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虽然正在血气方刚的年纪,却很沉得住气,从来不好勇斗狠。
B.在沙漠里苦苦挣扎四天后发现的这一片水源,对他来说真是仙露琼浆。
C.他今年刚参加工作,毫无社会经验,工作起来常常语无伦次。
D.那清风碧波,像是从天上,从地下,从四面八方,从我的五脏六腑间一起涌过。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哈尔滨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清冰雪工作的通知》,禁止学校不组织学生家长到校清冰雪。
B.少年当自强,冬奥尽显少年风采。谷爱凌、苏翊鸣两位少年,以卓越的成绩,为当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为国家赢下金牌。
C.3月20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面对全民”节目采访。
D.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3、关于《朝花夕拾》这部名著,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B.作者在《朝花夕拾》中全用的是第二人称。
C.《朝花夕拾》最初是在《莽原》上发表的,发表时名为《旧事重提》。
D.《朝花夕拾》全书共由10篇散文组成。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C.据悉,目前只有部分省份使用高考目标卷,该“阵容”包括由海南、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等省份组成,且队伍日趋壮大,加入的省份数量呈上升趋势。
D.《朗读者》节目形式非常简单,就是嘉宾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真挚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5、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感概(kǎi) 称职(chèng) 迫不及待
B.莅临(wèi) 伫立(zhù) 收敛(liǎn) 麻木不仁
C.蜷伏(quán) 姊妹(zǐ) 盔甲(kuī) 美不甚收
D.搓捻(niǎn) 狭隘(ài) 啜泣(chuò) 人声鼎沸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香气”“我”为名词。
B.“当你沐浴后”中“沐浴”是动词“后”是方位词。
C.“湿发披在两肩”中“两肩”是名词。
D.“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中“祷告”是名词。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孩子们苦苦地企盼中,新来的语文老师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
B.他解决问题的建议操作性强,顾全大局,我发自内心地附和。
C.由于听课时走神了几分钟,他的解题思路与同桌大相径庭,结论也不一致。
D.一见到外婆,刚才还在哭闹的小朋友顿时眉开眼笑,蹒跚地扑了过来。
8、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②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④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⑥?于是作《哀溺》。
【注】①氓(méng):百姓。②绝:渡过。③济:渡河。④腰:动词,腰缠。⑤怠:疲乏。⑥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惟手熟尔 (2)尔安敢轻吾射 (3)有顷,益怠 (4)且若是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其 一 氓 尽 力 而 不 能 寻 常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丽中国,美在万物和。马致远的“________________”就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安适的画面。
10、阅读选文,回答小题。
搬家记
华明玥
①电话预约时,听到薛师傅的声气之壮,就定了由他来替我们搬家。见了真人,才知听声音辨人的高矮强弱是不科学的:预想中有1.8米的薛师傅只有1.65米左右,长得精瘦。他的搬家公司只有四个人——他老婆,他的高个子雇工,还有一位被晒得脸上有白框印的眼镜小子。薛师傅吩咐说,过重的东西别往眼镜小子背上招呼:“他是我儿子,过了这个暑假升大二,这是他第一回给我帮工。”
②我就笑,说最重最高大的柜子,当然给他的高个子雇工。薛师傅忙说:“最高的衣柜要往我和我老婆背上招呼,大个子不如我们小个子底盘扎实。还有,你们这种老楼,楼层高度紧卡着2.6米,高个子背大柜,半道上会被上面的楼梯面卡着,切记!”
③他本人一看就是干熟了这一行的,片刻不离手的是一条又长又宽的布带子和一卷宽胶带。他一进来就撕胶带,把衣柜的门上下固定住。37摄氏度的天,汗马上涌了出来,但背着柜子的人绝不能腾出手来擦汗,因为那么沉重高大的实木衣柜,好不容易与身体贴合到位,抬手一擦汗,重心一错位,就可能出岔子。因此,薛师傅事先跟儿子叮嘱道:“干咱这一行,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重再难,都不能半途撂下来歇气。这是保证家什的安全,也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④下一趟就是薛师傅驮着实木书柜下楼,儿子背着书桌迟一步下楼。当父亲的一面留神脚下,一面抬眼看儿子的一举一动,还能开腔指点:“马上就要转弯了,再弯点腰,记着手要在腰眼上抵一把;转过弯来,千万别把重量放在脖子上,要往下一点,放在脖子和肩膀连着的那条筋肉上,对了对了,这下出气匀了吧。”
⑤等到了楼下,卸下重家什,我才敢笑他:“薛师傅,你竟然让大学生来干这个,你老婆也舍得?”薛师傅一弹眉毛:“怎么舍不得?他又要换手机,我说你来尝尝一滴汗摔八瓣的滋味,跟我干一天,跟大个子一样领一天工资。干了3天,这小子浑身上下贴满了膏药,躺下去没有空调也能睡得死沉;干了两个礼拜,也不喊苦喊累了,学会任何分量上肩都咬牙撑着。他原来有点虚胖,现在也长出了腱子肉。这才是男人,要不吃这个苦,再过5年也没这顶天立地的一股劲儿。”
