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朔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词语补充完整。

    精兵______   不落______   曲高和______)   (______耳欲聋

    应接不______)   ______祸首   盛气______   ______人口

    我还能写出两个形容很学习认真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并能用其中的一个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__________________

    (2)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

    (3)建筑上雕刻蝙蝠。__________________

    (4)双鹊对飞或对立,共视中间的古钱的图案。__________________

  • 3、补全词语。

    拾金不__________己见   持之以____ 

    翩翩起__________求精 锲而不_____

    _____虎跃  ____开生面   口蜜____

    隐约其____ _____己为人   鞠_____尽瘁

  • 4、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日夜不____ 张灯结________积德    能歌____

    ____堂大笑   随心所____ ____三刀    赞叹不____

    (1)唐东杰布表演藏戏,就是劝人__________,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__________的七兄妹。

    (3)今年的元宵节晚上,街上__________,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4)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人们__________

  • 5、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刻苦读书的典范,比如,_______囊萤,_______映雪。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望庐山瀑布》是朝诗人的作品,这是一首诗(填诗体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用词精妙,你能简单分析一下“生”或者“挂”的精妙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诗人用浪漫主义的笔法,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为瀑布创造了不同寻常的背景。

    B. 第二句诗中“挂”字用得妙,其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而下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C. 第三句中“飞”字,写出了瀑布的喷涌而出,“直下”既写山的高峻陡峭,又写水流之急。

    5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才上马齐声儿喝到,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1解释从才上马……心焦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解释要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__

    3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__

    ②缘:________

    ③不识:__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爱上一种颜色

    仔细回想起来,人的一生总会爱上一种颜色。 最早进入我的视野的是绿色。好像天生的,那一双探寻的眼睛,望见了绿色就凝视起来。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老师带我们第一次去春游,走到一片郊野。那是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几乎找不到春天的影子。细心的老师从孩子们的眼中察觉到了失望的神色。她让我们往远山看,我们就发现了朦朦胧胧的绿,如烟,如雾,如霭。当我们直奔上那个矮矮的山坡时,却又找不到青草、绿树,脚下还是冬天的一派萧瑟枯黄。 老师忽然念出两句诗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我们(   )不太懂得那首诗的全部含义,(   )记住了那亲身体验过的魔术般的乐趣。此后,(   )看见满眼新生的嫩绿,(   )想起老师带我们第一次春游的情景,连同老师的微笑和她身上散发的一种春天的气息,似乎都一下子迎面扑来。

    在我深爱的绿色之中,蕴含着越来越丰富的内容。那一年春天,我的邻居小姑娘婷婷,为养蚕找不到桑叶面忧伤。我便常常为她采一些野桑叶。每当她接过桑叶的时候,她脸上便溢出了甜美的微笑。我看着她的微笑,认定那是绿色点燃的,如同绿色点燃了春天,点燃了花朵。我和婷婷一样,很感谢这一捧绿色的礼物。

    不久,我从花卉市场买到了一棵银杏盆景。它柔弱的枝条被扭曲着。每当我从住家附近的林荫道上走回家来,看到这盆银杏盆景,心中便感到压抑。不久之后,我把它从狭小的瓦盆里移栽到庭院中。十几年过去了,它已长成了一棵亭亭玉立的银杏树。绿色本该是自由的,本该是奔放的。

     我爱绿色,绿色是我心中的慰藉。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人的一生总会爱上一种颜色。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中记述了哪几件事?请选件事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我和婷婷一样,很感谢这捧绿色的礼物。

    绿色的礼物具体是指什么?和婷婷为什么要感谢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爱绿色,绿色是我心中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的事例中,你感受到作者爱绿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一夜的工作》,完成短文后的题目。

    一夜的工作

    周总理在“第一次文代大会”上作了报告。《人民文学》杂志要发表这个报告,由我把记录稿作了整理,送给总理审阅。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去。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我就到值班室去睡了。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他对我说:“总理叫你去。”我立刻起来,揉揉朦胧的睡眼,走进总理的办公室。总理招呼我坐在他的写字台对面,要我陪他审阅我整理的记录稿,其实是咨询的意思。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夜很静,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总理才审阅完,把稿子交给了我。

