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表是 1915—1919年《申报》广告中关于国货广告的统计(以5月 15 日至 21日为统计样本),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月 | 1915 | 1916 | 1917 | 1918 | 1919 |
5月15日 | 6 | 2 | 4 | 2 | 7 |
5月16日 | 5 | 0 | 3 | 3 | 10 |
5月17日 | 7 | 2 | 5 | 0 | 16 |
5月18日 | 9 | 0 | 4 | 1 | 14 |
5月19日 | 7 | 1 | 4 | 3 | 13 |
5月20日 | 8 | 0 | 2 | 2 | 14 |
5月21日 | 6 | 1 | 4 | 1 | 14 |
总计 | 48 | 6 | 26 | 12 | 96 |
A.五四运动扩大了国货的影响力
B.维新变法推动实业救国思潮
C.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放民众思想
D.国民革命促进国货广告发展
2、金朝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由此可知“猛安谋克” ( )
A.维护了金朝统治秩序
B.具有兵民合一的鲜明特色
C.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D.实现了氏族内的村社自治
3、战国时期, 孟子认为“内则父子, 外则君臣, 人之大伦也”; 韩非子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 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这反映了两者( )
A.阶级立场的不同
B.所处时代的迥异
C.治国理念的分歧
D.政治经历的差异
4、下表中同一时期相关数据的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农户 | 1914—1918年 | 减少1500多户 |
耕地 | 1914—1918年 | 减少2600多万亩 |
荒地 | 1914—1918年 | 增加4900多万亩 |
陆军 | 1914—1919年 | 增加92万多人 |
军费 | 1916—1918年 | 增加5000多万元 |
A.八国联军侵华
B.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5、《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卅万生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千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内涵是( )
A.全民族团结抗战
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
C.国民党积极抗战
D.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6、蒙古汗国灭云南大理国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其地内属本朝,立为藩府,设置如内地”,后设置云南行省进行管辖。 由此可知,元朝统治者对边疆的治理( )
A.阻碍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C.加剧西南地区民族矛盾
D.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7、“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本党)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发表后进行的军事行动是( )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8、秦灭楚的战争中,秦军出动兵力达60万,每天士卒口粮就多达66667石,以车载25石计,每天需要2667辆运车转送。这主要反映出( )
A.当时战争就地取材
B.秦国的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C.秦军作战迅速高效
D.秦国得到其他诸侯国支持
9、秦灭六国后,秦朝贵族势力不断地被削弱,而非宗室贵族组成的官僚集团不希望贵族势力坐大,理所当然地拒绝实行分封制,从秦国发展而来的中央地方行政体系被完整地复制到秦王朝。这说明郡县制的实行( )
A.充分发挥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取代贵族政治成为选官依据
C.适应了秦朝的政治体系需要
D.标志着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10、里耶秦简有大量内容丰富的政令和文书。《里耶秦简·户籍》中详细记述了百姓家庭人口信息及承担的赋役情况。另《秦简·内史杂》记述官员“有事请殴(请假),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这反映了秦朝( )
A.注重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
B.秦律严苛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C.重视户籍管理以征收赋税
D.开始出现政令文书管理模式
11、隋炀帝时期,假设国家要在长安、洛阳等地修建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2、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鸦片战争爆发,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D.掠夺劳动力
13、钱穆指出:“进入隋朝,古代之贵族封建,以及魏、晋以来之门第特权,至此皆已消失。全社会走上一平等线,而隶属于一政权之下。”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B.科举制的推行
C.官僚政治的确立
D.封建制的瓦解
14、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近日,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 )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不同文化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15、下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最符合他们研究主题的是( )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政治民主化的尝试
C.思想解放的潮流
D.清政府统治的崩溃
16、傅奕(555—639)认为,佛教僧徒“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主张废除佛教。这说明,傅奕反佛的出发点是(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加强对民众的管理
C.佛教自身的欺骗性
D.维护封建政权稳定
17、在秦完成统一之前,六国之间存在着差异,包括方言和地域特色,这导致了文化上的差异。为消除这种差异,统一以后的秦朝( )
A.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实行三公制
18、1919年5月19日,甘肃女学生邓春兰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北大解除女禁,并在刊物上发表文章呼吁男女教育平等,后来她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女大学生。自此,各大高校开始招收女学生。据此可知,当时( )
A.西方思想影响社会变革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D.教育革命全面开展
19、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开始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8年)。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
A.改良与暴力革命问题之争
B.责任内阁与总统权力之争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争
D.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20、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长期领先于世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贾思勰,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B.孙思邈、北魏农学家、绘制的《禹贡地域图》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祖冲之、唐朝医学家、所著《千金方》是中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D.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编定《授时历》、测定回归年平均长度领先于世界
21、如图是发表于20世纪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此画反映的事件( )
A.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B.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促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D.有利于摆脱封建土地制度束缚
22、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地主、资本家及一切剥削人的人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力。1935年瓦窑堡会议通过决议,苏维埃人民共和国要用比较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这一变化( )
A.适应了民族民主革命需要
B.扩大了苏维埃政权基础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转变了对资本家的认识
2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明显属于后者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中外朝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明朝的内阁制度
24、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25、________一路北上,出广西,经湖南,占领湖北省城武昌
26、________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________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________附近遭到________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27、秦朝确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在中央机设置三公九卿制度。设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8、社会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________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________。
29、手工业:手工业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1)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______________,使用______________进行较大规模的_______。
(2)这类情况在_______继续有所发展。
30、结果:失败
(1)表现①9月21日,慈禧太后将________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被称为“戊戌六君子"。③除________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2)原因①________势力仍很强大。②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③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31、三大发明
(1)概况
①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
②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________,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③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________。
(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2、皖南事变:
(1)此时国民党_______抗战,_______倾向日益增长。
(2)_______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刘亚子等的抗议。
(3)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_______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_______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_______根据地。
33、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___________,经常主持召开内阁会议,英国的___________开始逐渐形成。
34、影响: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政治和________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二、________
35、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思想措施。
36、19世纪末的甲午中日战争决定了后世中日两国的国运走向。据此回答: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试述《马关条约》有何内容?
37、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是怎样的?
38、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9、唐朝诗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