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郎润   质朴 花枝招展 B.和霭   徘徊   疲倦不堪

    C.澄清   分岐 小心翼翼 D.静谧   斑蝥   人声鼎沸

  • 2、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

    B. 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C. 令爱这次获作文竞赛全国大奖,多亏你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感谢你。

    D. 这次数学考满分,多亏了您辅导。明天我将登门致谢,请您在家恭候。

  • 3、请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井然(zhì) 深 (shuì)  撺 (duō)  绊(jī) 智(ruì)

    B. 肆无忌 (tàn)  视 (chēn)  狭(ài)  热(chì)  然(càn)

    C. 风云(zhà) 脑(suǐ) 谷(bǐ) 笑(shàn) 杂(ròng)

    D. 尽态极(yán) 妒(jì) 澎(pài)  育(pǔ) 磐(pán)石

     

  • 4、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形近字  霹雳 譬如 荒僻

    B.姓名    (cí)威格  (zān)克家 周敦(yí)

    C.多音字  果实累(léi) (lèi)(lĕi)赘

    D.成语    以身做则 心有灵犀 忧心忡忡

  •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

    D.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尊称对方的见解为“高见”,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些人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在他们发表见解的时候太咄咄逼人 

    B. 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C. 这些小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更增添了节日欢快的氛围。

    D. 2014年度“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激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都花费在吃饭、睡觉和休闲娱乐上。

    B.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C.张亮刷新了世界记录,成为陆上赛艇马拉松划得最快的人。

    D.家里的客厅常常回荡着爸爸爽朗的笑声和妈妈深情的眼神。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诚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选自韩婴《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周公:姓姬名旦,西周周成王的叔父。②伯禽:周公旦长子,周朝诸侯国鲁国第一任国君,称“鲁公”。③卑:低下。④畏:同“威”,威严。⑤桀(jié)、纣(zhòu):夏朝、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都是暴君。⑥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吗”或“啊”。

    【1】【晓字义】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缀甚远

    B.意与去/吾三省吾身

    C.与时驰/元方时七岁

    D.其身者/身所寄

    【2】【疏句义】句子翻译。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3】【析文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概括了修身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B.【乙】文开篇“成王封伯禽于鲁”点明周公诫子事件发生的地点,周公从六个方面逐层说理,巧妙铺排,体现了对伯禽语重心长的劝诫。

    C.【乙】文中划线句“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是古人劝诫的精品,以精练语言阐述深刻道理,在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读来发人深省。

    【4】【扬其道】甲乙两篇都谈到了“修身”,“字字是精华,句句藏智慧”。请你从乙文中选取一句为座右铭,并说明这样选取的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论语》中告诉我们应该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常有描写江河湖海的诗作。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描写大海的辽阔壮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王湾舟泊北固山下时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一树一树桃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树一树桃花开

    杨铁光

    ①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

    ②在我每天步行上班的途中,有一大片桃树林,春回大地之时,一树一树的桃花竞相绽放,成了一片片灿烂的花海,明媚、鲜活、缤纷。我徜徉在其中,一树繁花,一步美景,赏心悦目,惬意满怀。微风轻轻拂过,空气清朗而透明,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全身上下感觉特别的温暖、舒服、熨帖,仿佛我居住的这座油城都被桃花的清香笼罩着,像极了纯净美妙的世外桃源。

    ③在南方,阳春三月的桃花早已经开了,而在北方由于春寒的缘故,每年四月桃花才竞相绽放。在桃花盛开的春天,最美的景致是在早晨,天空澄澈,四野明净,早晨踏着灿烂的阳光到单位上班,我都要穿过这片吐着馨香的桃树林,每次经过之时,那铺天盖地而来的桃花,立刻就将你拥围起来。桃花洁美而不艳丽,花形优雅而又别致。盛开的,芳香弥漫,半绽的,低眉含羞,含苞的,翘首枝头。一朵朵桃花争着向上,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你挨着我,我挤着你,群芳簇拥,密密集集,一堆堆,一层层,满枝灿烂,溢彩流光,谁都不输谁的风采,争相展示着自己美丽的容颜。我仔细端详每一朵桃花,仿佛每一朵花都在微笑着,仿佛每一朵花都安安静静独守自己的美丽,仿佛每一朵花都是一首五彩缤纷的抒情诗,仿佛每一朵花都是诗意绵绵的写意画,仿佛每一朵花都是我最心仪的那一朵,感觉春色娇媚,岁月静好。

