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河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我者/皆以于徐公 B.衣食所/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乐也

    C.且焉土石/乃取一葫芦于地 D.,得其船/则无敌国外患者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愚公移山》中提到“河阳之北”“达于汉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所以“河阳”是黄河北岸

    C. 《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桑梓指家乡。古代,人们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D.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中的“布衣”指贫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商贾、丁口、氓等。

  •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我在古玩市场意外得到张大千的真迹,真是妙手偶得啊!

    C.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D.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刘禹锡)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以实情相报。

    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她认为我自私。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渊明)译: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谓失其本心 蹴尔而与

    B. 宫室之美为之 仅有“敌船”火所焚

    C. 舍生取义者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D. 非独贤者有心也   则生而有不用也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你从课文的内容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感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来,人们喜欢诗歌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试赏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2019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将垃圾分类从宣传性政策变为部分场合下的强制性政策。

    (关注新闻)本报讯(记者 吴斌)为进一步倡导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广大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12月10日,泰兴镇妇联、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在议团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过往群众发放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单并进行详细讲解,同时设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现场培训点,实地指导群众按照分类标准正确投放。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单50余份,现场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及其他垃圾共5.2斤,充分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1)请为上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调查研究)泰兴某小区为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和行为”的随机调查,统计如下表:

    调查内容

    青年

    中年

    老年

    你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吗?

    93.7%

    78.2%

    68.8%

    你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吗?

    80.5%

    73.3%

    55.6%

    你开始垃圾分类了吗?

    40.5%

    35.6%

    45.3%

     

    (2)请概括图表中获得的主要信息:

     

     

    (3)(出谋划策)小区物业的徐经理需要张贴标语宣传“垃圾分类”,纠结于选择A句还是B句,请对他谈谈你的看法。

    A.自觉垃圾分类,否则严惩不贷!

    B.垃圾分类,让每个垃圾都有自己的家!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写出古诗文的原句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4)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梳洗罢,     (温庭筠《望江南》)

    (6) ,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中都有表明词人以国事为重这种心志的句子,它们分别是:  

    (8)郦道元《三峡》首先写两岸连山呈现出的状态是: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结尾点明以乐其志的生活方式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①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②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③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④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⑤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⑥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⑦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⑧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

    ⑨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⑩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夭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

    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21)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22)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23)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24)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25)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他揉了揉眼睛,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

    1文中第⑨节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分析。

    2读文中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品析“蚕食”的表达效果。)

    (2)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结合加点词揣摩人物复杂的心理。)

    3读完本文,你觉得文中的鹞爷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4请分析小说题目“飘逝的风筝”的含义和作用。

  • 10、

     

    龙应台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

    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

    猜对了,我说,我是你的女儿,我是小晶。

    小晶啊,她说,带着很浓的浙江乡音,你在哪里?

    带她去邓师傅做脚底按摩,带她去美容院洗头,带她到菜市场买菜,带她到田野上去看鹭鸶,带她到药房去买老人营养品,带她去买棉质内衣,宽大但是肩带又不会滑下来的那一种,带她去买鞋子买乳液买最大号的指甲刀。我牵着她的手在马路上并肩共行的景象,在这黄狗当街懒睡的安静小镇上就成为人们记得的本村风景。不认识的人,看到我们又经过他的店铺,一边切槟榔一边用眼睛目送我们走过,有时候说一句,轻得几乎听不见:伊查某仔转来喽!

    见时容易别时难,离开她,是个复杂的工程。离开前二十四小时,就得先启动心理辅导。我轻快地说:妈,明天就要走啦。

    她也许正用空蒙蒙的眼睛看着窗外的天,这时马上把脸转过来,慌张地看着我,要走了?怎么要走呢?

    我保持声音的愉悦,要上班,不然老板不要我啦。

    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跟上班,是不能对抗的,她也知道。她低声自言自语:喔,要上班。

    来,我拉起她的手,坐下,我帮你擦指甲油。

    11 买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专门用来跟她消磨卧房里的时光。〖A〗她坐在床沿,顺从地伸出手来,我开始给她的指甲上色,一片一片慢慢上,每一片指甲上两层。她手背上的皮,抓起来一大把,是一层极薄的人皮,满是皱纹,像蛇蜕掉弃置的干皮。我把新西兰带回来的绵羊油倒在手心上,轻轻揉搓这双曾经劳碌不堪、青筋暴露而今灯尽油枯的手。

    12 涂完手指甲,开始涂脚指甲。〖B〗脚指甲有点灰指甲症状,硬厚得像岩石。把她的脚放进热水盆里──她缩起脚,说:烫。我说:一点也不,慢慢来。浸泡五分钟后,脚指甲稍微松软了,再涂色。选了艳丽的桃红,小心翼翼地点在她石灰般的脚指甲上。效果,看起来确实有点恐怖,像给僵尸的脸颊上了腮红。

