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5月4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严厉整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要劝阻一名踩在红军女战士雕塑上拍照的游客,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快下来!真没素质!   B. 您好!红军战士需要我们尊重,请不要踩在上面拍照。

    C. 快下来!请尊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   D. 喂!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太不文明了吧!

  •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文人作品集的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如以籍贯命名的《柳河东集》,以作者的字命名的《王右丞集》,以官职命名的《范文正公集》。

    B.采薇:采食野菜。伯夷、叔齐在商灭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C.儒家经典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报君黄金台上意”中的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所筑,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 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和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

    B. 《海燕》作者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著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 奥楚蔑洛夫是法国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塑造的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形象。

    D.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 4、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宋何罪之有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19乘奔20御21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略无_______

    (2)多趣味_______

    (3)属引凄异_______

    (4)形容多所像类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3同样是写三峡,甲乙两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4《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著作,却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请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一例写景语言,说明其表达效果。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第一句写景有哪些作用?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看似平淡,实则含义丰富,感情真挚。请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学习。

    笃志中学举办第九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以“七彩神话”为主题的探究学习是其中的活动之一。请你走进缤纷绚烂的神话天地,走进神奇美妙的神话世界。

    【神话与诗歌】

    (1)在下列表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神话故事

    诗句

    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A

    莫道匹夫枉逐日,艳阳岁岁照桃林

    牛郎织女

    B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神话人物谈】

    (2)上面表格中神话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共同特点?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下列古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蒹葭苍苍,白露未霜。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

    3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信使

    刘慈欣

    (1)老人是昨天才发现楼下那个听众的。这些天他的心绪很不好,除了拉琴,很少向窗外看。他想用窗帘和音乐把自己同外部世界隔开,但做不到。有两件事使他不安:其中一件是量子理论,他不喜欢那个理论中的不确定性,“上帝不掷骰子”。另一件事是原子弹。广岛和长崎的事已过去很长时间了,甚至战争也过去很长时间了,但他的痛苦在这之前只是麻木的伤口,现在才痛起来。他在忧虑着……每次从梦中惊醒,一个问题,像退潮时黑色的磁石一样就会突然出现在他的脑海中:人类还有未来吗?这问题像烈火一样煎熬着他,他几乎无法忍受了。

    (2)楼下的那人是个年轻人,穿着现在很流行的尼龙夹克。老人一眼就看出他是在听他的音乐。后来的三天,每当老人在傍晚开始拉琴时,那人总是准时到来,静静地站在普林斯顿渐渐消失的晚霞中,一直到夜里九点左右老人放下琴要休息时,他才慢慢地离去。这人可能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学生,也许听过老人的讲课或某次演讲。A老人早已厌倦了从国王到家庭主妇的数不清的崇拜者,但楼下这个陌生的知音却给了他一种安慰

    (3)第四天傍晚,老人的琴声刚刚响起,外面下起雨来。从窗口看下去,年轻人站到了这里惟一能避雨的一棵梧桐树下。后来雨大了,那棵在秋天枝叶已很稀疏的树挡不住雨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让他早些走,但年轻人似乎知道这不是音乐结束的时间,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浸透了雨水的夹克在路灯下发亮。老人放下提琴,迈着不灵便的步子走下楼,穿过雨雾走到年轻人面前。

    (4)“你如果喜欢听,就到楼上去听吧。”

    (5)没等年轻人回答,老人转身走回去。年轻人呆呆地站在那儿,双眼望着雨中的夜景,仿佛刚才发生的是一场梦。后来,音乐又在楼上响了起来,他慢慢转过身,恍惚地跟老人走进门,走上楼去,好像被那乐声牵着魂一样。对于如此迷恋于自己琴声的这个人,老人心中有一丝歉意。他拉得不好,特别是今天这首他最喜欢的莫扎特的回旋曲,拉得常常走调。还有那把价格低廉的小提琴,很旧了,音也不准。但年轻人在静静地听着,他们俩很快就沉浸在这不究美但充满想象力的琴声中。

