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便             俨然

    B.武陵人捕鱼                 不足外人道也

    C.向所志          病终

    D.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不足外人道也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电闪雷鸣过后,狂风和暴雨一起向大地倾泻下来。

    B. 看他高兴的样子,我敢肯定他可能有什么大喜事了。

    C. 能否独立思考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

    D. 谁也不否认,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能给人一种鼓舞斗志的力量。

     

  • 3、选出下列句子的语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广大青年要从党史中汲取青春奋进力量。

    其中,“从”是介词,“青春”是名词。

    B.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本优美的书相遇。

    其中,“在温暖的阳光下”做定语,“相遇”做谓语。

    C.传统文化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人心。

    其中,“精神力量”是偏正短语,“凝聚人心”是动宾短语。

    D.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这句话的句子主干是:大地苏醒。

  • 4、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正确的一项是( )

    语文教育不应只是让人记住那些年代、姓名、写作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这才是语文教育要达成的目的。

    ①事实上,语文试题常常没有标准答案

    ②指向更独立自由的见识、更丰富的人文意境

    ③更不应是对于“说明了什么道理”之类的问题给出标准答案

    ④它指向更辽阔的光风霁月、霞姿雪韵

    ⑤指向感受美好与情趣、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A.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⑤④②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卜算子·咏梅》,按要求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从内容上来看,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2)从“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这句词中,你看出作者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本词内容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黄鹤楼》崔颢)

    (2)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3)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曹操)

    (4)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 (《春望》杜甫)

    (5)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6)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郦道元)

    (7)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了战士们舍生忘死,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8)陶渊明《饮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种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彭德怀迟睡早起,不像毛泽东那样迟睡也迟起。据我所知,彭德怀每天晚上平均只睡四、五小时。他从来都是不急不忙的,但总是很忙碌。我记得那天早上一军团接到命令要前进两百里到敌区的海原,我多么吃惊:彭德怀在早饭以前发完了一切必要的命令后,下来同我一起吃饭,饭后他就马上上路,好像是到乡下去郊游一样,带着他的参谋人员走过预旺堡的大街,停下来同出来向他道别的穆斯林阿訇说话。大军似乎是自己管理自己的。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1这个文段选自美国作家 _______(人名)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许是忘记了,他竟没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没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了,也不再逃课了,甚至开始亲近潘老师。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

    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

    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3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当我们走近名川大山时,壮观的景致、雄奇的风光很有看头;当我们迈入博物馆时,珍贵的文物、厚重的历史很有看头;当我们欣赏中外名著时,跌宕的情节、深邃的思想很有看头;当我们参加运动会时,激情的瞬间、青春的活力很有看头……

    要求:请以“很有看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以上。文中不能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