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历史学家评述某次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A.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2、下列选项中,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A.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B.政治局常委会张闻天总负责

    C.三人小组负责军事

    D.制定了四渡赤水北上的战术

  • 3、如表是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雇佣关系的普及

    B.北方经济的持续衰退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 4、《顾维钧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民众的爱国热情往往带有非理性成分

    B.只有相互妥协才能取得成功的外交

    C.只有“人民外交”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权益

    D.顾维钧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寻找借口

  • 5、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B.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D.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 6、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在与民族工商业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后,写下《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即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这一思想(       

    A.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B.贯彻了《论十大关系》的精神

    C.引发生产关系全面变革

    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特征

  • 7、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前,曾向两广总督郭世勋递交了一封正式信函,这封信在语气、词汇和行文方式等方面均是以双方关系平等为前提进行表述的。然而在郭世勋上呈朝廷时,却将信译成了下对上的禀帖,尽显英国态度之卑微和“慕顺之心”。郭世勋此举(  )

    A.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B.旨在引起统治阶级对外交的重视

    C.体现了传统外交思维的深刻影响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朝贡贸易转型

  • 8、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施行这项措施的目的是(       

    A.“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B.“去冗官之患”

    C.“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

    D.“广蓄积,平物价”

  • 9、七七事变后,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保卫卢沟桥》等话剧,曲作家创造了《全民抗战》《干一场》《游击队之歌》《太行山上》等音乐,电影界拍摄了《华北的黎明》《北战场精忠录》等影片。这些创作(     

    A.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激发了民众抗战精神

    C.壮大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的力量

    D.促进了国民革命发展

  • 10、“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史实是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 11、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新变化是三位一体的整体”。下列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农本思想 官窑衰落 长途贩运

    B.多种经营 民营作坊 坊市分区打破

    C.苏湖熟,天下足 新式工场 飞钱与会子

    D.农产品商品化 自由劳动力 专业化市镇

  • 1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废除了景帝以来的郡国铸币制度,规定“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这一措施(     

    A.促进了经济恢复

    B.降低了铸币质量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强化了经济控制

  • 13、太平天国控制着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且太平天国不承认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使侵略者攫取的侵略权益在中国最繁华、最富庶的地区兑现不了。据此推断,列强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维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

    B.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C.阻碍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保护富饶地区的生产力

  • 14、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妇女为对象、以民族自强为目标的废缠足运动。他们猛烈地抨击缠足习俗,积极塑造中国妇女的“国民之母”形象,认为放足才能使妇女成为强健的“国民之母”,所以强种的首要任务是放足。这反映出维新派(     

    A.主张男女享有平等权利

    B.提倡妇女解放

    C.接受民主科学的新风尚

    D.倡导家庭革命

  • 15、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五月开始大兴土木改建新宫。新建的天国皇宫分内外城、苑囿,外城叫太阳城,内城叫金龙殿,苑囿叫后林苑。这说明太平天国(     

    A.领导集团封建思想浓厚

    B.在军事上达到鼎盛

    C.缺乏科学思想理论指导

    D.受基督教思想影响

  • 16、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曾经强调“经过认真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正确方针,进行了大量的艰巨复杂的经济调整工作,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已经摆脱了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困境,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价格体系的同时,还必须十分重视税收、财政、信贷、汇率、工资、奖金等各种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这些方针适用于(  )

    A.1961—1965年

    B.1979—1991年

    C.1992—2012年

    D.2012年至今

  • 17、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了郑和船队“海外代购”的金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金锭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这枚金锭(     

       

    A.是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

    B.推动明代海禁政策走向终结

    C.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D.是明代区域文明互动的产物

  • 18、“西洋之迹,著自郑和……总率巨棕百艘,发自福州五虎门,维艄挂席,际天而行。”以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此开始了中国与欧洲间的贸易往来

    B.是世界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

    C.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倭寇对中国的入侵

    D.促进了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19、西夏文(如图),又名河西字、番文等,是元昊命人参照汉字的“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等),采用合成法创制的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据此可知,西夏文字(     

    A.借鉴模仿汉字字形

    B.加强了西夏的统治

    C.是民族沟通的工具

    D.是民族交融的产物

  • 20、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材料表明(     

    A.专制皇权得到加强

    B.中央官职得到优化

    C.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D.内阁地位逐渐提高

  • 21、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说明(       

    A.世界已经建立起了新型国际关系

    B.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C.中国开始引领世界格局的新发展

    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 22、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始于_____之后。(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签订《辛丑条约》

  • 23、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初就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右图是1931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后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凭证。下列内容与该法律相关的是(       

    A.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实行农民减租减息政策

    C.号召打倒列强除军阀

    D.“打土豪,分田地”

  • 24、“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出自西周青铜器,但直到清朝灭亡,历朝都没有将“中国”作为国名。在清代官修史料汇编《清实录》中,“中国”一词共出现1615次,其中将清朝明确表述为“中国”的占比达90%。这表明清朝(       

    A.多民族中国观的意识加强

    B.民族间交流交融日益频繁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

    D.以法律方式推行民族平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隋唐时期创立的________,有利于明确分工,提高行政效率,又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独尊,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另一项重要的制度发明是________,打破了士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能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

  • 26、朱熹还对______________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_______》《_______》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 27、背景(1)北宋________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________发起庆历新政

    ①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②结果:明显触犯了________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失败。

  • 28、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

    (1)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________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________。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 29、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 30、经过:义和团提出“________”的口号进行反洋斗争,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评价: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________倾向,也存在明显的________行为,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他所提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________,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实属下策

  • 31、_______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_______战争爆发。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______________战争爆发。

  • 32、全方位外交布局:遵循________理念,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________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 33、6月21日,________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

  • 34、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________义和团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6~18世纪,英国进行的海外殖民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史实,概括归纳并简要分析英国夺取世界殖民霸权的经过和条件。

     

  • 36、国际关系又称国际政治格局受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影响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又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

    (1)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应怎样认识冷战?

    (2)在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今天,分析中国奉行不结盟外交的意义

    (3)分析导致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37、(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嘉靖癸卯进士阎绳芳《镇河楼记》中记载:山西祁县东南诸山,明正德(1506-1521)前“树木丛茂,民寡薪采,山之诸泉,汇而盘沱水……虽六七月大雨时行,为木石户斤蕴,放流故道。……成浚支渠,溉田数千顷。祁以此丰富。嘉靖(1522-1566)初元,民风渐侈,竞为居室,南山之木采无虚岁,而土人且利,山之濯濯,垦以为田”,以致“天若暴雨,水为所碍,朝落于南山,而夕即达于平壤,延涨冲决,流无定所,屡徙于贾令(镇)南北,坏民田者不知其几千顷,淹庐舍者不知其几百区。沿河诸乡甚苦之。是以有秋者常少,而祁人之丰富减于前之什七矣”。 

    材料二 “雾都”“阴霾”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大文豪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的开篇, “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1954年,伦敦市出台《伦敦城法案》,控制烟雾排放;1968年修正《清洁空气法》;1974年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规定了工业燃料里的含硫上限。……另外,伦敦市中心还设立了污染检测点,警察有权对未通过测试的车主实施罚款。与此同时,英国政府还推出举措清洁泰晤士河,慢慢地,困扰伦敦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污染恶名得以解除。

    ——以上材料摘编自《伦敦治理“雾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嘉靖前后祁县地区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雾霾的主要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雾霾的主要手段。

     

  • 38、美国1787年宪法和英国《权利法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有哪些?

     

  • 39、问答题

    (1)结合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的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