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撺掇 迁徒 目空一切 戛然而止
B.枯躁 震撼 天衣无缝 草长莺飞
C.缄默 辐射 人情世故 消声匿迹
D.翩然 凋零 叹为观止 矫首昂视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B.鲁迅写的《藤野先生》选自小说集《呐喊》。
C.《背影》作者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D.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杜诗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不关注时效性。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昆虫记》。
C.《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它以质朴的语言介绍了朱德母亲多方面的事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外貌、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的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表现劳动人民在宫市中的辛苦。
B.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C. 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欺凌的人物形象。
D.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6、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1)上述语段节选自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
(2)从语段中可以看出来父亲对儿子有怎样的期望?
8、阅读下面现代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1】本段的说明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最后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9、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