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大家的房子进了水,生活被打乱,这些困难我们感同身受,心里很难过,区委书记对灾区居民动情地说。
B.殚精竭虑用苦功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C.解放以后,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恶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D.大城市里的楼房太多、太拥挤,真是摩肩接踵。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你会发现__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__________的答案。
A.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各种各样
B.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各种各样
C.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大相径庭
D.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大相径庭
3、下面对《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也译为《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
B.《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作品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
C.作者关注的是昆虫生命的过程,他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
D.《昆虫记》记录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与回忆,法布尔笔下的螳螂是温柔、漂亮、灵巧的小动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明和小强赛跑,经过激烈地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
B.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C.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D.通过阅读,使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开阔眼界。
5、阅读《黄鹤楼》,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颈联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6、小语发现在我们的语文书上,有不少诗文名句也提到了传统民俗活动,为此他制作了一张表格给这些民俗活动分类,邀请你帮他填写其中部分内容。
物质生活民俗 | 生产民俗 | _________,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生活民俗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作者)《桃花源记》) | |
_________,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 ||
社会生活民谷 | 岁时节日民俗 | _________,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人生礼俗 |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_________。(《诗经·周南·关》) |
7、名著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在十二岁时因成绩不好,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已退学去做工。少年时救地下党人__________(填人名)被折磨毒打却不向敌人透露任何消息。参加红军后,保尔经受了种种考验。修筑铁路时,秋雨、泥泞,是来自自然的挑战;恶劣的生活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如________________),则是来自社会的考验。最后,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关志略
凸凹
①近些年来,年关虽然到了,但心里却极漠然,好像年节是一桩可有可无的事。这或许是小城生活给我留下的阴影。因为,城市对年节很麻木,洋洋的喜气,均被挡在一幢一幢灰色的空间里了,街道上显得很冷清,城市当然也有串门子的,但那只是礼节性的,来得仓促,去得匆忙;早早地关了自家的门,只是家里人围个热锅子,弄一番全家欢。城市的年节是封闭的,是个体的,温馨虽温馨,但不热烈。
②而山里却不。
③山里过年过得极开放极群体;大家乐在一起,其情也切,其气也昂;爆烈的节日气氛,欲将山壁撑裂。
④所以,山里过年才叫真过年。
⑤一进腊月,碾砣子就将昼与夜碾在一起。家家都碾黄面,家家都蒸枣子年糕。没有枣子糕的年,在山里不叫年。腊月里还有一桩最兴盛的,便是腌腊肉。素日里,山里人的日子节俭得要死。过节时,却“嘶”地杀一头几百斤的大肥猪,成方成块地在大锅里煮,用满缸的卤盐水腌,除夕晚上,将缸里肥的肉方捞上一块来,在黑呼呼的案板上,用长长的猪刀切成又大又薄的卤肉片子,就着大碗的老酒,所有人没有不喝舒坦的。
⑥腊月十八那天,是山里吃糕的日子。大家都把盛满枣子糕的蒸笼敞开盖子,稳在灶膛的温火上,任香润的雾气于室内缭绕。街坊邻居便一个一个地上屋来,从蒸笼中取一片糕子吃。吃过,便说一声好,再到别的家里去吃一片两片。这一天,你要登所有村里人的门,尝所有村里人的年糕。即便平日有些隔阂的人家,你也要走到;走到了,便一切淤怨都得以化解。这叫怨恨不过年。
⑦山里的除夕是通宵醒着的。男人们都簇拥在村中老槐树下,烧硕大的一堆柏枝火,这叫守岁。而“柏”谐“百”,是企盼人人都眼对眼地活到百岁,谁也不离开谁。所以,除夕前,每个男人都自觉地砍好多好多柏枝回来,让那堆冲天的篝火一直烧不断。青苍的柏枝在火上烧,柏油就烧得流溢,火焰便芬芳无比,众人的鼻翼便都张得彻底,通体清爽。
⑧烧柏枝火的同时,谁也忘不了在自家屋檐下,将长长的炮辫子舒舒展展地朝一只洋铁桶中顺下去。待熬到午夜,便呼地奔向各自的屋檐,千年封闭的古村落,便在瞬间炸开了花。小村的山就颤抖,小村的天就颤抖。这是一种绵绵的颤抖,一直颤抖到在垭(两山之间的狭窄地方)口娩出一轮崭新的太阳。
⑨在鞭炮的热浪中,会有一排排更高亢的巨浪掀过村庄的山头。那便是祖父那一班猎人放出的一阵阵排子枪。祖父带着那班猎人,站在高高的垭壁上,齐刷刷端平了猎枪,对着无边的一片青苍,宣泄出一道道的轰鸣。祖父大声喊着:
⑩“伙计们,莫吝惜那一点火药,过——年——了!”这是一种无遮无拦地庆祝,让人感到一种甜蜜的畏惧。
⑪初一早上,属稚童们最忙乱。要依次到老人们的房中去拜年。山里人对亲人的感情是执著内向的,很难让他们在亲人面前说几句亲热话,一切皆在无言之中。这一切,当然要深深地濡染了山里童子,他们在长辈面前,就亦显得拘谨,讷讷地,把衣服弄得很褶皱。但过年了,火药把山里的沉闷驱远了,人的心里都流淌着一泓春水。稚童也自然被兴奋陶醉着,觉得年关里不该有什么顾忌,平日里不好意思说出的对长辈的那几分敬意,应该痛痛快快地道出来。所以,稚童们很愿意给老人们拜年。进入老人的房中,道一声“给您老拜年了”,便咕咚跪下去,一丝不苟地磕几个响头,炕上的老人早已满眶泪水,速疾地挪下来,把童子扶起,且从灶洞里抓两把热热的糖炒栗子,将稚童的希望装充盈。童子便偎进老人的怀中,热热地叫几声,撒个娇;惹老人咯咯地乐起来,童子一般痴……
⑫奇怪地,时间越久,记忆里的年却愈清晰。年,就这样刻在了山里人的心坎儿上。情到不禁,会油然升起一声深情的呼唤:哦,我故乡的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家乡“真过年”的场景。
B.山里人过日子非常节俭,但过年却比较“大方”。
C.山里除夕男女老少簇拥在老槐树下烧柏枝守岁。
D.过年的火药把沉闷驱远,是一种无遮拦的庆祝。
【2】文章围绕故乡年关前后写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请阅读文章⑤~⑪段,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每空限4个字)。
备宴过年→____→____→点炮迎新→放炮庆祝→____
【3】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炕上的老人早已满眶泪水,速疾地挪下来,把童子扶起,且从灶洞里抓两把热热的糖炒栗子,将稚童的希望装充盈。
【4】《人民日报》论坛提到:“我们应该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让那些有价值的传统民俗重回我们的生活。”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理由。
9、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 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⑥不能抄袭。(1)毛毛虫问蝴蝶:“怎么才能成为一只蝴蝶?”“首先要有飞行的渴望,其次要敢于冲破束缚你的安全而温暖的茧。”“那不是死亡吗?”“表面上是死亡,实际上是新生。”有些时候我们不是因为难就不敢做,而是不敢做才变得难了。这就是勇气。
请以“ (勇气、自信、坚强……)让我走出困境”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章鱼面临敌人攻击咬住不放时,它会向敌人喷墨、变色,仍然无效时,它会不假思索地收缩肌肉,切断其中的触角逃亡而去。海豹原来群居在海岛上,栖息于岩石,但潮水来了,无立足之地,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做了调适与演化,它不但学会了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遥,但屈身鱼盆或者鱼缸后,由于转身不便,它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