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绵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月夜》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B.《风雨吟》一诗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C.《断章》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萧红墓畔口古》一诗中,首句中诗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狡(jié)       头(xíng)     语(yàn)       不知好(dǎi)

    B.聪(yǐng)   (shāng)     (lún)       浮光影(lüè)

    C.猎(shè)     (yì)          (ruò)       吹毛求(cī)

    D.诡(jué)     (ní)          (chú)       如坐针(zhān)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的人对昆曲只有一知半解,却在昆曲名家面前妄加评论,简直是贻笑大方

    B.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C. 陈景润在数学家华罗庚关怀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D.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

    B. 我市蒙山云蒙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风景秀丽,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 周末去沂河边游玩的人很多,大人们漫步河畔悠闲自得,孩子们则在免费开放的室外沙场堆城堡玩滑梯,乐此不疲

    D.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传》)

    (注)①伯嚭():人名,吴国大臣。②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差/既立为王 B.用/太宰嚭计

    C.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 D.益/疏子胥之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吴王将之 许:

    (2)乃兴师北齐 伐:

    (3)死问疾 吊: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

    (2)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

    4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曲借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这首曲的开头“聚”“怒”二字用得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请你具体加以赏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当今科技飞速发展,各类科研信息息万变,稍zòng即逝。如果还按以前的模式按bù就班,而不增强科研敏感,就有可能与重大科技创新机遇擦肩而过。   。我国微生物专家高福有高度的科研敏感,借助渊博的知识,不久前发布寨卡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2014年,在埃博拉疫情来势汹时临危受命,远赴两非国家塞拉利昂,投入了一场与病毒对抗的鏖战。

    (l)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稍zòng即逝_________ ②按bù就班_________

    息万变___________   ④来势_________

    (2)为使上下文衔接顺畅,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______

    A.科研敏感离不开社会责任感,而其背后是长期的坚守和科学积淀。

    B.科研敏感离不开长期的坚守和科学积淀,而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填空。

    (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样《过零丁洋》))

    (5)让我们随诗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跟杜甫登临泰山之巅,抒发会当凌绝顶, 的豪迈;随孟浩然望洞庭湖,领略   ,波撼岳阳城的壮美;同王维使至塞上,感受大漠孤烟直, 的雄浑。

    (6)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写出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花开的方向》。

    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 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邢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琮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刀子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走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音则只字未提。

    从老家田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1】文章第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亲卧室里的花的?

    【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根据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又似乎很。(从词语运用角度)

    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术,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从修辞角度) 

    【4】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 10、①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自然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种种看法。孔子主张应该畏的那些东西我们可以讨论,但他主张人要知敬畏,我双手赞成,确实,人应该知“怕”。

      ②  A  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事物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伦理道德,会被人指脊梁骨的事绝对不能做;二是应该“怕”规则、法律,就是要敬重社会基本的规章制度与法律,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一个人生存于世,干什么都只凭个人性情,一点也不知“怕”,不仅很难赢得他人的正面评价,而且可能葬送自己的一生。

      B 许多民族、国家都出现过苦难、挫折,这些苦难、挫折曾经使那里的人们深受其害,也极大地打断了这些民族、国家的文明进程。有的社会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挫折毫不上心;有的社会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都柏林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历史不能忘记。不远处的利菲河上,停泊着“邓布鲁蒂号”帆船,原船1845年建造于魁北克,大饥荒时曾运送大量饥民到新大陆。2001年由肯尼迪基金会出资,按照19世纪的原貌复制了该船,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港内,供游人参观。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与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不知“怕”的社会,经常有各种恐怖的非常事件出现;而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民族,那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则往往会远离它们。

    ④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民族、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设计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选自《意林》,有改动)

    1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2“一个人要学会知‘怕’,一个民族、国家也是如此”这个句子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这句话放在文中A处比较合适,还是B处合适?为什么?

    3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人要“怕”什么?为什么要“怕”?

  • 11、说明文阅读理解

    树轮密码

    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木质疏密、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同一气候区域内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之间能够交叉定年。与其他定年方法相比,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

    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气候,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从而使树木形成宽窄不同的年轮。树木年轮定年准确,时间序列长,样本量多,环境变化指示意义明确,因此被视为推测气候环境的高精度资料。我们通过不同地区的树木年轮能读解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来说,较宽的年轮即意味着当年较多的降水;而对于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的树木来说,较宽的年轮意味着当年气候的温暖。因此利用树轮这一特点建立长时间序列的年轮年表,可据此总结出过去气候演变的特征和规律。重建过去气候形态,通过所建年表中较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和较多的低频气候变化信息就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气候了。

    科研人员研究重建了青海都兰县1176年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从古木年轮重建的降水资料可以看出,60%的降水量重建值低于1940年以来的年降水平均值,可以推测过去相对干旱年份发生频率要比现在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高。另外,在样本51AD-375AD和426AD-475AD中,有两个很长的干旱期。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移和这两个干旱期是基本一致的,这两个干旱期很有可能是当地农业经济转换成畜牧经济的一个环境动力。因此,树轮也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

    1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科研人员通过树轮重建过去气候形态有何意义?

    3阅读全文,你从“树轮密码”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树轮年代学在科技考古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树轮在推断年代上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B. 根据对应规律,用树木年轮的窄与宽可以推测出样本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自然降水的多与少。

    C. 古木的年轮是静态的,但科研人员通过古木年轮透露出的信息,可以获知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

    D. 科研人员通过对青海都兰县的古木年轮的研究,发现历史上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徙很可能与当时干旱少雨有关。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三个生活场景,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一个三岁的孩子悄悄拿了两个橘子出门,妈妈好奇地紧随其后,看到了暖心的一幕:孩子把橘子分给了隔壁的老奶奶。见老奶奶接过橘子,孩子开心地笑了:“妈妈说了,一定要懂得分享。”

    (镜头二)在平衡车比赛中,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到了围栏。起身后,他不是疯狂追赶,而是先把围栏扶正。一个小细节,却让无数家长动容。

    (镜头三)带孩子出来玩的爸爸发现广场上的围栏被撞倒了,于是他将围栏一根根地立起。这一幕被旁边的女儿看在眼里,她迅速起身,帮爸爸立起了最后两根围栏:“爸爸,你看我力气大不大?”

    要求:①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自定最.佳.立意,自拟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扩写、套作;③不得直接或间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