    13 〖C〗我们没法交谈,但是,我已经认识到,谁说交谈是唯一的相处方式呢?还有什么,比这胭脂阵的摆布更适合母女来玩?〖D〗只要我在,她脸上就有一种安心的平静。更何况,胭脂阵是有配乐的。我放上周璇的老歌,我们从《夜上海》一直听到《凤凰于飞》、《星心相印》和《永远的微笑》。

    14 涂完她所有的手指甲和脚指甲,轮到我自己。黄昏了,淡淡的阳光把窗帘的轮廓投射在地板上。你看,我拿出十种颜色,每一只指甲涂一个不同的颜色,从绯红到紫黑。她不说话,就坐在那床沿,看着我涂自己的指甲,从一个指头到另一个指头。

    15 每次从屏东回到台北,朋友总是惊讶:嗄?你涂指甲油?

    16 指甲油玩完了,空气里全是指甲油的气味。我说:明天,明天我要走了。要上班。

    17 她有点茫然,要走了?怎么要走了?那──我怎么办?我也要走啊。

    18 把她拉到梳妆镜前,拿出口红,你跟哥哥住啊,你走了他要伤心的。来,我帮你化妆。她一瞬间就忘了我要走的事,对着镜子做出矜持的姿态:我啊,老太婆了,化什么妆哩。

    19 可是她开始看着镜中的自己,拿起梳子,梳自己的头发。

    20 她曾经是个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啊。六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去纹了眉和眼线,七十岁的时候,还问我她该不该去隆鼻。多少次,她和我一起站在梳妆镜前,她说:女儿,你要化妆。女人,就是要漂亮。

    21 现在,她的手臂布满了黑斑,黑斑在干枯的衰老的皮肤上,像褪下的蛇皮。

    22 我帮她擦了口红,说:来,抿一抿。她抿了抿唇。

    23 我帮她上了腮红。

    24 在她纹过的眉上,又画上一道弯弯淡眉。

    25 你看,我搂着她,面对着大镜,冬英多漂亮啊。

    26 她惊讶,咦,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27 我是你的女儿嘛。我环抱着她瘦弱的肩膀,对着镜子里的人,说,妈,你看你多漂亮。我明天要走喔,要上班,不能不去的,但马上会回来看你。

    阅读背景:龙应台:著名作家。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代表作有:《野火集》、《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等。写作本文时,龙应台的母亲罹患失智症,她每隔两周就会到屏东潮州探望妈妈。

    【1】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我认真而细致地摆布她,她静静地任我摆布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垂下眼睛,是那种被打败的神情,两手交握,放在膝上,像个听话的小学生。跟上班,是不能对抗的,她也知道。她低声自言自语:喔,要上班。  

    【3】联系上下文,第段中伊查某仔转来喽!的意思是:  

    【5】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孝道的认识。

    材料一: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江苏、山西、河南、贵州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 他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

    材料二: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 11、风吹屋檐

    张金凤

    ①屋檐是房屋的帽檐,长长的一溜儿茅草或青瓦,整齐排列,遮蔽过盛的阳光,遮挡过斜飘的雨水。屋檐不仅庇护着土墙、门板和一家人的冷暖,还庇护着共存于天地间的各种生灵。

    ②屋檐下是鸟雀的家。长长的屋檐腋窝儿里,藏有灰白的燕窝。那紫燕呢喃着、盘算着,借着屋檐的弧度,衔泥筑巢,将温暖的家依偎着人的暖房。屋檐下还庇护着麻雀。麻雀是偷懒的家伙,更是聪明的家伙,它瞅准屋檐下的瓦缝,一缩身子钻进去,在草坯的缝隙里找到自己的庇佑,生卵育雏,安度漂泊的一生。屋檐下有了鸟雀,这家就充满生机,哪怕是在西北风呼啸的时候。看,冬天里,一群灵动的麻雀“嗖”地从树上飞起,像北风卷动的几片枯树叶,在天空划出几道优美的曲线,然后落在顶着几点残雪的草垛上,落在灰不溜秋的篱笆上,落在阳光下酣睡的猪身边,落在鸡的食槽边,落在狗窝旁的破碗边。几粒草籽、残留的秕谷,甚至禽畜们嘴巴下的残渣,足够填饱它们弱小的肚腹。吃饱后的漫长时光,则用来跳跃和歌唱,用来祈祷和飞翔。

