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蚱(zhá) 分割(gē) 萌发(méng)
B.白昼(zhòu) 幼稚(zhì) 涟漪(yī)
C.撩动(liǎo) 华侨(qiáo) 狰狞(níng)
D.眷恋(juàn) 渺小(miǎo) 闲逛(kuàng)
2、孔子的弟子约有_______,其中约有_______贤人。( )
A.两千 七十二
B.两千 七十五
C.三千 七十二
D.三千 七十五
3、拟题目:下列不适合作为本次习作题目的是( )
A.珍惜幸福—生活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B.《夏洛的网》读后感
C.我的读书感受 D.读《狼王梦》有感
4、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白杨》一课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白杨这一事物比喻___________这样的人,人与物之间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从《古诗词三首》,我们了解到古代的儿童会做__________等农活,三首诗词里我最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的小艇》紧扣_________,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与_______息息相关。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
( )有成竹 跃跃( )试 兴( )勃勃
出( )划策 风平浪( ) 心( )胆战
(1)钢丝绳上的特技表演看得人( )。
(2)表示很有把握的词语是( )。
6、巧填同音字。
niǔ liáng cāng
(______)扣 高(______) (______)库
(______)动 (______)国 船(______)
按(______) (______)食 (______)松
7、读句子,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1.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
拖男挈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惫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请勿自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搜集资料,了解《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把下列含有三国人物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1.刘备得孔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飞吃豆芽——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公面前耍大刀——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瑜打黄盖——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思考作答。
亲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拔 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趁 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tì)。
老母亲急了 已经感冒了不是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 停下):“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担心 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北风四起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ɡ)。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词语,用“√”表示出来。
【2】给文中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 。
(2)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 。
(3)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 。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 涛)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掏 淘)气的样子的大人。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shì sì) 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xì jì)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1】本片段节选自______的作品《_______》,片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
【2】用“/”划去文段中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3】用“_______”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并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4】文段中写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1、阅读。
我很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到山那边的县城工作,把我送到了住在山里的奶奶家。
小村的春天是可爱的、活跃的。奶奶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田埂上,闻着清香的泥土气息,那种融化在大自然里的感觉,是在城里永远体会不到的。这时候要是有乡亲经过,就会听到亲切温柔的呼唤:“琳琳,这里是你的老家,你要好好看个够,别回城里就忘了呀!”
“一日之计在于晨”,随着声声鸡鸣,各家各户陆续打开了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男的下田去了,女的做好了家务,便挽着一大篮衣服相邀到小河边。这时,搓衣声、说笑声,把小河渲染得更加欢乐。
奶奶浇菜的时候,我便蹲在菜地里,用稚气而好奇的眼光感受奶奶的吃苦耐劳。奶奶到小河边择菜,我便在河边跑来跑去捡石子,和在河边洗衣服的大人玩。玩累了,奶奶把我抱在木桶里挑着走。这时候一边是菜一边是我,奶奶脸上放射着爱的光芒,祖孙喜洋洋地回了家。遇到乡亲们可能就有了玩具,我常常会得到一些小动物,如小青蛙、小蚱蜢、小泥鳅,或者我叫不出名的小鱼;最常有的是,得到一些野花或一些菜花,小手捏着,鼻子闻着,真舒服!
有时,邻居家的大婶见我在屋外玩,塞给我一个刚煮熟的红薯,因为我人小个矮,小狗、小鸡经常会跟我抢食,我东躲西藏,急得哇哇叫,这时大婶吆喝着给我解围,赶跑了小狗、小鸡。我舒心地笑了,捧着温热的红薯,心里更是温暖无比。
上小学的时候,我离开了小村庄,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我忘不了家乡,更忘不了那一份浓浓的乡情。
【1】短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我”在山里奶奶家的快乐生活( )(多选)
A.乡村的美食
B.勤劳的乡亲
C.奶奶的关爱
D.乡亲的热情
【2】第三自然段中的“渲染”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3】给短文拟写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作用?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似乎遗落在村里了”?
