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江西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是现代小诗《笋》的诗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春天里        ②想来打听    ③悄悄地

    ④花开的消息    ⑤拱出大地    ⑥树绿的秘密

    A. ①⑤③②④⑥   B. ③⑤②①⑥④   C. ⑤③②①④⑥   D. ②①⑥④③⑤

  • 2、下列词语的搭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善方向   鼓足勇气   收藏资料   征求意见

    B.提高质量   增强信心   搜集资料   宽容待人

    C.提高水平   增加决心   积累经验   归纳土地

    D.提升分量   增加信心   积蓄力量   征聘员工

  • 3、选出对下边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 )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A. 并列复句   B. 选择复句   C. 转折复句   D. 因果复句

  • 4、“自然”“小康”“大同”这三个词最早分别见于?(  

    A.《大学》《尚书》《论语》

    B.《中庸》《周易》《孟子》

    C.《老子》《诗经》《礼记》

    D.《庄子》《国语》《左传》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向,不能得日(方向朝北) 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日光)

    B.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静静地)   先是,庭中通为一(中间相通)

    C.已为墙,凡变(两次) 吾家读书久不效(不能效仿先人)

    D.先妣之甚厚(对待) 或凭几学(写字)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

    B. 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

    C. 不管哪个民族的文字,都和民族语言是一致的,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文字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

    D. 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先批驳了古汉字产生时间的错误观点,最后作出了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

    B. 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点。

    C. 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

    D. 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时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B. 文字和作为原始辅助表意手段的图画文字有着本质区别,即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

    C.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 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

    (1)锦瑟无端五十弦,________________。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3)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谪居偏僻之地,纵然面对良辰美景却难遣孤独之情。

    (3)晏殊《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营造出一种“景中有思”的意境。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例子,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动一静,写出了海的状态与岛的气势。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神话故事,采用上下对举的方式写出蜀道的高和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婚嫁的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 “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 《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窦卞,彦法,曹州冤句人,进士第二,通判汝州。秦悼王葬汝,宗室来汝者众,服兵三千。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卞启关招谕之,曰:“汝曹特醉酒狂呼尔,毋恐。”众少定,乃密推首恶羁之,请于朝,诏潍致仕,悉配徙乱者。加集贤校理、知太常院,知绛州,开封府推官。方禁销金为衣,皇城卒捕得之,属卞治,以中禁为言。奏曰:“真宗行此制,自掖廷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意。”英宗曰:“然。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正谓是也。”从其请。出知深州。熙宁初,河决滹沱,水及郡城,地大震。流民自恩、冀来,踵相接,卞发常平粟食之。吏白擅发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宁以一身活数万人。”寻以请,诏许之。外间讹言水大至,卞下令敢言者斩。一日,复报大水且至,吏请闭门,卞不可,既而果妄。时发六州卒筑武强,陈卒惰,主者笞之,不服。卞曰:“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命斩之以闻,有诏嘉奖。还为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进天章阁待制,判昭文馆、将作监。始,卞官汝时,与殿直王永年者相接颇厚,及在京师,永年求监金曜门库,卞为祷提举杨绘,绘荐为之。永年置酒于家,延绘、卞至,出其妻侑饮,且时致薄饷。永年以事系狱死,卿史发其私,卞坐夺职,提举灵仙观。,年四十五。

    (选自《宋史·窦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B. 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C. 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D. 郡守林潍以汝与其乡近因/使辇薪刍/铁石/致其家众怨愤谋杀潍/会日暮门闭/不果/遂挟大校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 文王,即周文王,为一代明君,曾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在狱中写下《周易》一书。

    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

    D. 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其余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窦卞机智冷静,处事果断有方。由于郡守林潍私心而处事不当,激起众怒,酿成叛乱。对此紧急情况,窦卞巧妙应对,及时处治,平息了事端。

    B. 窦卞不惧权贵,办案公正严明。他在办理犯禁销金为衣案件时,查明为宫中人所为,于是上奏皇帝,请求依法惩治,以示天下,得到皇帝支持。

    C. 窦卞关爱百姓,心怀民生疾苦。在他出任深州知州时,所辖地区遭遇水灾及地震,百姓流离失所,他冒着获罪的危险以常平粮赈济各地受灾民众。

    D. 窦卞为政用心,处事颇有主见。对于大水将至、扰乱民心的谣言,他深知个中利害,处理果敢坚决;对于懒散且不服管教的陈州士卒,他严惩不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白擅发且获罪,卞曰:“俟请而得报,民死矣。吾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2)厢兵犯将校,法不至重,然兴役聚工,不可拘以常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社会犹如一条船,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需各显其能,各尽其责,船才能劈风斩浪,到达既定的港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