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老师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B. 全厂涌现出四个先进集体、一百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C. 陆老自从得了中风以后,身体动弹不得,浑身麻木不仁。
D. 有些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
2、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 ; , 。 , 。
①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已经彰显
②人民团结一心,各地医疗物资高效调配,应急医院快速落成
③疫情防控工作高效有序展开,是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的体现
④政府迅速决策,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
⑤更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使然
A.③⑤④②①
B.①④②③⑤
C.①②④③⑤
D.②④①⑤③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劫难 亢奋 海枯石烂 穿流不息
B.震憾 严峻 草长莺飞 星火燎原
C.追溯 脑畔 戛然而止 消声匿迹
D.争讼 枯燥 人情世故 翩然归来
4、下列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孕育 次第 萌发 消声匿迹
B.岛屿 殒石 致密 人情世故
C.迁徙 维幕 凋零 花香鸟语
D.烘烤 瞄准 沟壑 目空一切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请对“山随平野尽”句中加点字简要赏析。
6、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烽火连三月,______。(杜甫《春望》)
(4)常记溪亭日暮,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5)______,______”写俯仰之间悠然自得,天人合一的境界,令人神往。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大笔渲染“(6)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在船移景换之时,也给读者呈现了一副辽远无际的原野:“(7)______,______。”
7、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分享”活动。请依据提示,完成下列任务。
“还有一大群鳞翅目昆虫在空中盘旋着,来来去去,忽高忽低,那是 A 组成的芭蕾舞团。它们一身白衣上点缀着黑色的眼斑,在空中互相追逐,嬉戏打闹。不时有舞者跳累了,到丁香花上歇脚,喝几口蜜汁。当它们将口器插进花朵中畅饮花蜜的时候,翅膀会轻轻颤动着,缓缓地一开一合。”
(1)任务一:寻根溯源辨昆虫
选文出自①______(书名),作者是(人名)_____②,选文中A是_______③。
(2)任务二:精挑细选评昆虫
在作者笔下,几乎所有昆虫都有一个为其“量身打造”的称呼,比如:选文中将A称为“④__________”,就突出了其姿态的轻盈优美。新年到了,昆虫世界要评选“才华横溢的歌唱家”“劳动巨匠”“黑暗中的苦工”等,请你从本书中挑选一种昆虫参加其中一项评比,结合书中的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___________
8、(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古代造船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据古书记载,秦始皇曾派大将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组织过一支能运输50万石粮食的大船队。统一中国后,他又几次大规模巡行,乘船在内河游弋或到海上航行。后来他让徐福及童男女各3000人,乘楼船入海,寻找不老之药。那楼船之巨,不难想象。
汉代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已经成熟,除产生了类型繁多的船只外,还发明了浆、橹、风帆、尾舵等。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从古合浦郡始发,可通往印度、斯里兰卡,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海上国际贸易航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吴越之地成为造船业的发达之地。北方连年战乱,生产力遭到破坏,大批人民辗转流徙到南方。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南迁人民带去了先进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他们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兴修塘堰,开发江南地区,使原落后于北方的南方生产迅速得到提高,经济的繁荣和相对安稳的政局为发展造船业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东吴政权建立初始就设立了管理造船的官员,所建战舰最大的上下5层可载3000名士兵。为发展对外贸易,孙权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台湾)及澶洲(日本)”。至南朝时,江南已发展到能建造1000吨的大船。为了提高航行速度,南齐大科学家祖冲之“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
隋朝时,隋炀帝好大喜功,多次征发民工无数,在江南采伐大木料,大造龙舟及各种花船数万艘。最大一艘龙舟共有四层,高__尺,长___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二层有___个房间,都饰以丹粉,装以金碧珠翠,雕镂奇丽。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造船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秦汉时期出现的造船技术,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到了这个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浙江、福建、广东成为打造海船的中心。宋代已经开始使用船坞,并创造了运用滑道下水的方法。海外贸易也不断扩大,海上和内河运输规模远超前代,许多港口都设置了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
元时,中国积累了几百年的盛名频频吸引着西方各国的贡使,传教士、商人、旅行家陆续来到中国,马可·波罗一呆就是17年,并深得忽必烈的信任与重用。1291年,忽必烈“命备船十三艘,每艘具四桅,可张十二帆”,派马可·波罗从泉州起航,护送阔阔真公主至波斯成婚。
这大概就是古老的东方——一个满载着瓷器和丝绸的童话飘向世界的开始。
(节选自《中国造船史》,有删改)
【材料二】
这下可以回过头来说说张岱的《夜航船》了。
这位大学者显然是夜航船中的常客。他如此博学多才,不可能长踞一隅。在明代,他广泛的游历和交往,不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次数一多,他开始对夜航船中的小世界品味起来。
船客都是萍水相逢,无法作切己的深谈。可是船中的时日缓慢又无聊,只能以闲谈消遣。当时远非信息社会,没有多少轰动一时的新闻可以随意评说,谈来谈去,以历史文化知识最为相宜。中国历史漫长,文物典章繁复,谈资甚多。稍稍有点文化的人,正可借此比赛和炫示学问。一来二去,获得一点暂时的满足。
张岱是绍兴人,当时绍兴府管辖八县,我的家乡余姚正属其中。照张岱说法,绍兴八县中数余姚文化气息最浓,后生小子都得读书,结果那里各行各业的人对于历史文物典章,知之甚多,一旦聚在夜航船中,谈起来机锋颇健,十分热闹。因此,这一带的夜航船,一下去就像进入一个文化赛场。
他在《<夜航船>序》里记下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你看,知识的优势转眼间就成了占据铺位的优势。这个士子也实在是丢了吾乡的脸,不知道“澹台”是复姓倒也罢了,把尧、舜说成一个人是不可原谅的。让他缩头缩脚地蜷曲着睡,正是活该。但是,夜航船中也有不少真正的难题目,很难全然对答如流而不被人掩口耻笑。所以连张岱都说:“天下学问,唯夜航船中最难对付。”
于是,他发心编一部初级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常识,使士子们不要在类似于夜航船这样的场合频频露丑。他把这部小百科名之曰《夜航船》,当然只是一个潇洒幽默的举动,此书的实际效用远在闲谈场合之上。
(节选自余秋雨《夜航船》)
【材料三】
《观潮》插图
【1】【材料一】中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吴越之地成为造船业的发达之地”。请归纳吴越之地成为造船业发达之地的原因。
【2】【材料一】第4段划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提到一个“且待小僧伸伸脚”的故事,请说说张岱将其放在《<夜航船>序》中的原因。
【4】【材料三】能否做张岱《夜航船》的封面?请简述理由。
9、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态度能帮助你确立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提高你对生活的感知。请你以“态度”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