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各选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烦躁     深宵     田垄     妇儒皆知     锋芒必露

    B.诘据     烦琐     攀谈     无瑕顾及     力挽狂澜

    C.选骋     徙劳     粗拙     可歌可泣     毛骨竦然

    D.丰绕     宣泄     叠起     死而后己     群蚁排衙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在学校的课堂,孩子们专心致志的听讲,并随声附和,踊跃发言。

    D.广场上彩旗飘飘,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 3、下列加点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护(pì )  薄(bǐ)   滑(jì) 人忧天(qǐ)

    B. 塌(tān)  狡(xié) 狭(yì) 怪不经(dàn)

    C. (jǒng) 干(gù)   收(liǎn) 堂大笑(hóng)

    D. 怪(chēn) 伏(quán)  抽(yē) 根问底(páo)

  •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回顾半个学期的语文之旅,我们______作家萧红的脚步,感受生活中的鲁迅的人格魅力;我们亦进入端木蕻良的内心聆听他的《土地的誓言》这一   旋律。我们在语文课堂中领略英雄的风采,亦感动于《阿长与<山海经>》之类____的“不平凡”……每一篇课文就是一次精神探险,让我们沉溺其中,_________。

    A. 追寻 雄伟 微不足道 依依不舍   B. 追随 雄伟 微乎其微 流连忘返

    C. 追寻 雄壮 微乎其微 依依不舍   D. 追随 雄壮 微不足道 流连忘返

  • 5、下面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的心。

    ②他们选择职业时,仅看到行业的光鲜和收入的可观,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压力。

    ③这样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停步不前,何谈实现理想?

    ④但是,许多年轻人是从功利的角度确立目标的。

    ⑤赤子之心是助人实现理想的正能量。

    ⑥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追求理想的执着。

    A.⑥④②③①⑤

    B.⑤①④②③⑥

    C.⑤②④①③⑥

    D.⑥④②①③⑤

  •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伏(quán) 秾合度(qiàn)

    B.()   跚(pán)   视(líng)   人迹至(hǎn)

    C.斜()   啬(lìn) 临()   轻怕重(niān)

    D.(dǎng恿(sǒng) 迷(wǎng)   人听闻(hài)

  • 7、欣赏书法作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列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线条流畅自然,字体饱满

    B.运笔轻重有别,意态生动

    C.采用楷书字体,工整规矩

    D.富于艺术张力,收放有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牧竖(蒲松龄)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解①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  (现在山东省淄博)人,清代文学家。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③意甚仓皇:神情非常惊慌。④嗥(háo):狼的叫声。⑤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叫,一边抓挠树身。⑥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1比较《狼》与《牧竖》中相同的实词,分别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

    (1)一狼径数十步

    (2)两狼之并驱如 令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比较阅读两文,简要回答《狼》两狼的形象特征是什么?《牧竖》从大狼身上体现出了什么?

    4《狼》与《牧竖》分别写的是屠户、牧竖和跟狼的较量,屠户和牧竖对狼采取的行为,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填补古诗文名句。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2)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

    (4)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

    (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嘘,外婆的床上有虫

    阿芙

    ①当我挽起袖口,或者将胳膊向上伸,手腕上的两块红褐色的痂就会露出来。它们出现在我的手上已经有一个月了,硬硬的,十分丑陋。

    ②很多人问我,这些是怎么出现的?

    ③“噢,是外婆家床上的虫咬的。”

    ④我家在城里,外婆家在山里。公路弯弯绕绕,要下两个坡,再往右拐三次,方能看见枯黄野草中伸出一条路来。沿着这条路进去,可以看见一座不大不小的平房,带着院子,院里扑棱着公鸡。这是一座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房子,如今像个迟暮老人,处处腐朽。我对外婆家最初的记忆,是熏天恶臭的原始厕所,还有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鸡屎。这也是我一年只去外婆家一次,内心还非常抗拒的原因。

    ⑤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住了两天,吵着要走,甚至自己背好包,头也不回地往外跑。身后响起许多声音,“回来回来,你妈妈还没走呢。”我回头冲他们喊:“我自己一个人能走。”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勇敢的揭竿而起。后来我母亲屈服了,和父亲一起赶上来,喊我上车。