    ④我与桃花静静地对望着,桃花那白中透红,丰满红润的风韵入眼入心,流溢萦绕。我把鼻子贴在花蕊上,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鼻翼直坠肺腑,立刻感觉到五脏六腑清爽透亮,如醉如仙。望着那白如雪,粉如霞的花海,令我顿生“东风吹开花千树,占断春光唯此花”之感。那一刻,清风柔柔,花香缕缕,我的心里像撑开了一张空阔斑斓的帆,鼓满了芳香。绿草迷眼,花团锦簇,晴天阔日,美妙至极。还有在枝叶间跳来跳去娇小可爱的鸟儿,圆圆的眼睛,黑黑的小嘴,对着天空“叽叽喳喳”地唱着清亮悦耳的歌,快乐得不行。还有那飞来飞去嘤嘤吟唱的蜜蜂,三三两两在桃花上忙碌着,盘旋着,欢恋着,似乎在交流晨光的收获和快感,又似乎在商量,是在这里多玩一会儿,还是赶快去呼唤它们的伙伴。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又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此情此景,有一种纯洁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心底里奔涌,一切的杂念,荡然无存,一切的美好,纷至沓来,我心里尽是桃花的纯净,桃花的美丽,桃花的悠然,桃花的神韵。这样的早晨,让我诗情画意,恬静畅然,这样的一天,让我无限清爽,无限生机。我想,在这样一个狂热喧嚣的世界里,含情脉脉,姿态娴雅,通身散发着一种静美的桃花,莫不就是抚慰人类灵魂的花?

    ⑤一路走,一路看,一树一树桃花开。漫步桃花丛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如锦,如堆如积,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的身躯、生命和心灵,都成了这花香的“俘虏”,就像洗了一次“桃花浴”似的通体皆畅的“爽”,顿有无限的出尘感。我真的不愿走过这条小路,我真的想停下来坐一会儿,甚至想变作一只鸟儿,将家安放在树枝上,天天生活在桃林里,天天被融融的春色春韵拥抱着,天天看着那桃花朵朵开的满目春光,那该多好啊!这也不正是我们一直向往的生活吗?

    ⑥一抹朝阳暖了思绪,一树桃花香了心房。春色正浓,花开正好。一朵花,一朵情;一树花,一树情;一片花,一片情,那一朵朵、一树树、一片片五彩缤纷的桃花,就是生活向我们露出的笑脸,那么,我们的人生不也应该像桃花那样,给世间留下含蓄、深情、美丽的芳香吗?

    ⑦正沉思着,忽然间,身后传来了说笑声,不一会儿两个青春女孩闪现出来,一看这身“石油红”,我就知道她们是附近采油小站的员工。她们脚步轻盈,说笑声在花间荡漾,面若桃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暖色,额头的长发不时地被春风吹起,周身充满着春的气息,我笑着与她们打招呼,她们也礼貌地回敬着,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桃花深处。望着她们的背影,不知道是她们的美丽,还是桃花的美丽,不知道是她们映衬了桃花,还是桃花点缀了她们,内心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特别的美好,眼前一片灿烂。我相信,她们一定是爱美的人。

    ⑧人生的意义,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相伴的日子,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花,每一个生命也都是赏花者。

    【1】文章以“一树一树桃花开”为题有何好处?

    【2】作者在开头说:“春天的美,美在一树一树桃花开。”联系全文,你认为桃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妙处。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其主题是借描写“一树一树桃花开”的美景,热情地歌颂春天大自然的美;文章语言优美,情感浓烈,富有艺术感染力。

    B.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里的“流淌”一词,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地表现了桃花的清香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C.文中对鸟儿、蜜蜂的细腻描写不仅“为桃树林增添了别样的美丽与风韵”,更从侧面烘托了桃花盛开的景色之美。

    D.最后一段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E.结尾部分描写两个青春女孩,细腻而形象,目的是再次映衬桃花的美丽。

  •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之秋

    方纪

    (1)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2)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3)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4)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5)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6)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7)这一天,正是中秋。

    节选自《三峡之秋》

    【1】三峡秋天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摘取填空)

    【2】写景,一般总要调动眼、耳、口、鼻等多种感官,从景物的声、色、形、味等方面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本文主要是通过什么感官从哪个方面来表现景物特征的?

    【3】文章前三段结尾处都有一句小结性的话,请你在(4)、(5)、(6)段后任选一段也写上这样的一句话。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一个雨夜,你突然听得一声呼唤一一窗外在喊谁?请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以“窗外在喊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