    ③屋檐下是果实歇脚的地方。秋收开始,庭院里、仓房里满满当当,屋檐下那排橛子,一个个迎来自己的新娘。结实的橛子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苞米,苞米皮编成麻花辫,苞米棒子整齐地排列在两侧等待阳光的检阅。一颗颗辣椒红翠相间,像一幅喜庆的年画。串成串的辣椒挂得高高的,像要燃放的爆竹。若是系成圈的辣椒串儿,就成了一大朵花,将暗黄的土墙打扮得像个新郎官。几穗饱满的高粱,被从场院里挑出来,扎成一捆,展览在屋檐下,它们承载着给明年的土地传递薪火的神圣使命。红皮地瓜被冬日的太阳一晒,流出蜜汁般的油,馋嘴的麻雀频频光顾,成群结队来吃,专吃那甜软的。人们在高粱的秸秆顶端,绑上花花绿绿几块鲜艳的布条,将秸秆插在屋檐下,风一吹,布条“噗噜噜”直响,吓得偷吃者四散而逃。

    ④屋檐下是农具的驿站。橛子高高低低排列在屋檐下,等待它的亲戚上门。担杖躺在兄弟般的橛子身边打瞌睡,担杖两侧垂下弯弯的铁钩子,似乎在垂钓满天井的月色。天光微亮的时候,男人从橛子上摘下担杖,挑起一对洋铁桶,去往南菜园的甜水井。蓑衣和斗笠是乡下人的宝贝,晴天挡日头,雨天遮湿气,蓑衣防雨又御寒,干活累了,蓑衣往地上一铺,当草垫睡一觉,不用担心受潮。人回家的时候,斗笠和蓑衣就在门边的屋檐下静静地等待。立秋就挂锄了,忙了整个夏天,锄头该靠着土墙歇歇了。镰刀似乎闲得太久,闲出一身泛黄的寂寞。吼吼地在磨刀石上热热身,翻身下墙的镰刀,带着乡下人的热切盼望冲进田野。大寒封地之前,耕完留做春茬的地,将铁犁头从木犁具上卸下来,用草绳串一下犁头,挂在檐下,犁具依靠在檐下的墙角。当农具满墙歇在屋檐下的时候,土屋里就飘荡出一壶烧酒的香。

    ⑤屋檐下摇曳着风俗和岁月的流响。正门口的上方,插着桃树枝和竹枝,这是过年的时候插上去的,是人们对好日子的祈盼。桃枝辟邪,门口屋檐下插上桃树枝,一切不好的东西就进不了家门,门户就正气长存,家里人也不会得病。竹子代表的是竹报平安,且竹的鲜脆在萧瑟的严冬里,也是生机勃勃的象征。屋檐下还插着艾草,艾草是端午节的时候插上去的。天未亮时,家人就去野外折艾蒿,回来后插在自家的门口,也给熟睡的孩子枕头边压几片干净的艾叶。香艾既可辟邪,也可驱百虫。夏天的时候,小孩子害了小疮、疖子,如果劈下几根艾草炖水洗,就能很快康复;若发炎流脓,就直接从屋檐下折艾草烧成灰,蘸香油抹至患处,两三日即好。屋檐成了乡下人自我医治的中药匣。清明时节,屋檐下常常摇曳着柔嫩的柳枝。人们在秋千架上拴红布,插柳枝、柏枝之外,也总忘不了那憨厚的屋檐。

    ⑥屋檐下是收藏阳光、炼制“金子”的地方。屋檐下生长着最茂盛的阳光,像个金钵,北风在这里绕道而走,阳光在这里聚而不散。狗儿蜷缩在盛放着半篮柴

    草的提篮里,母鸡喜欢趴在草筐里温窝、下蛋、晾晒翅膀。老人摆下草墩子,在懒洋洋的冬阳下,晒出满身的暖,提炼出漫长岁月里最为欣喜的笑靥,皱纹再深都掩不住。晒着晒着,就打起瞌睡,直到一滴口水打在手上,直到鞋窝子被麻雀啄得簌簌发痒,直到一缕饭香飘进鼻翼。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②~④段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画线句。

    镰刀似乎闲得太久,闲出一身泛黄的寂寞。吼吼地在磨刀石上热热身,翻身下墙的镰刀,带着乡下人的热切盼望冲进田野。

    4文章标题意蕴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屋檐”的理解。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旧棉衣、针线篓、搪瓷脸盆……是爷爷奶奶的老物件;连环画、收音机、CD唱片……是爸爸妈妈的老物件;运动鞋、玩具熊、泛黄的照片和奖状……渐渐地也将成为我们记忆中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也许是思亲的寄托、乡愁的依凭、家风的见证,这些老物件背后也许有光阴的故事、生活的滋味、时代的变迁……

    请以“老物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②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得套作或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漏个人身份的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