    这时候,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总理让我跟他一起喝茶,吃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喝了一会儿茶,就听见公鸡喔喔喔地叫明了。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你也回去睡觉吧。”

    我也站起来,没留意把小转椅的上部带歪了。总理过来把转椅扶正,就走进后面去了。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经常这样想,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然后概括出这篇短文的大意。(注意:概括大意要在20个字以内,含20个字。)

    这篇短文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周总理“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请以短文有关内容分别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总理审阅的是谁的报告记录稿?周总理是怎样审阅的?通过周总理审阅报告记录稿,你认为周总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作者写这句话,是想告诉我们值班室的同志是增加了花生的分量,还是没有增加?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用“一夜的工作”做题目恰当吗?请以短文内容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

    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

    2品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⑤段中,“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

    _______________

    4作为结尾段,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朴实的母亲给“我”的踏踏实实的幸福。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能写一写你生活中平淡的幸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语段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表的词语和句子,用“ ”画出描写父亲神情的词语。

    2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卖火柴的小女孩( 节选)

    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有改动)

    【1】请概括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

    【2】这几段话写了小女孩哪几个方面的痛苦? 请写下来。

    ___________

    【3】作者花了那么多的笔墨写那双拖鞋,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这个片段有三个破折号,请指出每个破折号是哪一种用法,在括号里填上序号。破折号的用法:

    A.表示注释   B.表示转折   C.递进

    (1) 第一个破折号( ) 

    (2)第二个破折号( ) 

    (3)第三个破折号( )

    【5】“她没注意这些”,“这些”指______,这是因为______,“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个”是指_______, 这样对比写, 突出了______

    【6】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

  • 14、阅读。

    如何给地球降温

    (1)气候学家已发出警告:未来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5~6,海平面将升高154.5厘米,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加恶劣,厄尔尼诺现象更为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如何给地球降温?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奇思妙想。

    (2)美国氢弹之父、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去世以前曾有过设想:向空中抛洒铝和硫的粉末,给地球降温。按照他的计算,向空中抛洒100万吨铝硫粉末,可以使日照减少1%,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特勒提出的办法是要模仿大规模的火山爆发。1991年,波及范围达数百万千米的皮纳图博火山灰使地球气温下降了0.41,而且持续时间达好几个星期。特勒设想:可以用飞行于13千米高空的飞机和部署于赤道上的美国海军大炮,向空中抛“火山灰”。但生物化学家们却给这种主张泼冷水,他们认为,散布于空中的这些硫和铝的微粒,很可能会严重干扰同温层。特勒还与人合作研究过其他使地球降温的方法:在轨道上放置5万面反射镜;发射一颗巨大的卫星,悬于地球与太阳之间,以挡住部分太阳辐射。

    (3)除了特勒以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在苦苦思索,希望能找到奇妙的办法给地球降温。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有一个同特勒的设想一样离奇的计划:在地球和太阳之间万有引力互相抵消处(即拉格朗日点),安装一面直径为2000公里的半透明镜子。他认为,这面巨大的滤光镜不但能减少温室效应,而且能充当地球的空调器:改变滤光镜的倾斜度,以增加或减少透过它的太阳辐射量。但谁来支付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费用呢?此外,这面滤光镜不但会破坏同温层,而且还有可能妨碍紫外线的通过(紫外线具有清理太空的功效)。

    (4)这些设想有的近乎异想天开,但也为人类解决地球变暖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1】文中第(1)段运用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给地球降温,本文列举了哪些奇思妙想?详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物理学家洛厄尔·伍德的设想为什么没有被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感受到了地球变暖的迹象。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和了解的科学知识,想出一种给地球降温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臣不敢奉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的原因,臣不能陷陛下于无道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权善才砍了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 孝,必须杀他!(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l.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2.维吾尔姑娘很漂亮。(写一个比喻句)

       

    3. 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 20、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示:①写出真情实感,字迹要清晰工整;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③如果要在作文中写校名、人名请用×××代替;④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