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年底,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但大幅增进了农村居民的福祉,而且大幅推进了世界反贫困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扶贫政策的成功( )
A.标志我国民主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B.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C.标志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这些措施旨在( )
A.推动社会进步
B.建立共和政体
C.促进经济发展
D.改变落后习俗
3、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高级将领争权争利,“几若一岁九迁而犹缓,一月三迁而犹未足”,洪秀全又“欲众建诸侯以少其力”,一口气封了2700多个王,使得“内乱猜忌之萌,愈散漫不可制”。这种情况( )
A.推动太平天国走向强盛历史
B.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衰落
C.影响太平军北伐和西征
D.导致了清朝政权的瓦解
4、马克思主义认为, “排除民族压迫是一切健康而自由的发展的基本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前提是( )
A.民族独立
B.国家富强
C.人民幸福
D.共同富裕
5、古代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魏、楚、秦等国的做法( )
A.标志着世卿世禄制彻底消亡
B.推动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C.促进了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
D.是分封制存在的重要理论基础
6、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表明,维新运动( )
A.要发动群众
B.实行根本变革
C.具有局限性
D.全面接受西学
7、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白银成为明清时期唯一的法定货币
C.传统经济政策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
D.白银从此成为中国一直流通的货币
8、明代文学家李梦阳评价唐宋文学时认为:唐诗好在具有形象性,而宋人作诗,只言理性,不述形象。他甚至认为“诗死于宋”。李梦阳在此( )
A.质疑程朱理学的地位
B.强调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C.主张诗风应师法唐朝
D.认为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
9、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所有各种反对农民运动的议论,都必须迅速矫正……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毛泽东意在强调( )
A.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B.坚持党对农村革命运动的领导权
C.发动土地革命夺取政权的紧迫性
D.农民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
10、苏轼在《读〈开元天宝(713年~756年)遗事〉三首》中曰:“潭里舟船百倍多,广陵铜器越溪罗。三郎官爵如泥土,争唱弘农得宝歌。”据此可知,唐开元天宝时( )
A.科举制造成了官员的冗杂
B.两税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C.交通便利使商品贸易发展
D.社会风气受到佛教的影响
11、日本遣唐使归国后大都被重用,如表为其中部分代表人物。这说明当时日本( )
吉备真备 | 归国当年被朝廷重用,促进日本模仿唐制进行礼仪、历法等方面的改革 |
膳大丘 | 在回国后,被天皇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推动了日本奈良时代儒家学说的发展 |
大和长冈 | 在唐学习了十七年的律令刑制,成为日本律法界的权威,并与吉备真备共同修了律令二十四条 |
A.快速完成了近代化
B.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C.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D.积极寻求对外扩张
12、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交,在双方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或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都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使中国外交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B.冲破了美国对中国外交的孤立
C.开始使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禁锢
D.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好方式
13、商鞅变法中“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的措施主要符合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
A.新兴地主阶级
B.知识分子
C.贵族阶层
D.奴隶主阶层
14、下图所示的戴帷帽骑马仕女俑,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的唐代墓葬。这些女俑的衣着装束与当时的长安有着一样的流行时尚。据此推知盛唐时期( )
A.民族交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B.骑马成为女性主要休闲方式
C.社会价值取向追求显贵地位
D.尚武健身社会风气受到推崇
15、读下表。下表中话题变化的原因是( )
时段 | 流行话题 |
五四运动前 | 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 |
五四运动后 | 平民、劳工、劳动、阶级 |
A.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B.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6、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A.统一货币“半两钱”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C.出现了纸币“交子”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17、苏轼的《牛口见月》中有赞美汴京夜市的佳句:“龙津观夜市,灯火亦煌煌。新月皎如昼,疏星弄寒芒。不知京国喧,谓是江湖乡。”这反映出北宋( )
A.夜市的普遍设立
B.社会控制的严密
C.都城的繁荣兴盛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8、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可用于分析这种格局的直接形成原因和表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 东南互保
C.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
D.甲午战争 清末新政
19、考古发现证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下列考古发现属于辽河流域的是( )
A.
B.
C.
D.
20、秦朝建立后,规定“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车同轨”。这些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适应大一统的需要
B.规范官员施政方式
C.完善社会基层治理
D.增强秦朝国家实力
2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饭同食。”1947年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归农民私人所有。” 二者的相同点是( )
A.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
B.促进了工农联盟
C.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22、大汶口出土墓葬中,有的墓穴仅能容尸,空无一物;而大型墓中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这反映出当时( )
A.墓葬规模大小不一
B.私有制已普遍存在
C.早期国家雏形显现
D.出现社会等级分化
23、明朝内阁大学士叶向高说道:“祖宗设立阁臣,不过文学侍从,而其重亦止于票拟。其委任之权力,与前代宰相绝不相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内阁的权力通过票拟体现
B.朱元璋设置了内阁机构
C.内阁属于中央的行政机构
D.内阁大学士掌管决策权
24、汉武帝元封元年,桑弘羊奏请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和“平准”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商业以惠农
B.加强君主权威
C.平抑物价以利民
D.增加财政收入
25、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声东击西,_______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在巧渡_______后,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26、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上、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
27、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________的目的。内容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
28、1859年,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________,遭到清军反击,英法兵舰损失很大。大沽战后,为了报复中国,英法联军率军舰百余艘、陆军近三万人,于1860年8月占领天津
29、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定都________,国号________。朱元璋就是________。同年,明军攻占________,结束了________在全国的统治
30、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________的局面。
31、抗战胜利的意义
(1)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______________,发挥了_______的作用。
(2)_______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
(3)历经_______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______________,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_______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5)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32、徐继畲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________
33、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________。
34、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________中国的野心。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________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35、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
(1)汉、魏晋南北朝、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
(2)与前代相比,唐朝选官制度的进步之处有哪些?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36、辽、西夏、金的建立者、民族、都城?
37、郡国并行制
(1)郡国并行制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2)郡国并行制实行的影响如何?
38、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诸多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9、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据此回答:
(1)中国近代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2)列举列强侵华战争的名称(列举3次即可)。
(3)对应写出战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上述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分别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