    (6)这是二十世纪中叶一个普通的夜晚,这时,东西方的铁幕已经落下,在刚刚出现的核武器阴影下,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  

    (7)时间过得似乎比往常快,又到九点了。老人停下了琴,想起了那个年轻人,抬头是他正向自己鞠躬,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8)“哦,你明天还来听吧。”老人说。

    (9)年轻人站住,但没有转身,“会的,教授,但明天您有客人。”他拉开门,又像想起了什么,“哦!对,客人八点十分就会走的,那时我还会来的。”

    (10)老人并没有仔细领会这话的含义。

    (11)第二天雨没停,但晚上真有客人来,是以色列大使。B老人一直在祝福那个遥远的新生的自己民族的国家,并用出卖手稿的钱支援过它,但这次大使带来的请求让他哭笑不得。他们想让他担任以色列总统!他坚决拒绝了。他送大使到外面的雨中,大使上车前掏出怀表看,路灯下老人看到表上的时间是八点十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

    (12)“您,哦,您来的事情还有人知道吗?”他问大使。

    (13)“请放心教授,这是严格保密的,没有任何人知道。”

    (14)也许那个年轻人知道,但他还知道……老人又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那么,您来之前就打算八点十分离开吗?”

    (15)“嗯……不,我想同您谈很长时间的,但既然您拒绝了,我就不想再打扰了,我们都会理解的,教授。”

    (16)老人困惑地回到楼上,但当他拿起小提琴时,就把这困惑忘记了。琴声刚刚响起,年轻人就出现了。

    (17)十点钟,两个人的音乐会结束了。老人又对将要离去的年轻人说了昨天的话:“你明天还来听吧。”他想了想又说,“我觉得这很好。”

    (18)“不,明天我还在下面听。”

    (19)“明天好像还会下雨,这是连阴天。”

    (20)“是的,明天会下雨,但在您拉琴的时候不下;后来还会下一天,您拉琴时也下,我会上来听;雨要一直下到大后天上午十一点才会停。”

    (21)老人笑了,觉得年轻人很幽默,但看着他离去的背影,他突然预感到这未必是幽默。

    (22)老人的预感是对的。以后的天气精确地证实着年轻人的预言:第二天晚上没雨,他在楼下听琴;第三天外面下雨,他上来听;普林斯顿的雨准确地在第四天的上午十一点停了。

    (23)雨后初晴的这天晚上,年轻人却没有在楼下听琴,他来到老人的房间里,拿着一把小提琴。他没说什么,用双手把琴递给老人。

    (24)“不,不,我用不着别的琴了。”老人摆摆手说。

    (25)“这是借给您的,过一段时间您再还给我。对不起教授,我只能借给您。”

    (26)老人接过琴来,这是一把看上去很普通的小提琴,没有弦!再仔细一看,还是有的,但是极细,如蛛丝一般。老人不敢把手指按到弦上,那蛛丝似乎一口气就可吹断。他轻轻地把手指按到弦上,弦没断,他的手指却感到了那极细的蛛丝所不可能具有的强劲张力。他把弓放上去,就是放弓时这不经意的一点滑动,那弦便发出了它的声音。这时,老人知道了什么叫天籁之音!

    (27)那是太阳的声音,那是声音的太阳!