    ⑥上了车,我觉得自己很英勇,敢于抗争并取得了胜利。我趾高气扬地离开了这个山坳,再也不用踮脚躲鸡屎了。母亲没有生气,只是很难过,“你为什么非急着走,外婆喊不住你,急得哭了。”

    ⑦这是我第一次听见“外婆哭了”。

    ⑧我坐在后座,稍稍抬头去看,母亲也哭了。我恍然间明白,母亲不只有我,还有她八十多岁的母亲。

    ⑨2017年的春节,我再度回到外婆家,发现自己柔和了许多。

    ⑩当我看见床单上的水渍,或是猫爪按上去的泥点,或是院落里被大雨冲得到处都是的鸡屎时,我一声不吭地跳过去,拍拍床单上的泥点,将水渍那面翻到外面。

    睡了一觉后,我开始觉得浑身发痒。早晨掀开衣袖,皮肤上没有半点异常,我不敢说,怕又是自己的矫情作祟。到了晚上,一个个红点冒了出来,稍稍一碰,就痒得难受,甚至被我挠出了血。

    我没有当着外婆外公的面说这件事,而是将母亲喊出来,拉开衣袖说:“你看,外婆的床上有虫。”

    母亲很紧张,立马问我:“你没有对外婆说吧?”

    我摇头:“当然没有。”我知道,我已经不忍心告诉外婆,我不想她再哭。

    离开外婆家的那个早晨,我贪睡,不愿起床。忽然,我听见轻轻推门的声音,接着耳边响起纸张打开又叠好的声音。我探出头去,看见外婆的身影。于是我喊住她,“外婆,怎么了?”

    她停住,回头看着我笑了一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指了指我枕边的两百块钱,“给你的压岁钱。”我哭笑不得,将钱还给她,“外婆,我都多大了,您还给我压岁钱。”她又将钱塞回来,嘟嚷着:“大什么大,一个还在上学的孩子。”我不收,将钱塞进她棉衣的外兜里,“这个钱您留着自己买点东西吃。”她忽然瞪起眼睛,一副要生气的样子,强硬地将钱攥入我手中,“拿着!外婆要生气了!”我只好将钱默默收起来,重新钻回被窝。

    这时,我听见她说:“等你结婚了,我就不给压岁钱。”而后停了很久,又慢慢地说,“也不知道外婆能不能活到你结婚……”

    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便要动身回去了。整理行李时,我偷偷将那两百块塞到母亲手里,小声对她说:“这是外婆给的,你给外婆还回去。”母亲有点惊讶,笑起来,“你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一切东西归置完毕,我和父亲坐在车上,等待母亲。过了几分钟,母亲从低矮的木门里钻出来,后面跟着步履蹒跚的外婆。

    母亲三步一回头,朝外婆说:“别送了,外面冷。”

    外婆不依,跟在后头,不住地用手整理母亲的衣角。

    母亲上了车,我给她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她说:“钱还给外婆了。”我舒了口气。接着母亲又说:“外婆哭了……”这是我又一次听到“外婆哭了”。

    车窗外不远处,外婆正站在那暗自抹泪。我打开车门,跑过去轻轻抱住她。外婆身材矮小,被我突然一抱吓住了。过了几秒,她反应过来,也轻轻地抱住了我。

    自我有记忆以来,这是我和她之间的第一个拥抱。这个拥抱来得很晚,还好也不算太迟。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嘘,外婆的床上有虫》这个标题运用拟声词“嘘”,是因为“我”害怕虫,不喜欢在外婆家睡觉。

    B.“我恍然间明白,母亲不只有‘我’,还有她八十多岁的母亲。”这句话为后文“我”再一次去外婆家变得柔和做了铺垫。

    C.“熏天恶臭的原始厕所,还有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鸡屎。”这些环境描写凸显了文章的另一个主题:我们现在的城乡贫富差距、生活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我”没有告诉外婆“我”被虫咬伤,是因为“我”已长大,逐渐学会照顾外婆的感受。

    【2】文中写外婆两次落泪,原因分别是什么?

    【3】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她忽然瞪起眼睛,一副要生气的样子,强硬地将钱攥入我手中,“拿着!外婆要生气了!”

