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如今吹响全面振兴新突破战斗号角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 )
①改变了我国的社会制度
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推动着我国逐步走向民富国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七一勋章”获得者林丹扎根社区40余年,始终为民爱民,当好党的“传声筒”、群众的“服务员”。她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服务,设立居民恳谈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这启示共产党员( )
①要强化执政意识,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的群众基础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③要践行党的宗旨,认真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要牢记初心使命,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经济学中的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情况。该模型认为,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常常会导致实际的产量过剩或不足。这反映出( )
A.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
B.市场调节的资源配置效率通常不是很高
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D.市场规律在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领域失灵
4、2020年10月2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做好重点品种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的公告》,要求积极推动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药品监管工作水平和效率,切实保障药品质量安全。这一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
①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有序竞争
②加强市场监管,根除市场缺陷
③保障消费安全,提振消费信心
④把握市场行情,实现供需平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乡村振兴等问题都是围绕着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来开展的。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②我国现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已发生变化
③发展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其他矛盾都会得到解决
④依靠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来解决人民生活需要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最大的不同点是( )
A.革命任务
B.领导阶级
C.革命目标
D.革命性质
7、2022年10月15日,第13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线上开幕,主题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参展企业超3.5万家,比上届增加近万家。上传展品超306万件,创历史新高。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①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③积极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④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始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3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聚焦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明确基本养老服务的具体目标、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作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①旨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彰显经济制度优势
②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让老年人享受高水平社会保障
③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力量相结合,做到权责清晰
④有利于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到总量稳居世界第二,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只用40多年就走过了一些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极大地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面貌
③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为落实“兴沈英才计划”精神,吸引并留住人才,某市出台了激励高素质人才以技术专利、管理才能等要素入股的相关政策,制定实施系列人才政策,对高技能人才放宽入户政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对于这一政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人才配置
②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从收入方式看属于财产性收入
③健全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④创新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实现人才兴沈,助力东北振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1、2021年春节前后,市场20多斤的仔猪价格最高卖到2000元/头,而同样标准的仔猪,目前的已经降到了100元/头左右,价格差距令人瞠目结舌!仔猪不值钱,成年的猪同样不值钱,截止到9月8日,同比大跌了63.44%。这里猪肉价格变化说明( )
A.价值的变化决定价格的变化
B.供求关系变化决定价格变化
C.时间节日因素决定价格变化
D.商品使用价值决定价格变化
12、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一个道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违背规律就会搁浅或翻船。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
A.要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B.应坚持社保资金由中央政府拨款,确保尽力而为
C.需增强风险意识,坚持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D.要通过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区域水平均等化
13、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再一次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新型举国体制”在坚持发挥国有企业、国家资本作用的同时通过各种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共同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这说明新型举国体制( )
①将政府力量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②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提升
③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④发挥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毛泽东同志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时,曾说过“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据此,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 )
①阐明了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②意味着工农联盟掌握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③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④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也有坎坷曲折。在其发展进程中,人们通常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伟大的飞跃,关于这三次飞跃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②巴黎公社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③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
④二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
A.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工人阶级的觉醒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D.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17、某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的演讲会上的演讲题目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面哪些素材可以作为演讲内容( )
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
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为解决祖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港澳恢复行使中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当今世界,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 )
①完善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的机制
②允许所有公共物品的供给由市场来调节
③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④打破要素垄断壁垒,促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不断谱写人类进步事业的崭新篇章。这启示我们要( )
①回看走过的路,进一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②比较别人的路,与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进程趋同
③远眺前行的路,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坚定自己的路,从经验出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全国不少城市都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市民们早晨从家门口的租赁点租一辆自行车,骑行到地铁口还车,再乘坐地铁上下班这种真正低碳的交通生活方式。市民到租赁点租车( )
①是租赁消费,获得了自行车的使用权
②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旨在显示与众不同
③坚持了绿色消费原则,环保节能
④是低碳生活方式,会导致消费水平降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前途光明,任重道远,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要( )
①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伟大梦想
②发挥中国共产党的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④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永葆旺盛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下列有关生产资料所有制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政治制度的基础
B.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
C.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
D.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
2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表明( )
①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④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保险养老社区指由保险公司投资并具有实际控制权,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集居住、养老和医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社区。投保人在生病时可以到保险公司投资运营的医院去看病,达到一定年龄和条件后可以到其投资运营的养老社区去养老。保险养老社区模式( )
①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保障了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②创新养老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③创新保险业经营模式,提高了保险业的利润
④整合老年生命链产业,延伸了保险业价值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对世界的意义有( )
①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选择
②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为人类的多样性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路胜利前进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
①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③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给面临日益深重危机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出路和希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建党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攻克了一个个看似坚不可摧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
①表明其能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②反映了其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根本目标
③基于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④基于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立党立国的政治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8、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渗透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对经济生活场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①“食”——在线外卖餐饮服务提供新的就餐方式→公有制经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②“行”——2023年10月1日,南昌地铁保障旅客安全出行,单日客流量达206.83万人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
③“购”——中国十大电商平台销售额持续上升→非公有制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④“游”——近年来江西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旅游→集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近年来,温州市政府推出相关措施,适度发展“地摊经济”与“夜间经济”。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地摊经济”属于个体经济,终将会被私营经济所取代
B.“夜间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C.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鼓励和支持
D.二者都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
30、《有感一章》是谭嗣同1896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首诗抒发了谭嗣同对国土沦陷、国家危亡的无限忧虑和悲痛。对谭嗣同所处的社会现状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国陷入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迫切任务
④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在谈政务公开时,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还要在若干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该公开的应该全部公开,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是例外。尤其是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措施,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等,都应该加大公开的力度,让群众像扫二维码一样清清楚楚、一览无余。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从公民角度说明政府推进政务公开的理由和意义。
(2)请你列举至少二个获得政府公开信息的途径。
32、科技创新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33、简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1)简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知识分析公民应该怎样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
35、“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即时经济利益,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必须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法规制度;以企业为主体实施创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从国家角度对如何发扬“工匠精神”提出三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