    (28)以后,老人被那把小提琴迷住了,每天都拉琴到深夜。年轻人却再也没来。

    (29)十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当老人刚把弓放到琴弦上时,年轻人突然出现了。

    (30)“你来要琴吗?”老人不安地问。年轻人点点头。

    (31)“哦……如果能把它送给我的话……”

    (32)“绝对不行,真对不起教授,绝对不行。我不能在现在留下任何东西。”

    (33)老人沉思起来,他有些明白了。双手托起那把琴,他问:“那么这个,不是现在的东西了?”年轻人点点头。他现在站在窗前,窗外,银河横贯长空,群星灿烂,在这壮丽的背景前他呈现出一个黑色的剪影。

    (34)老人现在明白了更多的事。他想起了年轻人神奇的预测能力,其实很简单,他不是在预测,是在回忆。

    (35)“我是信使,我们的时代不想看到您太忧虑,所以派我来。”

    (36)“那么你给我带来什么呢,这把琴吗?”老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奇,在他的一生中,整个宇宙对他就是一个大惊奇,正因为如此,他才超越别人之上,首先窥见了它最深的奥秘。

    (37)“不是的,这把琴只是一个证明,证明我来自未来。”

    (38)老人了悟,宽容地笑了,“好吧,孩子,你给我带来了什么信息?”

    (39)“两个信息。”

    (40)“那么第一?”

    (41)“人类有未来。”

    (42)老人宽慰地仰躺到扶手椅上,像每一个了却了人生最后夙愿的老者一样,一种舒适感涌遍了全身,他可以真正休息了。“孩子,见到你我就应该知道这一点的。”

    (43)“投在日本的两颗原子弹是人类最后两颗用于实战的核弹。本世纪九十年代末,大部分国家签署了禁止核试验和防止核扩数国际公约,又过了五十年,人类的最后一颗核弹被销毁。我是在那二百年后出生的。”

    (44)年轻人拿起了那把他要收回的小提琴。“我该走了,为了听您的音乐,我已耽误了很多行程,我还要去三个时代,见五个人,其中有统一场论的创立者,那是距您百年以后的事了。”

    (45)他没说的还有:他在每个时代拜见伟人都选在其不久于人世的时候,这样可把对未来的影响减到最小。

    (46)“还有你带来的第二条信息呢?”

    (47)年轻人已拉开房门,他转过身来微笑着,似乎带着歉意。

    (48)“教授,上帝确实掷骰子。”

    (49)老人从窗口看着年轻人来到楼下,已是深夜,街上没什么人。他没有像老人想像的那样化作一道白光离去,而是沿一条斜线急速向上升去。几秒钟后,他就消失在群星灿烂的夜空之中。

    (50)爱因斯坦默默站了一会儿,慢慢地转身,又拿起了他那把旧小提琴。

    (有删改)

    1阅读小说,要关注“情节”,请你从文中年轻“信使”的角度梳理故事情节。

    信使听琴→____________→信使离开

    2阅读小说,要关注“闲来之笔”,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补充,实际上对塑造人物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请你从文中第(2)和(11)自然段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赏析。

    我选______,赏析:__________

    3阅读小说,要关注“伏笔”,小说最后作者才揭开谜底,原来“年轻人是来自未来的信使,老人是爱因斯坦”。其实前文早有伏笔,请你找出两处,并结合这两处谈谈“伏笔”的作用。

    4阅读小说,要关注“语言”。结合上下文内容,请你为第(6)自然段中“人类的未来就像这秋天的夜雨一样____”的空格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并谈谈理由。

    A迷茫  B冰凉

    5阅读科幻小说,要关注“作者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有人评价说:“刘慈欣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亮的人类未来图景。”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本文和七年级下册课文《带上她的眼睛》谈谈你的思考。

  • 11、一平方米的爱

    王伟锋

    ①冬子回到村里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夕阳挂在低处的山脊,像一枚熟透的秋柿, 又大又圆,惹人馋。余晖把半边天空渲染得无比壮丽,流瀑般飞泻下来的霞光,映衬着远 远近近袅袅升起的炊烟。终于到家了!冬子深吸了一口山里熟悉的空气,不由自主加快了 脚步。

    ②娘已经接到了冬子要回来的消息,早早准备儿子回家的第一餐饭。乡里的风俗,送 行的饺子,接客的面。擀面条,可是娘的看家本领。面粉是自家地里的麦子磨的,和面时, 娘还特意加了鸡蛋,将面团子揉捏了一遍又一遍,只为吃起来筋道。炒好的小鸡肉,配上 清早采摘的新鲜野蘑菇,再淋上一勺子的小磨香油,那个香哟!这些,可是冬子小时候的 最爱。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每个月,娘总要东拼西凑地做那么一两次,给儿子解解馋。