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嘉庚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今福建厦门集美区)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资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他一生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全国解放后他回集美定居。1951年立即主持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和扩建工作。有一天,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同志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辆黑色的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下,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反剪在背后,侧着头看这憧小楼,它和集美的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几个补丁,那是陈嘉庚在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环视着屋里的陈设,心中很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复杂的表情。他随后拿起茶几上盘里的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想到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个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着窗外憧憧高楼,不由得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惭愧,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省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建设学校,振兴祖国,是我一生的心愿。”
听了这话,陈毅紧紧握住嘉老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1】“嘉老,您让我想到了延安!”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句子,陈毅的表情为什么“复杂”?他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通过陈毅和陈嘉庚的对话赞扬了陈嘉庚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觉得陈老先生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你有哪些想法?用一两句简要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练习。
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现在的儿童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比较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深入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与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动画,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得到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不可磨灭的情感。至于影片和动画,虽然也可以让你感觉到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荧光屏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彩多姿,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是能够在欢笑里、蹦跳里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知、获得学问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沉浸在“读书之乐,其乐融融”的境界里。
(有删改)
【1】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囊萤夜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后,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用“ ”画出造成现代儿童不喜欢读书的原因的句子。
【5】作者主张什么?请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不看电视,只看书籍。(______)
(2)少看电视,多读书。(______)
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现代文阅读。
爱的力学
①他是一个研究力学的专家,在学术界成绩斐然。他曾经再三提醒自己的学生们:“在力学里,物体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主要看它飞行的距离和速度。一个玻璃跳棋弹子,如果从十万米的高空中自由落体掉下来,也足以把一块一米厚的钢板砸穿一个小孔。如果是一只乌鸦和一架正高速飞行的飞机相撞,那么肉体的乌鸦一定会把钢铁制造的飞机一瞬间撞出一个孔来。”
②他说:“这种事在苏联已经屡次发生过,所以我提醒大家注意,千万别抱幻想把高空中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
③那一天,他正在实验室里做力学实验,忽然门被“砰”的一声推开了,他的妻子惊恐万分地告诉他,他们那先天有些痴呆的女儿爬上了一座四层楼的楼顶,正站在楼顶边缘要练习飞翔。
④他的心一下子就悬到嗓子眼儿,他一把推开椅子,连鞋都没有来得及穿就赤着脚跑出去了。他赶到那座楼下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都已经惊慌失措地站在那里了。他的女儿穿着一条天蓝色的小裙子,正站在高高的楼顶边上,两只小胳膊一伸一伸的,模仿小鸟飞行的动作想要飞起来。看见爸爸、妈妈跑来了,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抱住他的胳膊,看到女儿像中弹的小鸟般正垂直下落,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他突然推开紧拉他的学生们,一个箭步朝那团坠落 的蓝色云朵迎了上去。
⑤“危险——”
⑥“啊——”
⑦随着一声惊叫,那团蓝云已重重地砸在他伸出的胳膊 上,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⑧他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里两天了。他的脑子还算好,很快就清醒了,可是下肢打着石膏,缠着绷带,阵阵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倒抽冷气。他那些焦急万分的学生们对他说:“你总算醒过来了,你站在高楼下面接孩子真是太危险了,万一……”
⑨他笑笑,看看床边自己那安然无恙的小女儿和泪水涟涟的妻子说:“我知道危险,搞了半辈子力学,我怎么能不懂这个呢?只是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
【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1)第一自然段中,力学专家举的玻璃棋高空落体和乌鸦与飞机相撞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
A.在力学中,物体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爱。
B.在力学中,飞行的距离越大,速度越快,力量就越大。
C.在力学中,高空坠物不能去接,否则是会骨折的。
(2)力学专家认为“把高空里掉落的东西稳稳接住”是幻想,是为了说明高空掉落的东西(______)
A.距离大,看不准。
B.质量重,拿不牢。
C.距离大,速度快,力量大。
D.质量轻,速度慢,力量小。
【2】请用“//”给文章分成2段。
【3】文章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你品味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1)小女儿欢快地叫了一声就从楼顶上跳下来了,很多人吓得“啊”了一声连忙捂住自己的眼睛,他的很多学生紧紧抱住他的胳膊。
品味句子:这句话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捂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人们____________的心理,“抱住”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2)他感到自己像被一个巨锤突然狠狠砸下,腿像树枝一样“咔嚓”一声折断了……
品味句子: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4】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题目是“爱的力学”,可在文末,力学专家却说“在爱里边,只有爱,没有力学”。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跟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完之后,他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为广大人民所传诵。
【1】把《示儿》这首诗补充完整。
【2】短文围绕“爱国”写了陆游几方面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陆游的哪首诗?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这脑袋里一定有虫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意味深长的漫画。
漫画画的是一个贪婪的伐木者在悠闲地抽着烟,手里的斧头一刻不停地挥舞着,他瞪大了眼睛盯着树木,耳朵听着咔咔的伐木声,脸上挂着得意的笑容。此时,一只啄木鸟落在了伐木者的头上,气愤地盯着伐木者的木头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看了这幅漫画,笑罢我更感到气愤和可悲。我和这只啄木鸟想的一样:这砍树人的脑袋一定是不开窍的榆木脑袋,一定被“金钱”这只大虫给蛀了。
树是大自然母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树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难道,这砍树人不生存在地球上,不需要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吗?金钱能换来美丽的家园吗?
树是制造氧气的“工厂”。据测定,一亩树林一般每天产生氧气约49千克,能满足65个人一天的需要。也就是说,小小一亩树林,够一个班的同学呼吸一整天。难道,这砍树人不呼吸,不需要氧气吗?金钱能换来新鲜的空气吗?
