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字加拼音。
辩曰(________) 辩斗(________)
盘盂(________) 沧凉(________)
探汤(________) 孰(________)为汝
2、积累运用。(8分)
⑴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会想起这样的名句: 。
⑵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
⑶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________
②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________
③停留;休息(多指鸟类)。________
4、综合知识填空
(1)孔子被称为“至圣”,下面几位圣贤指谁?
亚圣(__________) 诗圣(_________) 医圣(________) 武圣(________)
(2)写出下面各居士的姓名。青莲居士(_______)东坡居士(________)柳泉居士(________)易安居士(________)
(3)“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格言、警句补充完整。
A、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 B、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默写。
A、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 B、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 C、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D、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写成语。(不重复)
大名( )( ) 骨( )如柴 字( )腔( )
( )( )登场 负( )顽( ) 生死( )关
(1)另外写两个ABCC式的成语: ( ) ( )
(2)另外写两个带比喻的成语: ( ) ( )
(3)另外写两个形容舞台表演的成语:( ) ( )
6、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寒食》是一首______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xíng háng)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zhuăn zhuàn)溪桥忽见。
【1】这是___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2】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下列描写雨的诗句表现了雨的哪些特点?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A.温柔润泽 B.零落稀疏 C.绵密繁多
(1)“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雨的____________。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词人人生得意之时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赞誉之情表达出他仕途得意的心情。
B.前四句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喜悦。
C.“星”和“雨”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8、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朗读下列诗句,选择正确读音。
白头搔(sāo shāo)更短,浑(hūn hún)欲不胜簪。
【2】(1)诗中表现作者触景生情、对国家无限忧虑的句子是:_________。
(2)诗中表现作者对亲人深切怀念的句子是:______。
【3】诗中“国破”与哪一历史事实有关?诗人望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用原诗句回答)
___________
【4】填一填,记一记。
“诗仙”是指 朝诗人 ,写过《 》;“诗圣”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 “诗鬼”是指 朝诗人 ,他写过《 》。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花溅泪”、“鸟惊心”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
【6】作者借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9、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边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一行字。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夫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产生怜悯之心。相反也只是轻轻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哎!”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那行字前添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老人高兴地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了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鸟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在他面前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悲惨啊!当人们想到这个生命即将结束的盲老人,一生中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经诗人让•彼浩勒修改过的一句话竟有那么大的魔力,我们要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也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吗?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用“ ”画出短文中具体描写“无动于衷”的词句。
⑵“良辰美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篇短文中“良辰美景”指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人们怎能不对他产生一点同情之心呢?(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他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初次这样做。(用“如果……就……”把句子换一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中的故事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完成习题。
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尽管我收罗了这么多东西,还是缺少很多,比如墨水。还有用来挖土或者运土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但我很快就习惯了。
没有工具,干什么就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桩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能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但是把它们运回家去的时间还要长很多。所以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把它运回家,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橇杠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但是,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这活儿要是干完了的话,除了在岛上转悠,寻找吃的以外,那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干了。
【1】“我”缺少的东西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的工作开展的吃力?(______)(可多选)
A.用很长的时间把树桩砍好削好。
B.搬运木桩需要很长时间。
C.打木桩很辛苦
【3】对于这样的吃力的工作,“我”又是怎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叙述内容来看,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松树赞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歌颂松树,赞美松树,这是因为它具有崇高的风格——共产主义风格。
松树有极强的生命力。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能茁壮地成长起来。在成长的过程中,它不怕环境恶劣,不被困难吓倒。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依然神采奕奕,无忧无虑地成长。
松树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松树长大了,它的树干是用途很广的木材;它的叶可以提制油料;它的脂液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的根和枝是很好的燃料。夏天,它的枝叶为人们遮住了炎炎烈日;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
要求于人的很少,给予人的却很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青少年朋友们要和松树一样,成为具有崇高风格——共产主义风格的人,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期望。
【1】作者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叙述松树的风格。
【2】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里运用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
【3】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里都运用了破折号,它表示下面哪一种意思?请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A. 表示音节的停顿或延长。 B. 表示对上文的解释的说明。
C. 表示意思的递进。 D. 表示意思的转折。
【4】给短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慰一_________ 深刻一_________ 踪迹一_________ 调理—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焉知非福: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这里的“受尽折磨的处境”是什么处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在“爱阅读”行动中,我们读了许多历险故事,请分别为以下两部作品选择合适的推荐语。
作品 | (1)《格列佛游记》( ) | (2)《绿野仙踪》( ) |
推荐语 | A.展开想象,你便能与稻草人、铁皮人、狮子同行,在寻找魔法的过程中感受善良勇敢的品质和友爱互助的精神。 B.作品叙述了主人公在海上漂流的一系列奇遇,以幽默的语言来讽刺荒诞的现象,一个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竟成为现实。 |
(2)你还读过哪些名著?请你选择一本,写出书名并为其写一则推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 ”画出文中比喻句,是把 比作 和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句子。
(1)“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痕迹”是指
,“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 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
;“赤裸裸地回去”指 。
【3】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模仿上面一段话中画线的部分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
15、把下列句子改为肯定句。
(1)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靠扇动翅膀保持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柔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一个人不为姑娘们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照管花草。(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说:“不行,我的字写得不够好,应该让小宇去参加比赛。”(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30%
想想自己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 ,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想具体,写得打动人心。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
同学们每天都写作业,围绕着“作业”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请你以“作业”为线索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注意:以上两个习作题目任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