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宝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日本帝国主义想让我们沦为亡国奴,难道我们就该引颈受戮不成?

    B. 江津的滨江新城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C. 他画的桃花非常逼真,含苞欲放,给人以一种妙手回春的感觉。

    D. 儿子参加中考,她在家里如坐针毡,急得不得了。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花了大半天的工夫才给妈妈做好这几道菜,谁知道吃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

    B.小明对每道题都不求甚解,虽然很快就完成了作业,但做错的也很多。

    C.我们老师思维敏捷,当我们有问题问他时,他总是胸有成竹地回答我们。

    D.都说张家界山水很美,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

  •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我们学过其中的《关雎》和《蒹葭》,就属于“雅”。

    C. 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他准备出师伐魏,夺取中原,出发前给后主刘禅写的奏章。

    D. 《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剧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作品。剧中的夏洛克是一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的“书”和《捕蛇者说》的“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B. 律诗有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C. 范进参加的“乡试”是我国古代一种以选拔官吏为目的科举考试。

    D. 英国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悲惨世界》与《战争与和平》。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德昭名文,江山人。苦学,至忘寝食,经史多成诵。喜大骂剧谈。绍兴初,招徕,直谏无所忌讳。德昭对客议时事,率不逊语,人莫敢酬对,而德昭愈自若。晚来临安赴省试,时秦会之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有唐锡永夫者,遇德昭于朝天门茶肆中,素恶其狂,乃与坐,附耳语曰:“君素号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放气!放气!”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

    注释:①剧谈:畅谈,指说话无遮拦。 ②招徕:同招揽,指毛德昭干的是招揽顾客的事。 ③秦会之:即秦桧,字会之,性阴险,晚年更加残忍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数以言______ ②素其狂______

    2结合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遂疾走而去,追之不及。

    3这位饱读经史、以“直谏”自诩的人,其真实表现落得贻笑大方的下场。结合短文内容评价毛德韶的为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杜甫在《渼陂行》诗中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此诗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字。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塞外景色奇丽的特点,然后通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既勾勒出边塞风光奇特的特点,又特别突出边塞风光 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崔颢《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与本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都用了一个“空”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说诗人借“空”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学校开展“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为主题的作业优化设计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仿照示例①,在下表空缺处填写你的创意,参与语文学科的作业优化设计。

     

    优化前作业形式

    优化后作业形式

    重复抄写生字词

    汉字闯关比赛

    反复默写古诗词

     

    (2)阅读下面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情况统计表”,写出你的发现。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默写。

      不亦君子乎

    马作的卢飞快

      何似在人间

    箫鼓追随春社近

    《陋室铭》中渲染陋室的恬静气氛且反映主人淡泊心态的两个写景的句子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姜广辉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华夏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 

    ②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 

    ③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 

    ⑤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③④段中“文天祥”和“中国工农红军”的例子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第④段中“若……就……”这一关联词有什么作用?

  • 10、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陪读,陪出了“精英”还是“巨婴”?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广义上讲是家长全程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一种行为,狭义上讲是孩子放学后家长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的行为。现在家长陪读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的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有的跨学区买房陪读,还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去陪读。

    《陪读妈妈》热播,直击教育痛点!

    7月1日,中国浙江卫视播出了一档名为《陪读妈妈》的电视剧,以不同身份的陪读妈妈为视角,讲述了温哥华留学生家庭父母与子女间的成长故事。

    李娜,本是一家化妆品公司的董事长。因儿子在温哥华上学参与校园霸凌,不得不放下国内的工作,前往加拿大成为了一名全职的陪读妈妈。在陪读的过程中,她遇到了种种现实困难。中西文化的冲突、对新生活的不适应、与儿子的相处出现矛盾、异地分居与丈夫感情不和、国内事业不断失控……

    《陪读妈妈》这部电视剧反映了家长们十分关心的“陪读”这一热点话题,戳中了当代家庭教育的痛点。

    中国家长陪读情况调查

    调查中,69.4%的受访者表示陪读现象普遍,其中18.6%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21.2%的受访者认为一般,7.8%的受访者认为不普遍。

    受访者认为陪读学段小学阶段占16.3%,中学阶段占74.1%,大学本科阶段占8.4%,研究生阶段占1.2%。其中,高中阶段出现陪读的频率最高,占53.2%。

    44.4%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大,认为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受访者分别占6.6%和37.8%,37.1%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帮助小,10.1%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没有帮助,8.3%的受访者认为陪读对孩子学习会起到反作用。

    陪读的本意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可让父母没想到的是,陪读本身也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调查显示,67.0%的受访者认为家长陪读给孩子带来的压力大,28.0%的受访者认为一般,3.3%的受访者认为压力很小,1.7%的受访者认为陪读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调查中,除了给孩子带来压力,72.9%的受访者认为陪读会降低孩子的自理能力,此外,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48.9%)、导致孩子自律能力差(44.6%)和造成孩子好逸恶劳(28.5%)等也是陪读的不良影响。

