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克拉玛依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颐和园既有皇家园林之气派,又有江南园林之灵秀,设计别具匠心

    B.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形影不离。

    C.大师的文笔简洁而又有力度,气势连贯,振聋发聩,使人读起来如醍醐灌顶,心潮澎湃。

    D.贝聿铭殚精竭虑设计出来的这座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是一座交错切割的几何立方体造型建筑。

  • 2、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其中修改有错误的一项是(     

    从2017年5月10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多少年的,穿透厚达200米的泥质粉砂地层,①变为天然气被输送到大约1200米以上的海平面上,②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①删去“大约”或“以上”

    B.句子②“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句子③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④把“实现”改为“提升”

  • 3、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

    A.红军长征事件按时间顺序是渡过乌江—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吴起会师。

    B.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既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又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也是一个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的人。

    C.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D.《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之一在于,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 4、对诗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而是将其蕴含在对情节的叙述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相同,但是感情均比前一章进了一步。

    B.“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C.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表现了人生的无奈与爱情的虚无。

    D.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2】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

    (1)鲁迅的《朝花夕拾》总共有十篇散文,提及“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的,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还有____________。(写出2篇题目)

    (2)《红星照耀中国》写到在井冈山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为广大的红军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______,二是______,三是打土豪要归公。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安塞腰鼓

    刘成章

    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②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③噬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④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米采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⑤但是:

    ⑥看!——

    ⑦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袁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⑧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⑨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⑩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遇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赛腰鼓!

    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堵!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又像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分别从场面、__________、击鼓的后生、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赞美安塞腰鼓的“好”,将安塞腰鼓描写得生动形象又激情磅礴。

    【2】文中有许多富有节奏感的句子,请以第自然段为例,从句式的角度进行赏析。

    【3】这篇文章以描写为主,兼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分析抒情和议论的作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有可能引发一段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请以“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有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感人。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