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乌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考古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墓葬规模可依据墓坑的大小、深度以及石棺的有无划分为三个层级,陪葬玉器的比例随墓葬等级下降逐渐减少。这一发现可以用于佐证当时(     

    A.贵族垄断祭祀权力

    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D.神权具有至高地位

  • 2、有史料记载中国古代某一官员的职能:“周行郡国,省察治政,黜陟能否,断理冤狱”“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据此判断,这一官员最有可能是(       

    A.秦朝的御史

    B.汉代的刺史

    C.魏晋的中正

    D.宋朝的通判

  • 3、永乐年间,明政府在贵州部分地区设置机构,拉开了贵州“改土归流”的序幕。1725年,雍正帝在贵州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土司制度。其采取的措施应是(     

    A.朝廷派官员到土司府任职辅佐土司

    B.土司任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给予当地民众推选土司首领的权力

    D.由中央政府任命流官直接管理

  • 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君主不再像过往那样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直接分配给农民耕种。其标准是以户口登记为前提计户授田,每户百亩。这一政策(       

    A.利用均田制防止土地的兼并

    B.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激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矛盾

    D.反映了铁犁牛耕的普及

  • 5、有学者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农地由“土改”运动的“分”到“人民公社”运动的“合”,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第二个“分”(       

    A.迅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B.完成了清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 6、1089年,苏辙出使辽国时看到了被人翻刻的苏轼文集《眉山集》,写信给苏轼: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苏轼作品得以在辽境广泛传播的客观条件是(     

    A.印刷行业发展迅速

    B.宋辽达成和议

    C.文官受到广泛尊崇

    D.民族差异消失

  • 7、王东满诗云: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诗中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七国争雄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

  • 8、从某朝疆域图残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都”“甘肃行省”“陕西行省”等信息,下列对该时期行政管理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行省制度是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③吐蕃地区同样处于行省管理之下

    ④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北宋时期,地方设路、州、县三级,中央政府曾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过多次析分。如表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北宋时期(     

    至道三年(997年)

    天禧四年(1020年)

    宣和末年(1125年)

    15路

    18路

    26路

    A.提高了州县的政治地位

    B.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C.国家疆域范围不断扩大

    D.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 10、清朝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表所示清朝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两国东段边界

    1727年

    清朝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62年

    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A.封建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B.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多民族国家巩固与统一

    D.封建统治危机的初显

  • 11、中国共产党的某次起义计划有如下内容:由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负责解决省政府和司令部,由叶挺的部队负责解决第六军,并且要求大家回去把那些不可靠的连长都换成共产党员担任。下列属于这次军事行动历史意义的是(     

    A.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推动了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12、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常常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主要是由于(     

    A.清政府推行新政

    B.同盟会宣传革命

    C.新文化运动兴起

    D.国民革命的影响

  • 13、针对五代时期反复出现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问题,北宋初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如下列中的(     

    A.对农民进行有效编制管理

    B.以内廷司礼监控制锦衣卫

    C.增置军镇扩大节度使权限

    D.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 14、下图所示为某次学生运动中提出的一些要求。据此可推知,当时这一事件(     

    1.反对华北自治及其类似组织

    2.保障人民言论、集会、出版自由

    3.停止内战……

    4.不得任意逮捕人民……

    5.释放被捕学生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标志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出现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15、1941年12月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国代表认为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陆军的主要战场,中国坚持抗战对太平洋战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建议成立中国战区,统一指挥中国及泰国、越南等地的抗日军队。1942年1月;中国战区正式宣告成立。这表明(     

    A.中国是太平洋战场主导力量

    B.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C.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认可

    D.中国跻身国际强国行列

  • 16、唐太宗时期,曾在凌烟阁为功臣绘制画像,以表彰其功助。此后一百多年,并未再绘制新的功臣画像。唐中晚期,又多次新增功臣画像,新增者多为武将出身。唐代功臣画像活动缘于(     

    A.潘镇割据的出现

    B.选官制度的调整

    C.尚武风气的盛行

    D.政治形势的变化

  • 17、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

    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

    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 18、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 19、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奏拨专款设立船厂,专门从事新轮试制工作,并将江南制造局迁址扩建,内设翻译馆与诸多分厂。曾国藩此举(     

    A.旨在促进“中外友好”

    B.体现了对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开始践行“师夷长技”

    D.推动了清政府政治制度变革

  • 20、宋代青苗法推行后,有大臣指出:“青苗之法,内有大臣力主,事在必行;外有专差之官,唯以散钱数多为职办。州县官吏往往变抑勒而为情愿者,盖事势不得不惧,而人情不得不从。”王安石则对“抑配”之事不以为意,认为“无问其欲否,慨与之也”。由此可推知,青苗法的推行(     

    A.增强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控制

    B.加剧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C.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 2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汴京的繁华。我们于图中十字路口,会看到一家卖小吃的流动摊位、一间招牌为“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香药铺;右上方是一个说书摊位、一间羊肉铺、一个小吃摊、一个鲜花摊、一家豪华大酒店“孙羊正店”;一个销售“香饮子”(饮料)的小摊;一家“解库”(当铺)。这些细节反映了宋朝城市(     

    A.生活便利丰富

    B.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C.纸币投入使用

    D.商业繁盛外贸发达

  • 22、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 23、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之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C.从官僚政治到世袭政治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 24、《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     

    A.政府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修筑驿道以加强地方管辖

    D.边疆与内地的管理趋向一体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共七大

    (1)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_______侵略者、建设_______作准备,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隆重举行。

    (2)毛泽东在会上作《______________》的政治报告。

    (3)中共七大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_______,壮大_______力量,在______________的领导下,打败_______,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中国。

    (4)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_______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5)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 26、日内瓦会议:1954年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________召开,这是新中国首次以________身份参加的重要会议

  • 27、中国近代史上允许西方国家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

     

  • 28、清政府预备立宪

    (1)在革命运动推动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

    (2)________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

    (3)________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为此,立宪派先后掀起3次请愿速开国会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4)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________

  • 29、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 30、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这一现象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 31、新中国成立后,按照“________”方针,先后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十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 32、主张

    (1)拥护“______”,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 33、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_______,对_______造成严重的摧残。

  • 34、宗法制的特点是____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罗马法的影响有哪些?

     

  • 36、二战后,国际格局风云变幻。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美国响应丘吉尔这一“号召”的政策是什么?它在经济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2)请列举两个六十年代“冷战”的典型事件。

    (3)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发展的限制?

    (4)目前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 37、《辛丑条约》带来怎样的影响?

  • 38、一国两制的提出?成功实践?

  • 39、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局限在哪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