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花莲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阅读下面诗歌节选,对汉字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xūn)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行摸索;我是干(bié)的稻(shuì);是失修的路基;是()摊上的驳船/把(qiàn)绳深深/勒进你的肩博;——祖国啊!

    A.字形有两个错误,注音有两个错误。

    B.字形有三个错误,注音有一个错误。

    C.字形有四个错误,注音有三个错误。

    D.字形有一个错误,注音有四个错误。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 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 “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 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B.视之(谁)

    C.知不如徐公美(的确,实在)

    D.期年之后(满一年)

  • 4、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标本     身临其境       胸有层竹

    B.情趣     依依送别       浮光略影

    C.独创     夸张渲染       富丽堂皇

    D.描绘     朝朝暮暮       金壁辉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

    凡音,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返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歌曲。②乐:这里是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③声:这里指声音。④审:仔细观察。⑤食飨(xiǎnɡ)之礼:指食礼和飨礼,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⑥致: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知音不知乐者

    (2)唯君子知乐

    (3)而治道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感 于 物 也。

     

    4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

    5(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有同学搜集了两首课外宋词张贴在班级公告栏,请帮助他完成赏析。

    【甲】

    忆秦娥·梅谢了

    〔南宋〕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注释:①大梁遗(yí)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②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

    【乙】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

    〔宋代〕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诗歌背景:“靖康之难”后,词人开始南渡,在途中写下了这首词。

    这两首词托物言志,都借助了①____这一意象表现词人的情感。②____时节,【甲】词词人驻足梅下,遥望故国。自从靖康之乱、金兵南侵,这片曾经肥沃繁华的土地如今人口稀少,生活艰苦,呈现出一片③____的景象。曾经巍峨宏丽的故国宫殿,也只剩下冷烟衰草,表达了词人④____________;【乙】词言在此而意在彼,看似写他物,但又处处在写自身的处境与心绪,⑤____、⑥____(各1分)等字词深切地传达出词人逃难途中⑦____________的心境。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某校开展“疫情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题目。

    (1)这几天,明明和雯雯发现小区门口新挂了标语“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明明说:“这标语写得好,_____”。雯雯说:“这标语写得不好,_____”。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两人的对话。

    (2)以下是疫情期间出现在农村的宣传标语,你认为表达比较得体的一项是_____

    A.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B.今年串门,明年上坟

    C.今天贪吃野味,明日可能受罪

    D.带病回乡,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3)新冠状病毒肺炎在农历春节爆发,有位老师写了一副对联,表达“迎春抗疫”的心情。请根据上联,在下联补上一位古人名字。

    上联:新年纳吉霍去病;

    下联:金鼠迎春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   ,蜡炬成灰泪始干。

    (2)会当凌绝顶,

    (3)   ,直挂云帆济沧海。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现出渴望报效国家,为国立功心情的句子是:

    (6)人们常常引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句子     来表达临危受命,极力效忠之意。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柳静

    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

    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部和尾鳍大小。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蜡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最终也许就会导致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1】选文以“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为题有什么作用?

    【2】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哪些方面的作用?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加点词“也许”有什么作用?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最终也许就会导致基因退化。

    【5】结合下面材料和选文内容,写出探究结论。

    [链接材料]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森林中的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太多,森林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这么惨;同时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反过来帮了鹿的忙,解除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控股51%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巅峰的智慧。棋史上有不少留名千古的妙手,如“镇神头”、“闲着妙手”、“耳赤妙手”……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个谜。

    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木讷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记者愣住了,51%的效率?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代表人物之一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为什么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却成了世界第一?十多年前,我看到上述报道,困惑不已,近日似有所悟。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300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年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绰号:少年姜太公、鳄鱼、石佛……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追求妙手,势必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完全呈给了对方。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推想到人生。人生如棋。成功的诱惑,同样会把人引向歧路。人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巅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从容、淡定地对待胜负。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下棋追求51%的效率,对人生也是极好的借鉴。如今社会上热谈效率、成功,很多人分分秒秒争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匆匆忙忙往前跑,很少有时间慢下来,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景,顾不得停一停,听听心灵的呼唤。人生难道就为抓得更多?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未必正确。若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用49%的精力营造一个心灵的后花园,生活会更加优雅,人生会更加灵动。

    追求51%,是含蓄之美。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美妙至极。国画“留白”,也正是画家苦心经营的地方。于无声处听到惊雷,方为艺术的高妙之处。

    追求51%,是一种智慧。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实力、声望达到顶峰,转而悟出万物盈虚之理,发现了圆满的害处,将书斋取名“求阙斋”,有意自损,化解了官场的险恶。历代很多与他功业相似的人,因追求圆满,反而极度亏损。盈虚之理,何等精微。

    51%,极拙,极淡,却有着“大成若缺”的智慧,“真水无香”的境界。

    1题目“人生控股51%”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引用李昌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

    (2)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 11、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泥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结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晴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线菌随着潮湿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土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

    1阅读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为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去探究事物的本质。

    B.放线菌不管它长得像一棵树,还是像一根草,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

    C.放线菌虽然在土壤干旱时会枯死,但过后都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D.“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2这篇文章采用了    顺序,主要说明了       和放线菌能提炼抗生素、制造味精的作用。

    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这个春节,谁也没想到,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刷屏,登上热搜,仅在微信端,三天引发近3000万阅读。读了下面这首小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