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本 身临其境 胸有层竹
B.情趣 依依送别 浮光略影
C.独创 夸张渲染 富丽堂皇
D.描绘 朝朝暮暮 金壁辉煌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我再次回想每日经过的梅园,我突然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赢得这世界对你的品读,诗意悠长。
①你的美需要你自己锤炼“有暗香盈袖”的芬芳
②你的美需要你向上,向上
③哪怕你真的是一株被誉为花中君子的梅花呢
④惟其如此,纵然看似其貌不扬,你也会在努力过后
⑤让镜头能以高高的蓝天为你衬托
A.⑤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⑤④
C.④⑤②③①
D.①③②④⑤
3、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苦其心志 B.一狼洞其中
C.任意东西 D.可以调素琴
4、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5、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按要求完成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
【乙】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自林嗣环《口技》)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这里指雕刻。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兴:起。
C.其两膝相比者 比:比较。
D.俄而百下人大呼 俄而:不久,一会儿。
【2】下列各组中,文言现象不同的一组是( )
A.石青糁之 尉果笞广(司马迁《陈涉世家》)
B.左手倚一衡木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郦道元《三峡》)
C.两股战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D.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棹数小舟(纪昀《河中石兽》)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首段是总说,简要介绍王叔远的技艺和核舟的由来。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B.甲文的作者按空间顺序来写核舟,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进行介绍。
C.甲乙两文都表现了技艺者技艺的精湛。乙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写观众的反应,就是从侧面烘托了口技表演者表演得逼真。
D.乙文中“无不变色离席”中的“离席”与“几欲先走”看似矛盾,实则并不矛盾。因为“变色离席”是写神态,“几欲先走”是写心理,这两句是说吓得想逃走而未走的心理与神态,所以不矛盾。其作用是表现听众如临其境,说明口技人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前两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诗中使用了吕尚、伊尹、宗悫的典故。请说明诗人使用这些典故的用意。
7、综合性学习,某校开展“疫情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题目。
(1)这几天,明明和雯雯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明明说:“这标语写得好,_____”。雯雯说:“这标语写得不好,_____”。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两人的对话。
(2)以下是疫情期间出现在农村的宣传标语,你认为表达比较得体的一项是(_____)
A.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今年串门,明年上坟
C.今天贪吃野味,明日可能受罪
D.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3)新冠状病毒肺炎在农历春节爆发,有位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表达“迎春抗疫”的心情。请根据上联,在下联补上一位古人名字。
上联:新年纳吉霍去病;
下联:金鼠迎春_____。
8、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 。
(2)写邹忌外貌美丽的句子是 , 。
(3)曹刿认为鲁国可以凭借鲁庄公能 , , 这一点来和齐军作战。
(4)角声满天秋色里, 。
(5)可怜后主还祠庙, 。
(6)宁为百夫长, 。
(7)鸡声茅店月, 。
9、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回答以下小题。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①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②我混在人群中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③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④通常情况下,树是绝对不伤人的。即使如前几天报上所载一些村民在树下避雨,遭了雷击致死,那元凶也不是树,而是闪电,树也是受害者。人却是绝对伤树的,地球上森林数量的锐减就是明证,人成了树的天敌。
⑤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会帮助人的,在饥馑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⑥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⑦树的寿命是如此长久,在我们死后很多年,这棵古树还会枝叶繁茂地生长着。一想到这一点,无边的嫉妒就转成深深的自卑。作为一个人活不了那么久远,伤感让我低下头来,于是我就看到了一棵小草,一棵长在古树之旁的小草。只有细长的两三片叶子,纤细得如同婴儿的睫毛。树叶缝隙的阳光打在草叶的几丝脉络上,再落到地上,阳光变得如绿纱一样漂浮了。
⑧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⑨既然我作为一个人,都在古树面前自惭形秽了,小草你怎能不顶礼膜拜?我这样想着,就蹲下来看着小草。在这样一棵历史久远声名卓著的古树旁边为邻,你岂不要羞愧死了?
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⑩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与人相比,树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加以概括,分条陈述。
【2】文章所写的对象是小草,却用了大量篇幅写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最后一段的“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的含义是什么?
【4】读完这篇散文,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10、人工造林有学问
(1)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2)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3)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多的金钱也是浪费。
(4)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5)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达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平方米3-5棵,而人工造林的密度是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6)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7)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8)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9)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3】选文第(2)段中的“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4】选文第(5)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11、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 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簌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 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 ,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 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4】从修辞 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5】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好在哪里?
【6】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一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走着走着,我们就长大了”。是的,成长是不断前行的旅程。走在路上,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我们辨别善恶美丑;走在路上,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我们抒发喜怒哀乐……
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