    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

    下面是两位同学针对这一问题的辩论:

    正方观点:“孟母三迁”是我们熟悉的千古佳话,这也许是有记载的最早的陪读吧。孟母努力为孟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值得天下父母效仿。有人说:“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伙伴。”这句话将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概括得很全面。确实如此,我们如果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良好的品行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实行寄宿制,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少,陪读能增加与孩子相聚的时光,减少父母的“空巢”感,提高家庭的和谐幸福指数。另外,很多孩子学习压力大,父母陪读能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对毕业班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家长的陪读能缓解孩子的压力,有利于他们以积极轻松的状态面对学习的挑战。

    反方观点:家长陪读不利于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精神的成长,也不利于家长的事业发展。很多陪读家长甚至连盛饭、洗袜子、挤牙膏这样的小事都代劳,如此陪读会导致孩子“高分低能”。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困难,如果每次家长都在身边给予“帮助”,这些麻烦、困难对于孩子来讲就失去了助其成长的意义,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近年来社会上热议的“啃老族”,不就是被父母一路“包办”成长的精神上的矮子吗?家长也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家长如果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成绩,无疑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他们把孩子当作全部,放弃了事业和追求,可能就无法有效地“言传身教”了。不可否认,不少家长陪读也是出于无奈。但问题是,今天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我们,未来有能力去保护自己的孩子吗?因此,与其躲在父母背后避风雨,不如大胆迈出自己的脚步,在泥泞与荆棘中收获真正的人生教益。

    家长有话要说

    @南京某高三学生家长:不是说我们非要陪读,我们自己的工作也很繁忙,压力大。可是不陪读我们总觉得心理缺点什么,不踏实,而且高三这种关键时刻,没有及时跟进孩子的学习情况我们也容易焦虑,陪在孩子身边我们自己也要安心一点。

    @重庆某初一学生家长:说实话,陪着是为了让他提高效率,再说,我是大学数学老师,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我。小孩子都有惰性,如果不看着他,他就管不住自己,就磨蹭。大人在旁边看着,也能发现孩子坐姿、用笔等姿势是否正确,有问题及时纠正。

    听听专家怎么说

    @某教育专家:是否陪读是有四个因素决定,经济是否许可,孩子是否需要,效果是否明显,家庭是否兼顾,思考清楚这四个因素再决定是否陪读。

    @某大学教授:没错,陪读也是要有个人特色的。家庭能不能负担这额外增加的支出,孩子的自身情况怎样,这些都是需要家长作综合考虑的,而不是一味的跟风随大流。如果盲目陪读,只会适得其反。

    @某特级教师:陪读陪读,既要“陪”孩子,又要“读”孩子。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摆正自己“陪”的位置,而不是变成管孩子吃饭,管孩子看电视电脑,管孩子学习。不妨把重心放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引导孩子树立自觉、自律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1阅读“中国家长陪读情况调查”材料,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提取四条主要信息。

    2在“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这一问题上,正方同学引用的“孟母三迁”这个论据是否恰当,请作简要分析。

    3在“该不该让家长陪读呢?”这一问题上,正反双方同学各陈一词,互不相让,都做到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述层次清晰。请你分析反方同学的论证思路。

    4你认为李女士在陪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出分析。

    链接材料:上海的李女士:我已陪读了两年,孩子上初中后,我就选择了辞职陪读。每天的工作就是接送孩子上下学,准备一日三餐,做好一切后勤保障。我怕孩子学习不自觉,每晚都坐他身边陪读。除此之外,还要督促他复习。可最近孩子一回家就关房门,也不知他在想什么。

    5南京某高三学生家长的陪读是出于无奈和对孩子学习的焦虑,请根据所选材料内容,对其陪读行为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11、(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狗鼻子

    【苏联】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有件貉皮大衣给人偷走了。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了起来。他真心疼这件皮大衣呀。

    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这个贼抓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裹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还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

    便衣把那条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扫了一眼(自然四周有许多围观的人),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跟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一句话,它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

    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她说,“我犯案啦。我不抵赖。”她说,“有五桶酒曲①,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警察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了声。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

    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别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给带走了。

    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说了声“嘘”又退到一旁。

    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

    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

    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了大伙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

    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

    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

    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呀?”

    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条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貉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

    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到商人面前不停地摇尾巴。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就闻他那双套鞋。

    商人吓得脸色刷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帐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

    这下子人群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

    这几位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烫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简直叫人没法言传。

    人一跑光,院子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

    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大摇其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

    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私吞了二十卢布……”

    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乎也。

    (选自《左琴科幽默讽刺作品集》)

    【注】:当时在苏联酿私酒是违法的。

    1以“狗鼻子”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和作用?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商人“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此时在想什么呢?结合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绘他的心理。

    3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

    这位公民也吓得脸色苍白,倒在众人面前。

    4小说结尾突然出现了“我”这一形象,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警犬,也有人认为主角是事件中所有的当事人。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24.成长就是一次旅行。即将面临中考的你,其实并不孤单。因为你的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