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鹤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体现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 2、下图是某场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 1800 多次,摧毁了大量敌人据点,打破了日军的“囚笼”。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淮海战役

  • 3、孙中山是广东省香山县人,出身农民家庭,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式的近代教育。他曾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可知该报为(     

    A.《革命军》

    B.《民报》

    C.《新青年》

    D.《青年杂志》

  • 4、宋之前,御史台官主要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主要纠正皇帝决策失误。宋仁宗将原门下省改为谏院,谏院成为与御史台共同运作的另一最高监察机构,其职能有所扩大,“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冤滥未伸,并仰谏官奏论。”这一变化(       

    A.改变了武将擅权局面

    B.强化了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了君主专制集权

    D.削弱了士族门阀势力

  • 5、宋朝时,大批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不再关心祖先声望。社会上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婚姻择偶自由

    B.等级差别消失

    C.门第观念淡化

    D.察举制度发展

  • 6、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

                排序

    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

    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

    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 7、秦朝修建了连通全国的驰道和直道,无独有偶,罗马帝国也有条条大道通罗马的说法,稍早一些的波斯帝国也修建了很多御道。中西方帝国发展交通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经济

    B.维护统治

    C.对外殖民扩展

    D.加强东西交往

  • 8、在下列划线的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隋朝及①唐朝前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②谷物棉布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③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④杨炎的两税法

    A.①

    B.②

    C.③

    D.④

  • 9、南宋时,经办海外贸易和航运的一个官员赵汝适在《诸蓄志》中描写桑给巴尔:“缠青番布,蹑红皮鞋,日食饭面、烧饼、羊肉。……产象牙、生金、龙涎、黄檀香。”明朝以后,海运日益发展,中国和桑给巴尔两国人民接触更加密切。据此可知,桑给巴尔

    A.农业经济繁荣

    B.手工业发达

    C.对外贸易发达

    D.鼓励文化交流

  • 10、1887年,在李鸿章的支持下,漠河金矿成功筹办,并制定了相应的公司章程。如:在财政管理上,规定主厂者不可兼管钱财,每日所得金沙须由主管刊刻清册,分送各股东审阅核实;在分配制度上,实施“四六分金”,即企业得四成而矿丁得六成,若有盈余,则在厂之人“均沾酌赏”。由此可知,漠河金矿(     

    A.经营理念具有一定近代化特征

    B.已摆脱封建化的商业管理模式

    C.属于半殖民地性质的民族工业

    D.标志民用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

  • 11、严复认为洋务运动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虽“皆西洋以富以强之基,而自吾人行之,则淮橘为枳,若存若亡,不能实收其效”,其根本原因是“民力已尔,民智已卑,民德已薄”。据此可知,严复旨在

    A.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B.进行政治变革以求救亡图存

    C.指出洋务运动阻碍中国近代化

    D.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

  • 12、汉朝吸收各国的营养,激发了本身的勃勃生机,形成强盛的统一帝国,散发出多面向的黄金光辉,在科学领域,天文学和医学领跑全人类。以下能够表现这一成就的是(     

    A.《周髀算经》

    B.《汜胜之书》

    C.《四民月令》

    D.《神农本草经》

  • 13、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附件中规定: “(在华英国人)倘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由此导致中国丧失(     

    A.司法主权

    B.关税主权

    C.贸易主权

    D.领土主权

  • 14、古代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这一时期是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唐宋时期

    D.宋元时期

  • 15、《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A.佛教开始传入

    B.佛道教广泛传播

    C.儒学正统丧失

    D.“三教合一”趋势

  • 16、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巨大的军费开支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B.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对外开放,开辟丝路

  • 17、下表所示为部分近现代学者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据此可知,这些学者均认为义和团运动(     

    学者

    看法

    荣孟源

    义和团在斗争中提出均粮、抗税、这就是反封建,一般说农民反封建也就如此

    丁名楠

    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义和团主要是反帝,同时也附带反封建

    威其章

    义和团的“均根济贫”与历代农民起义一样带有反封建剥削的性质

    A.运动规模相对较大

    B.以打击侵略势力为主

    C.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D.与传统农民起义无异

  • 18、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 19、1912年2月9日《神州日报》刊登了题为“鹬蚌相争”的漫画,将鹬蚌比作南北双方,旁边则站立着两个人,分别代表日本和西方帝国主义。此漫画的寓意为(     

       

    A.南北议和,稳定政局

    B.携手共建,民主共和

    C.妥协退让,维护宪法

    D.避免专制,捍卫成果

  • 20、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开始由幼年走向了成熟

    B.红军已粉碎国民党的“围剿”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 21、《晋书·王导传》记载“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司马睿)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从此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这可以用于说明该时期(     )

    A.君主专制集权得到实现

    B.贵族特权强化

    C.门阀士族影响国家政治

    D.统治者知人善任

  • 22、在青海发现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马厂类型墓葬中,石斧、石锛、石凿等多是男性的随葬品,而纺轮则大多是女性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经济结构趋向合理

    B.男尊女卑的习俗形成

    C.早期国家形态产生

    D.社会生产分工较明确

  • 23、明清时期,手工工场主、商人、地主,很多时候是三位一体的,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流动不受限制,工场主积累的财富,商人剩余利润,大量流向土地。此一现象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无法避免

    B.社会转型艰难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重农抑商政策经商实业无利可图

    D.闭关锁国政策有实施的内部条件

  • 2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以下材料。如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序号

    内容

    《汉书·西域传》记载: “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位于今天的新疆)。”

    敦煌悬泉遗址中,发现至少8枚汉简涉及朝廷在渠犁的屯田事宜。

    《后汉书·西域传》: “(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A.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B.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

    C.中原与西域的商贸往来

    D.丝绸之路的经济作用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背景(1)北宋________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________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________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 26、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实行________外交方针

  • 27、完成下列填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地主阶级

    a.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开办译馆,编译书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魏源在《 ______ 》一书中提出了______的思想。

    b.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领导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资产阶级

    a.维新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 ______ 》,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奠定了变法的理论基础。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 ______ 制度。

    b.革命派: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中,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建立__________阶级共和国,即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制度。

    c.激进民主派: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旗帜,主张深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李大钊最早在中国宣传__________主义。

  • 28、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年9月21日________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通过了《________》是新中国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的作用

  • 29、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组织的四次会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_______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______________

  • 3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已经使用天然火,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 32、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________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________,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不足,以及当时的________等因素,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 33、手工业

     

     

     

     

     

    制瓷技术

    ________

    朝出现五大名窑

    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元朝

    烧出了________________

    矿冶业

    北宋

    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________作燃料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宋元

    发展迅速

    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 34、蒙古

    (1)________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________蒙古文。

    (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________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________汉语的最早尝试。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抗日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31年,日本为了占领中国东北三省,制造了什么事变?

    (2)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重大影响?

    (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怎样的抗战路线?全民族一致抗日的表现是什么?

    (4)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和最大的战役分别是什么?

    (5)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一次大规模战役叫什么?

    (6)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

     

  • 36、“护法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是怎样的?

  • 37、评价科举制。

     

  • 38、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作了哪些准备?

  • 39、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通过政治制度的建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相关问题。

    (1)英国和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代议制国家,试比较分析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英国

    美国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总统

    政府首脑

    首相

     

    议会作用

     

     

     

     

    (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为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使我国出现“有史以来前所未有之变局”。“变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政治制度的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主要有哪些成就?

    (4)将下表补充完整。

     

     

    年代

    宪法文件

    性质或影响

    1949年

    《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推进了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