⑥家具都搬完了,最后抬钢琴。薛师傅招呼四个人一起动手,两个人在下,两个人在上。薛师傅用宽布带挎在肩上兜住钢琴的踏板,同时用手抓住琴背的把手和键盘底部,让钢琴的背面朝墙壁,键盘朝楼梯的扶手,一鼓作气往下抬。薛师傅的儿子不停地招呼大家抬高点,说是踏板千万不能磕碰楼梯。等上了车,小伙子还很细心地拿出一床旧棉胎,抖开,包好钢琴,并且说,开车也要稳而慢,不能急刹车,不然钢琴前后一摇晃,内部的机件容易损伤,音准也会受到影响。
⑦薛师傅笑道:“有我儿子,你放心吧。文化人就是对钢琴这样的家什最上心,我们的技术,你掀开琴盖一弹就知道了——都不用请校音师。”
⑧我也会心地笑了,薛师傅让读大学的儿子一起参加这样繁重的体力劳动,这是多么另类呀!目送着薛师傅他们远去,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
【1】请阅读选文①—⑥段,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文中的薛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画线句。
薛师傅笑道:“有我儿子,你放心吧。文化人就是对钢琴这样的家什最上心,我们的技术,你掀开琴盖一弹就知道了——都不用请校音师。”
【3】根据语境,以文中“我”的口吻,为本文补写一个结尾。(30字左右)
【4】请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事件虽小,却让我们读出了人生百态。
B.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流露出“我”隐隐的失望之意,因为薛师傅欺骗了“我”,让我不是很舒服。但后来,“我”对他的印象改观了。
C.选文第①段和第⑥段加点词语“招呼”的含义有所不同,前一个“招呼”是“放”的意思,后一个“招呼”是“提醒”的意思。
D.选文中薛师傅的妻子虽是次要人物,甚至没说一句话,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字里行间感受到她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
11、阅读《升旗》,完成下面小题。
升旗
①阳光抚在屋顶的青瓦上,早起的鸟儿已经高歌着展开双翼,迎接清晨的第一缕微风。乡村的空气总是那么的清新,充满了令人舒适的气味。每当这时,我的耳畔总会响起雄壮高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想起他。
②仲春时节,我们这个坐落在万山围子中的小村庄,便被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包裹成一片鲜红。映山红,也就是杜鹃花,它们的颜色真像在血水中浸泡过一样,重叠的火红、深红、鲜红、浅红,把延绵的山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晚霞。在映山红的海洋中,最醒目的并非青瓦白墙,也并非是蓝得高邈的天穹,而是同为红色的、每天五点准时升起的五星红旗,风雨无阻!升旗手就是我记忆中的这位耄耋(mào dié)老人。
③天还未亮,老人在他同样银丝如雪的老伴儿的搀扶下,手捧那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红旗,来到了村子前高高竖立的旗杆下,在威武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目送国旗冉冉升上蓝天。老人颤颤地举起了右手,挺直脊梁,一个标准的军礼使漫山的杜鹃花都黯然失色。盯着冉冉升起的红旗,老人的眼中充满了孩童般的热望。每每这时,他的老伴儿——那个慈祥的妇人,便端坐在一旁的青石上,微眯着双眼,见证着这一神圣的时刻,目光中流露出无法掩饰的自豪与骄傲。
④老伴常会以一种嗔怪的口气道:“老头子就是倔驴脾气,要是一天不让他去,还跟我置气呢!”但其实大家都听得出来,老妇人的嗔怪语气中更多的是自豪,她正以这种方式向众人炫耀着她那位“退伍不褪色”的军人丈夫呢!
⑤升旗的老人身体尚还健朗,只是有些记事不清了。但每每孩子们围着他要听故事时,老人总能很清晰地说出一句:“当年在部队……”于是滔滔不绝,如溪水般的故事,便从这里开始。孩子们静静地倾听着,老人这看似无头无尾,却真挚感人的故事。“那时候条件很不好,去当边防兵,整个班我最小,只18岁……”老人讲着故事,眼中闪着光,“那时大雪封路啊!里面出不去,外面进不来。班长照顾我,把他的干粮给我,一直坚持到雪化掉,外面的给养送上来。我活了下来,而班长却因为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被高原反应夺去了生命……”讲着讲着老人语塞了,转过头偷偷地抹去了眼角的浊泪,“班长临死前只留下了一句话:一日为兵,终生为兵……”
⑥我问老人:“爷爷,每天这样您不乏味吗?”老人笑了,摇摇头。
⑦村民问老人:“老头,怎么?还想回部队啊?”老人笑了,点点头。
⑧记者问老人:“您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是出于什么目的吗?”老人笑了,既不摇头也不点头。
⑨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会问他各式各样的问题,但老人只是笑,那种笑容没有任何刻意的着色,只是一个军人本色的微笑。
⑩老人去世那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开得正艳。村民们自发地给老人举行一个简单而庄重的追思会,老人安卧在血红的杜鹃丛中,身上覆盖着他那面升了四十年的国旗。村口的大喇叭里,《义勇军进行曲》高亢而嘹亮,一遍又一遍。
⑪安葬老人的第二天,村门口那根高高的旗杆上,又升起一面五星红旗。那鲜亮而光辉的色彩,像一枚火炬,点燃了山村的这片蓝天。
【1】文章先回忆了五彩斑斓的小村庄中每天五点准时升起的五星红旗,再由此引出一位耄耋老人,重点回忆他______和______的内容;老人去世时,身上覆盖着那面升了四十年的国旗;崭新的五星红旗升起后,像一枚火炬,点燃了小村庄的蓝天。
【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第②段中“风雨无阻”一词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⑤段“一日为兵,终生为兵……”的理解。
【4】“杜鹃花”在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⑩段中反复出现。解释它们各自的含义,分析它们对表达作者情感的作用。
12、题目:拒绝
要求:(1)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