树还是我们的“储水器”。树冠可以留住10%~20%的雨水,5万亩森林就相当于一个小型水库。难道,这砍树人不需要喝水吗?金钱能买来洁净的水吗?
长期以来,“金钱”这只大虫让我们只顾利用树木,不想着保护树木。拿黄土高原来说,这个森林覆盖率曾达53%的地方,现在却森林被毁,高原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树木,唤醒砍树人,别让“金钱”继续侵蚀我们的脑袋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榆木脑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______自然段描写了漫画画面内容。
【3】画“____”的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将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树对人类的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这脑袋里一定有虫”,这“虫”指的是什么?(_____)(填序号)
A.毛毛虫 B.金钱,唯利是图 C.树虫
D.贪婪 E.环保意识差 F.自私
【6】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短文一。
每当看到现在孩子背着那印满各式各样卡通画的精致书包上学时,我就会想起属于我的第一个书包。
那是个花格子书包,是妈妈做的。
7岁那年,我终于拥有了上学的资格。在学校里,我各科成绩都遥遥领先,真可谓是春风得意,很是风光。可是有一件事却总是令我耿耿于怀,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抬不起头来——我没有书包。
那时,我们乡下孩子最常背的就是用花布拼成的花格子书包。就是用平常裁衣服剩余的碎花布拼接成一个个大小相等的花方格,然后再缝在一起做成书包。当时在我眼里,这大约是世界上最美的书包了。
但我却连一个书包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花格子书包了。于是,每当同学们谈论谁的书包哪块花布多么多么好看时,我都会躲得远远的。心里却一遍遍地喊着:我也要有一个花格子书包!
新学期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终于向母亲开了口。
家里没有碎花布。妈妈平静地说。
我要!我固执地坚持着,却不敢看妈妈的脸。家里的窘境我是知道的,成年不做新衣服,平日里连往旧衣服上打补丁的布,妈妈都要翻箱倒柜的找上半天,哪里还会有碎花布给我做书包呢?
然而,我不想没有书包。面对我的倔强,妈妈没有再说话。
从那以后,我发现从来不喜欢串门的妈妈开始串门了。对于寡言少语的她来说,和人谈天说地是多么吃力的事情!有好几次,在一边玩耍的我发现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然而,妈妈依然全力以赴着——因为,每每从一户人家走出来,她的手里总会分到几块色彩艳丽的碎花布。不知串了多少家的门,不知有多少艰难的开口,妈妈终于攒够了做书包的花布。
开学的前夜,妈妈把书包做好了。美丽的图案,细密的针脚这真是一只可爱的书包!我还惊喜的发现书包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夹层。这可是我们村独一无二的新设计啊!
我兴奋地把书包看了又看。然后抬头看看妈妈的脸,她的眼神十分安适。好好学习。她依然平静地说。
躺在床上,我的泪水忍不住淌了一脸。愧疚和不安开始一点一点地吞咽我的喜悦和满足。我知道这书包意味着什么:这块块鲜艳的花方格是她一缕缕被撕裂的矜持和尊严,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第二天上学时,我郑重地背上了这只书包。书包里装的东西很少,我却觉得它沉甸甸的。后来,它一直陪伴我读完了小学和中学,直到它不能再用,我也依然保存着它。因为我知道:这只书包必定是世界上最珍贵最美的书包。
【1】请仔细阅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耿耿于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文章内容,为文章取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没有书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花书包时,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之后是________________ 。
【5】作者得到花书包后,却为什么躺在床上却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金钱的魔力真大。(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节选)
①A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②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对句A描写王熙凤的出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对林黛玉的热情欢迎,真诚关怀,以来迟了为歉
B.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凤在老太太心里是一个受宠爱的人物
C.这句描写表现了王熙风对人面上一盆火,实际未必是真情的虚情假意
D.写王熙凤出场,是用了先声夺人——人未到,声先到的手法
【2】对王熙凤衣着打扮的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熙凤的打扮恍若神妃仙子,体现了她的尊贵,也流露出了她的俗气
B.“彩绣辉煌”概括写出了王熙凤装扮的特点,这种描写表现了她的爱美之心
C.体现了荣国府当家的主子奶奶应该具有的身份特征,写得十分得体
D.为了迎接远方来客,穿着打扮得符合迎客的礼貌,不能被林黛玉笑话
【3】选文通过第1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和句B的____________描写正面描写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属于____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个家伙摆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脸。(缩句)
(2)小嘎子没有小胖墩壮实。小胖墩摔不过小嘎子。(关联词合成一句)
(3)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陈述句)
(4)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5)妈妈一下子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改成“被”字句)
(6)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被他打开了(改“把”字句)
(7)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说道:“啊,好极了,我向你道歉。”(改第三人称转述)
(8)今天早上下雨,妈妈一定要送我上学。(改双重否定句)
(9)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加标点表达不同的意思)
(10)秋天,枯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漫画往往能教给我们一些道理,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根据你对漫画的理解写一篇习作。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