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B. 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 我校荣获“泉州市最美学校”桂冠的原因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D. 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50%,而产值却增长了10%。
2、“造反者”指的是( )
A.周恩来
B.朱德
C.贺龙
D.毛泽东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书共12篇,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文学作品。
B.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C.作者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亲戚畔之
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
D.入则无法家拂士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浪淘沙·云藏鹅湖山①
章谦亨
台上凭栏干,犹怯春寒。被谁偷了最高山?将谓六丁②移取去,不在人间。
却是晓云闲,特地遮拦。与天一样白漫漫。喜得东风收卷尽,依旧追还。
注释:①鹅湖山:山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境内。②六丁:道教中的火神。
【1】有人说,“偷”字在词中最为传神,试加以分析。
【2】作者观赏鹅湖山时的心情怎样?试作简要赏析。
6、古诗文填空。
(1)云飘浮不定、形态万千,是许多诗人的歌咏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湖水白云相连的景象。
(2)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以春日乐景烘托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忧愁;李贺的“__________,__________”(《雁门太守行》),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豪情。
(3)借景抒情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们也喜欢用美景来渲染“思乡”这个主题。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以登楼所见的明丽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7、傅雷的第一封家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中的母爱
①天道有序,万物有节,二十四节气演绎着四季不同的旋律。二十四节气对我来说不只是一个时节的转换,而是一种母爱深深的感觉。每个节气,母亲都给予我不同的美味,香飘不断……
②春分,母亲便去田埂地头、沟渠溪畔采摘野菜。母亲是烹调能手,野菜或凉拌或炒制,都青翠欲滴,令人垂涎。母亲做出的野菜的滋味也很独特,有的酸涩,有的微甜,有的滑腻,有的生脆,无论哪一种,都让我记忆深刻。母亲对于这些野菜是充满感恩之情的,它们曾经在最艰难的岁月,延续过母亲和我们的生命。那丝丝野菜的清香,沾着母亲的爱意,在岁月中悠悠飘散。
③每到惊蛰,母亲都要做贝母雪梨羹。因为春天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梨和“离”谐音,母亲是要让病痛“离”我们远一点。母亲熬的贝母雪梨羹热而不烫,用白净的瓷器汤匙舀一勺,慢慢放入口中,酥软的梨羹不用和牙齿接触,就会绵软细腻地滑入喉咙中,川贝的清心苦味也被冰糖蜂蜜所遮掩。慢喝,细品,温情脉脉的,凝聚着母亲的挚爱。
④清明时节,母亲将鲜嫩的清明艾洗净后用刀细细切碎,用白糖腌上一会儿,和糯米粉搅拌均匀后,加少许清水使劲揉搓成面团。依据我们口味不同加入馅料,分咸甜两味,一般咸馅为芽菜肉沫,甜馅为红豆沙,做成糕团,蒸熟即为清明粑。母亲做的清明粑,色泽金黄翠绿,粑中又有艾叶,它的清香更是中和了糯米和馅的味道,可谓香甜于口,清明在心。小小的清明粑,母亲给我们传承着一种对逝去亲人的追忆与敬爱之情。
⑤冬至的日子,母亲为了能让我们过上一个暖暖的冬天,会用新鲜羊肉与白嫩的萝卜等炖成萝卜羊肉汤。汤炖好了,盛入蓝花粗瓷碗中,蒜泥、香菜、葱段均匀地撒在亮晃晃的汤面上。低眉之间,那浓郁悠远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母亲做的羊肉汤,色泽不鲜亮,却传递着母爱的光芒,足以抵御一冬的严寒。
⑥立夏,母亲要腌成鸭蛋;大暑,母亲要做豆瓣酱;秋分,母亲要酿葡萄酒……
⑦年年岁岁,母亲总是重复这样的劳作,重复着一个平凡女人朴素的快乐和幸福。在二十四个节气里,能够分享这些美食,实在是个想起来就让人觉得温暖的日子。母亲的美味,母爱的滋味,只有嘴知道,也只有心知道。
(文/廖华玲,选自《青岛日报》)
【1】梳理文章第②~⑥段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节气 | 美食 | 带给我的感受 |
春分 | 凉拌野菜 | ③ |
惊蛰 | ① | 凝聚着母亲的挚爱 |
清明 | 清明粑 | ④ |
冬至 | ② | 传递着母亲的光芒 |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3】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体会文中第⑥段的作用。
【5】“母亲的美味,母爱的滋味,只有嘴知道,也只有心知道。”请你仿照文中第⑤段写法,叙写亲人在特定时节为你做的一道美食。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的底色是什么?袁隆平说:是绿色的,50个春秋,躬耕于陇亩,绿色是奉献,是希望。革命前辈说:是红色,一生都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红色是战斗,是理想。其实,每一个人对色彩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色彩。
请以“生命的底色”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