    【4】请结合文本,分析“我”的形象特点。

  • 11、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黑鱼奉亲

    刘清山

    (1)那年夏季,刚上初中的我疯狂地迷恋上了钓鱼。

    (2)原因很简单,母亲让不愿午睡的我到家门口池塘边的大树上做作业。不经意间,我看到池塘边游来一条两尺多长的大鱼。竟然出现一条大鱼,真可以称得上奇迹!我定睛一看,那条鱼通体发亮,鱼身粗壮,仿佛大人被晒黑的胳膊。

    (3)我知道这是一条黑鱼,不由欣喜若狂,跑到家中,偷偷找到父亲的钓竿,在树下挖了一条蚯蚓,穿在钩上,直接把鱼饵送到了那条黑鱼的嘴边。黑鱼显然饿久了,毫不客气地狠狠咬住了鱼饵。我顺势提竿,钓钩准确地钩住了黑鱼的嘴巴。但我既缺少力气,又缺少钓鱼经验,难以把这足有两公斤重的大黑鱼拖出水面。黑鱼怒目圆瞪,盯得我更是心惊胆战。我手腕一软,黑鱼找到了脱身的机会,它甩掉了钓钩,转身游进了深水里。

    (4)我痛恨自己手软,失去了抓到大鱼的机会。不甘心失败的我,开始在中午一边捧着课本,一边留意池塘里黑鱼的举动。果然没过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黑鱼再次游到水面上,我赶紧把早就穿好鱼饵的钓钩抛到了它的嘴边,黑鱼警觉地把嘴凑近了鱼饵,碰了两下,然后擦着鱼饵游走了,害得望眼欲穿的我瞎激动了半天。

    (5)两天后,黑鱼再次浮出水面,这一次,它游到了岸边的芦苇丛。我赶紧把鱼饵甩到它面前,它理也不理,向芦苇深处游去,我匆忙提起鱼饵向它的前方抛去。这一次,鱼饵没有落到黑鱼的嘴边,而是钩住了芦苇主干,我费了好大劲,怎么也无法把鱼钩收回来。黑鱼怪模怪样地望着我,好像在嘲笑我的愚蠢无能。气急败坏的我使劲拉着渔钩,“啪”的一声,渔线断了,渔钩宛若一枚牙齿,仍旧咬着芦苇不松口。被晃倒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条不知天高地厚胆敢戏弄我的黑鱼钓上来。

    (6)我不敢把自己一边学习一边钓鱼的事告诉父母。有一天午后,我装作无意地问父亲,黑鱼有什么致命的弱点。父亲说:黑鱼每年夏季,也就是这个时节,产下鱼卵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昏迷状态,眼睛看不见,但仍旧会进食……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我不知这条黑鱼是公是母,但冥冥中,我感觉,它是一条母黑鱼。

    (7)一周后,这条黑鱼果然产下了一团卵。只是它离岸边较远,我无处下钩。两天后,鱼卵里游出成千上万条小黑鱼,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我返身回家取来渔竿,在渔钩上穿了一条绿色的蚱蜢,准备抛到黑鱼的嘴边。此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那些小黑鱼们竟然随着黑鱼母亲鱼鳃的开合,陆续游进了大黑鱼的嘴里,并且没有再游出来……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站到了我身边,他告诉我:这是小黑鱼们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延续母亲的生命,帮助母亲度过这段昏迷期。

    (8)我默默收起了渔竿,把它交给了父亲。此后我经常在这片池塘里看到那条大黑鱼,它和孩子们一起在水中快乐、自由自在地游弋。

    (选自《意林》2017第23期)

    1选文作者三次钓鱼的结果所带来的心情各不相同,请在横线上补充文中表示心理变化的词语。

    ____→“气急败坏”→____

    2选文第(6)段划线句“我如获至宝,没有接着听父亲的下文,就捧着课本,跑到了池塘边”,那父亲的下文会是什么呢?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父亲的口吻说一说。

    3结合语境,品味第(7)段划线句子,揣摩加点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它们像一团黑云一样,簇拥着仿佛睡着了的黑鱼,竟然慢慢靠近了岸边,浑然不觉危险将至。

    4联系实际,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链接材料:

    乌鸦反哺,成语,比喻奉养长辈的孝心。出自《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的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