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湘潭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欺       水fú       shù       yuè

    B.糜子mēi       绊jī              杂yǒng

    C.怅惘chàng       旋wò              

    D.雾ǎi       漫mí       猎shǒu       裂jūn

  • 2、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早在安南任联合国秘书长时就说过“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一个事实”的话

    ②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将为世界经济繁荣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③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发展中国家

    ④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自己

    ⑤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A.④⑤①③② B.④⑤③①② C.⑤③②①④ D.⑤④②①③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 4、选出下列选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张师傅之手修复如初,真可谓是天衣无缝啊!

    B.小区中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一夜之间不胫而走,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为人们所不齿。

    C.如何成为网络时代炙手可热的人才是摆在每个年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D.冬奥会开幕那天,人们都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开幕式盛况,万人空巷的场景再度出现。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使至寨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春景为背景,用征蓬、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 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 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征蓬”比喻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白露为霜。所谓伊人,____________。(《蒹葭》)

    (2)关关雎鸠,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____。(《关雎》)

    (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中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句即可)

    (4)《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景色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议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彭德怀印象

    游击战术

     

    “真正的”红军

    为什么当红军

    红军战士的生活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隧蜂

    ①你了解隧蜂吗?你大概不了解。这无伤大雅,即使不了解它,你照样可以品尝人生的种种温馨甜蜜。然而,只要我们努力去了解,这些不起眼的昆虫会告诉我们许多奇闻趣事。

    ②A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比如,我们家院子里那条平坦的小道就是它们最理想的屋基。每到春天,它们就成群结队地来到这个地方安营扎寨,这地方简直成了它们的大都市。

    ③每只隧蜂都有自己单独的一个房间。这个房间除了它自己以外,谁也不可以进去。如果有哪只不识趣的隧蜂想闯进别人的房间,那么主人就会毫不客气地给它一剑。因此,大家都各自守着自己的家,谁也不冒犯谁,这个小小的社会充满了和平的气氛。

    ④隧蜂忙着干活儿时忙忙碌碌的景象煞是好看。当一只采完花蜜的隧蜂从田里回来的时候,它的腿上都沾满了花粉。如果那时门正好开着,它就会立刻一头钻进去。因为它忙得很,根本没有空闲时间在门口徘徊。有时候会有几只隧蜂同时到达门口的情况,可那隧道的宽度又不允许两只蜂并肩而行,尤其是在大家都满载花粉的时候,只要轻轻一触就会把花粉都掉到地上,半天的辛勤劳动就都白废了。于是它们定了一个规矩:靠近洞口的一个赶紧先进去,其余的依次在旁边排着队等候。第一个进去后,第二个很快地跟上,接着是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大家都排着队很有秩序地进去。

    ⑤有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只蜂刚要出来,而另一只正要进去。在这种情况下,那只要进去的蜂会很客气地让到一边,让里面的那只蜂先出来,每只蜂在自己的同类面前,都表现得非常有风度,有礼貌。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蜂已经从走廊到达洞口,马上要出来了,忽然,它又退了回去,把走廊让给刚从外面回来的蜂。多有趣啊!这种互助的精神实在令人佩服,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它们的工作才能很快地进行。

    ⑥还有比这更有趣的事呢!当一只隧蜂从花田里采了花粉回到洞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一块堵住洞口的活门忽然落下,开出一条通路来。当外来的蜂进去以后,这活门又升上来把洞口堵住。同样,当里面的蜂要出来的时候,这活门也是先降下,等里面的蜂飞出去后,又升上来关好。

    ⑦这个像针筒的活塞一般忽上忽下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只隧蜂,是这所房子的门卫。它用它的大头顶住了洞口。当这所房子的居民要进进出出的时候,它就把“门栓”一拔,也就是说,它立刻退到一边,那儿的隧道特别宽大,可以容得下两只蜂。当别的蜂都通过了,这“门警”又上来用头顶住洞口。B它一动不动地守着门,那样的尽心尽责,除非它不得不去驱除一些不知好歹的不速之客,否则它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的

    ⑧这一只用自己的身躯顶住门口充当老门警的隧蜂看起来比谁都显得沧桑和年老。事实上它正是这所屋子的建筑者,现在的工蜂的母亲,现在的幼虫的祖母。就在三个月之前,它还挺年轻的,那时候它正在独自辛辛苦苦地建筑这座房子。现在它算是告老退休了——不,这不是退休,它还要发挥它的余热,用它的全力来保护着这个家呢。

    ⑨它似乎从来不休息,在清晨天气还很凉快的时候,它已经到达它的岗位,到了中午,正是工蜂们采蜜工作最忙的时候,许许多多蜂从洞口飞进飞出,它仍旧守护在那里;到了下午,外边很热,工蜂都不去采蜜,留在家里建造新的巢,这时候,老祖母仍旧在上面守着门。在这种闷热的时候,它连瞌睡都不打一下,它不能打瞌睡,这个家的安全都靠它了。

    ⑩到了晚上,甚至是深夜,别的隧蜂都休息了,它还像白天一样忙,防备着夜里的盗贼。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文中介绍了隧蜂的哪些奇闻趣事?

    2第②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AB两句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语言特点。

    A它的巢往往建在结实的泥土里面,因为那里没有崩溃的危险。

    B它一动不动地守着门,那样的尽心尽责,除非它不得不去驱除一些不知好歹的不速之客,否则它是不会擅自离开岗位的。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文题一:那是最美的回味

    (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

    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近日,四川师大一中举行2018年初升高体育考试,在800米项目中,一位女同学过弯道时不慎摔倒,旁边两名女同学发现后,折返回来将她拉起,最终三人一起跑过终点。二人说:“想到她就此影响成绩,肯定很遗憾。”

    对此,校方回应:将考虑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学生家长和众多网友毫不犹豫纷纷称赞,表示品德比成绩更重要,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你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编写故事,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1)所写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