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鸡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五经”之一。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 19世纪的俄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并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巨著,如列夫•托尔斯泰和契诃夫,以及他们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和《羊脂球》等。

  • 2、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B.“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这句话中,“茫茫大漠”“舍半生”都是偏正短语,“未名湖”“前辈”“青春”“文化”都是名词。

    C.“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句中“增强”与“方式”搭配不当,可改为“增强低碳生活意识”。

    D.“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这句话没有语病。

  •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B. 戏剧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威尼斯商人》属多幕剧,《江村小景》属独幕剧;还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威尼斯商人》属喜剧,《江村小景》属悲剧。

    C.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中,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对纯真人性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的哀痛。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尊翰到时,鄙人抱疾方剧;……以应殿下之召。(“翰”原指羽毛,后来指毛笔、文字、书信等,这里指书信)

    B.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作品集《东坡乐府》。

    D. 黄发垂髫:指小孩和老人。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垂髫,小孩垂下来的头发。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伯牙善鼓琴

    《列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1翻译下列加点的词。

    逢暴雨     卒:____   ②伯牙游于泰山之     阴:____

    ③乃琴而鼓之     援:____   ④吾何逃声哉     于: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3伯牙“善”鼓琴,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清冷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阕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 “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功业未成的苦闷。

    D. 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语言运用——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

    本报讯(记者罗伏灵 李光伟) 悠悠赤水长,幽幽国酒香。10月28日上午,由国酒文化研究会举办的第十一个茅台酒节在茅台集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供应商、公司各单位代表、中国著名作家采风团及国内众多媒体记者等两千余人共襄盛举,在茅台镇醉人的酒香中共同见证了这一标志着国酒茅台历史传承的年度盛事。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2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3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4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   ,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

    8灾情十万火急,党中央一声令下,武警官兵   ,迅速集结,赶赴灾区。用《出师表》中的句子回答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陈大吴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2期)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开头写叠白纸,这样写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4】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5】下面的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如果可以的话,将其放在哪段合适?理由是什么?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学僧说:“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③坚定,要依据事实,要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分析、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陈后主认为他说得正确,也就没有严加防范,结果兵败亡国,孔范也流落到偏远地方。孔范的错误,就在于脱离事实,自以为是,盲目坚定。可见,对没有把提的事情,不要随意判断,轻易下结论。盲目的坚定,只能害人害已。

    ④坚定,需要独立的人格,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还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能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谋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领满。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会变得不再完整。也许有人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就行了。这种利益至上的人,十有八九是一些名利之徒,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说实话,这样随意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甚至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有它当关,万夫莫开。

    ⑦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析②—⑤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下列两则材料中哪一则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分别结合两则材料内容,阐述理由。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屈原,能够在浑浊的世道中不随波逐流,“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其人格和行为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坚持刻苦研习,正如他自己所说:“务斯道,废寝忘餐。”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才能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考试成绩出来后,玲玲拿着试卷失落地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是没有成为全班最高分。”妈妈笑着对玲玲说:“这段时间妈妈看到你学习很用功,在妈妈心里,你已经是全班最高分了。”

    分数,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别人评分,也可以是自己打分;可以出现在试卷上、竞赛中,也可以隐身于日常生活里。课程学习活动参与、待人处事、家务劳动……会获得个或高或低的分数。这些分数,构成了我们丰富的人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自身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