,7岁的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保姆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我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许妈来到三楼,只见她眼圈发红,却强抑着泪水对我说:“爸爸没了,侬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忙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母亲流着泪,赶过来拉住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在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前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
【1】在文中找出描写鲁迅先生逝世时情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一下选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随着帅帅聪慧的目光,妈妈忽悠发现驼背的小宁宁坐在一旁。原来,为了不刺痛这残疾的孩子,帅帅巧妙地改动了故事里的词儿。他用友爱和智慧温暖着这位小弟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聪慧——( ) 残疾——( ) 温暖——( )
【2】帅帅讲故事时突然停住了是因为 。
为了 ,帅帅 。
【3】我会用文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表,完成练习。
2020年光明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
表一 近视情况
年级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近视率 | 13% | 17% | 23% | 36% | 42% | 49% |
表二 成因分析
近视 |
|
|
|
|
|
|
|
|
因素 | 较长时间或较近距离看电视 | 经常玩手机 | 上网时间太长 | 书写姿势不正确 | 看书、学习时间过长 | 遗传因素 | 饮食不健康 | 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占比 | 20% | 18% | 12% | 13% | 22% | 7% | 5% | 3% |
【1】由表一我们可以知道光明小学____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最高,达到___。
【2】从统计表看,光明小学学生近视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相邻年级中____年级到____年级近视率上升幅度最大,上升了____。
【3】造成光明小学学生近视的因素中,( )所占的比例最高。
A.近距离看电视
B.饮食不健康
C.书写姿势不正确
D.看书、学习时间过长
【4】2020年光明小学学生视力调查统计表揭示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小学生应该怎样预防近视?请联系生活实际,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月光启蒙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_____硬是解不开_____母亲笑着说_____你真笨_____这是咱种的花生呀_____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________硬是解不开________母亲笑着说________你真笨________这是咱种的花生呀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豁然开朗:________。
②高深莫测: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仿照划线部分,将母亲在月光下为“我”启蒙;所做的其他事填在横线上。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歌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面的问题。
①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划线部分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引用童谣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17分)
局势越来越(严厉 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定 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2)请用“√”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2分)
(3)将下面的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正确的是( )。(3分)
父亲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A.父亲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B.父亲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C.父亲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4)这段话反映了父亲( )(3分)
A.关心家庭的高贵品质。
B.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C.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5)假如你是文中的李大钊,当局势这样严重时,你会怎么想?你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
(缩句)
2.用“生气”的不同词义造句。
(1)活力;生命力。
(2)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3.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18、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王林的妹妹从电视上看到美国的植物人被拔插管的消息。(缩句)
(2)李老师对张兰说:“我让你帮我拿的书放到哪里去了?”(改为转述句)
(3)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改双重否定句)
(4)以“流水”为话题写一个拟人句、一个比喻句。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相如故里,牡丹之乡—古县,我可爱的家乡!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战国名相蔺相如出生在这里;她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国家AAAA景区—牡丹文化旅游景区有“天下第一牡丹”、明代民居张家大院;她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家乡的美食美景举不胜举,请你以“我为家乡点个赞”为题,来夸夸美丽的古县!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