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挑逗(tiǎo) 累赘 (léi) 炽热(chì) 望闻问切(qiē)
B.孱头(chàn) 酒酿 (niàng) 俯瞰 (kàn) 怏怏不乐(yàng)
C.修葺(qì) 矜持(jīn) 负荷(hè) 忧心忡忡(chōng)
D.猥琐(wěi) 执着(zhuó) 羸弱(yíng) 屏息凝神(bǐ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
B.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人着迷的原因,是他们在下单后基本没有感觉到在花钱。
D.街道办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
②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
③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珠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④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志愿军战士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
⑤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⑤①④
D.①③②⑤④
4、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意。
B. 5月14日,川航一客机出现机械故障,机长刘传建力挽狂澜,将飞机成功降落机场。
C. 由于今年多次遇到旱痨灾害,庄稼的收成不好,农民们只能过个兀兀穷年。
D.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群众的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他潜心研究,目不窥园,简直到了痴迷的境界
B. 从这件事之后,他的态度一反既往,有了很大的改观。
C. 作为中华儿女,要有气冲斗牛的气势才行。
D. 这个歹徒被称作“地狱之手”,是当之无愧的。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是阴云密布,大雨倾盆。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B.钟南山和李兰娟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C.2020年岳池县文联总结会上,既有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也有锋芒毕露的新人,出现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盛况。
D.绿草摇摆着身姿,但爱恋鲜花的心从未离开;绿水绵延着前行,但依偎青山的心坚定如一;月光缓缓地走动,但挚爱大地的心至死不懈。
7、下列知识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失败是成功之母”中一组反义词的对比运用,使句子更具说服力。
B.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情色彩的词语,反映了说话人的情感倾向。
C.古今汉语中某些常用词语意差别很大,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
D.寓言这种文体不限篇幅,常用假托的故事寄语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乙】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①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释]①杼(zhù):织布用的梭子。②逾:越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
(4)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
【2】用“/”划分句子停顿,划一处。
其 母 惧 投 杼 逾 墙 而 走。
【3】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人又告之曰
A.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列子·杞人忧天》)
B.有闻而传之者(《吕氏春秋·穿井得一人》)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言语》)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龄《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其母尚织自若也。
【5】两文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共同的启示?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9、默写(12分)
(1)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2) ,禅房花木深。
(3)《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 。, 。”
(4)《过故人庄》中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 , ”。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 , 。
(5)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关于咏雪的诗句,请默写连续两句咏雪的诗句。
, 。
10、根据下面文段,回答相关问题
【甲】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些不尽合自己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乙】愣愣磕磕的,祥子看着抗夫把棺材埋好,他没哭。他的脑中像燃着一把烈火,把泪已烧干,想哭也哭不出。呆呆的看着,他几乎不知那是干什么呢。直到头儿过来交待,他才想起回家。
(1)甲文中祥子“几乎要哭出来”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祥子“想哭也哭不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小区里没有人不认识她。谁都不知道她的名字、年龄、住址等。只知道,她有一个不像话的儿子。
她每天都来小区捡拾垃圾,卖了钱寄给儿子。从她花白的头发推测,儿子应该是中年人了。
她每天都来得很早,至于几点,门卫说他也不清楚,反正第一个出去跑步的人叫开门后,她就跟进来了,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来小区捡拾垃圾的人有好几个,男的女的,年老的年少的,她回回拿第一。别的人都急匆匆地来,急匆匆地去,和小区的人井水不犯河水。她不,见了谁都笑眯眯地招呼一声,仿佛特意赶早向小区的人问安来了,捎带着捡些垃圾回去似的。有时中午晚上也来,悠然自得的神情,仿佛在自家的后花园里转悠。
起初,我总是应付公事似的打发她的笑脸和招呼,不是嫌她捡拾垃圾,而是她那见谁都堆满笑的脸总让人怀疑她有所图而向人讨好似的。不久,这种怀疑便被做实,很多人家有了纸箱子酒瓶子之类的总是给她留着,甚至白白送给她。我向来讨厌这种投机取巧尤其靠谄媚和笑脸混饭吃的人。
她的眼神好得很,嗓门儿也高,十来米以外就能听到她的声音,吃了吗?干啥去?下班了呀……渐渐地,我对她的热情有些微感动,开始认真回答她的问话。心情好的时候,也会和她聊上两句。
一个周末,逛菜市场,看见一家卖无花果的。卖主说早上刚捕的。我挑选了大半方便袋子,付钱时发现忘了带手机,身上一分钱现金都没有。可无花果不是每天都能碰见的,正犯难,突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买菜呀。她推着一辆三轮走过来。
得知我没带钱后,她二话不说,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方便袋,摸出一张红票子递给我,说,够吗?我踌躇一下,把手里的无花果放回去,说,算了,不买了。她把红票子径直递向卖主,另一只手拿起大半袋子无花果,塞到我手里。
从此,我和小区的很多人一样,有了纸箱子酒瓶子都给她留着。我觉得她就是这小区里的一员,越来越觉得她亲切,越来越觉得她的儿子不像话。
半年后,身体小有不适,我住进省城一家医院。一天,去洗漱间打水,却看见她。她说她就住我隔壁。从此,没事她就跑来我的房间聊天。
说起主治医生,我有些激动,我说真是太幸运了,遇到这么个好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对病人十分体贴、耐心、周到。做手术前,他担心我紧张,不停地给我讲笑话,笑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我说这是我第一次住院,他让我觉得住院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说我准备写一封感谢信,准备以他为素材写一篇小说。我说……
我正说得起劲,主治医生走进来,朝我笑笑,目光落到她身上,愣了一下,说,你们认识?
问了我一些情况后,主治医生就出去了。她转脸望着他的背影说,是我儿子。
醒过神来时,我说,您,俩儿子?她说一个。她接着说,我儿子买了新楼,钱紧,让我每月给孙子寄点儿零花钱,十块二十块就行,多了,会惯出好花钱的坏毛病,我孙子今年上四年级,别提有多讨人喜欢了,学习好,还会画……
她说得津津有味,我脑海里却浮泛出一堆不好甚至恶毒的语言……
一个星期后,我去办出院手续,主治医生嘱咐我回去后要注意的事项,不等他说完,我忍不住说:“把自己的母亲当挣钱机器的人不配做医生。”
他猛地愣住,但很快回过神来,说:“几年前,我母亲患了孤独症,捡拾垃圾治好了她的病。”
他和我说了小时候他的母亲靠捡拾垃圾养家糊口以及他给母亲治病的经历。末了,他一字一句地说,母亲每月邮寄给我的,不是几张票子,是一段年轻而丰盈的时光,是一个迟暮之人灰暗天空里的一束光。
(本文选自《博爱》,作者曹化君)
【1】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简要阐述理由。
【2】文中说“我脑海里却浮泛出一堆不好甚至恶毒的语言”,请你试着补充这一段心理描写。
【3】简要梳理“我”对她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对结尾“母亲每月邮寄给我的,不是几张票子,是一段年轻而丰盈的时光,是一个迟暮之人灰暗天空里的一束光”这句话的理解。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主治医生是个怎样的人。
12、作家路遥说: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劳作的过程,而不在于其结果。我牛马般的劳作得到某种结果,让我感到温馨;但只有在沉重的劳作过程当中,我才真正感到充实。
请以“劳作·充实·幸福”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