    ③想起儿子小时候的馋样,娘忍不住“噗”的一下笑出声,两只和面的手,更加欢快 地上下舞动起来。爹正往火塘里加柴,听到娘的笑声,也嘿嘿地跟着乐。

    ④傍晚,冬子脚步急切地进了家门,扯嗓子喊一声娘,又喊一声爹,喜得爹和娘几乎 同时从灶屋里跑出来,一起看着冬子笑。娘麻利地解下围裙,要给儿子扑打身上的灰尘, 被冬子笑着拦下了。爹颤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水,让儿子洗手洗脸,边走边趔趄。冬子忙跑 过去,接过水盆放地上,又搬个凳子给爹坐。

    ⑤爹的腿脚不好,冬子考上高中那年,爹去百里外的小煤窑打工,刚去不到一个月, 小煤窑冒顶,爹砸伤了一只脚,虽经医生全力救治,终是落下了永久的残疾。想起往事, 冬子的嗓子眼便堵得慌,觉得愧对爹娘。

    ⑥如今,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有了工作,也谈了女朋友,是该让爹娘过上好日子了。 只是,眼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婚房还没有着落。

    ⑦冬子接替爹烧火,将火烧得旺旺的,红舌头一样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娘手巧,

     

    面条很快做好了,一家人围着火塘子,哧溜哧溜,响声四起。冬子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找 到了儿时的感觉。

    ⑧冬子几次想提起自己在城里买房的事,但看看娘鬓边的白发和爹布满沧桑的脸,只

    好欲言又止。那些早已打好腹稿的话语,分明在喉咙眼里蠢蠢欲动,冬子却卷着舌头,硬 生生地把它们和着面条,吞咽进了肚子里。

    ⑨前不久,女朋友看中了一套房子,俩人找同事同学帮忙,该借的都借了,首付还差 不少。俩人拿出上中学时攻克数学题的劲头,算来算去,仍是无解。实在没辙,女朋友要 他回山里找找答案。

    ⑩吃过饭,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娘问得多,冬子回答得少,嘴里嗯嗯应着,眼睛 心不在焉地瞟着屋角的小电视。山里信号弱,电视画面蒙上了一层雾状的雪花。娘眼睛花, 但心不糊涂,她看得出,冬子这次回来,有心事。这一点上,爹不如娘。娘不满地飞了一 眼爹。爹却只顾着高兴,儿子回来了,不知道说啥好,就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于是,只好 一阵又一阵剧烈地咳嗽。

    山里人休息早。冬子辗转反侧,枕着爹的鼾声,刚要入眠,女朋友的短信忽然来了, 追问买房子筹款的事。冬子一下子睡意全无,折腾了半宿,才胡乱睡去。

    鸡叫了三遍,冬子才起床。他帮着爹把猪圈塌陷的豁口重新和了泥巴垒好,又帮着 娘挑拣她采摘的野生药材,忙前忙后,买房子的事,冬子始终没有提。依照家里现有的情 况,冬子觉得自己实在开不了口。

    午饭,是香喷喷的荠菜馅饺子。吃过饭,冬子就该回城了。爹腿脚不方便,娘坚持 一直把冬子送下山。漫山遍野的槐花开了,如云似霞。冬子怀揣心事,却无心欣赏眼前的 美景。大道上的岔路口,娘突然收住脚,塞给冬子一样东西,然后急转身往回走。是一个 鼓鼓囊囊的方便面袋子!不用看,里面装的是钱。那袋子是娘的钱包,她平时总宝贝似的 带在身上。

    冬子喉头一紧,想追上娘,把钱还回去。娘却笑着摆摆手,加快脚步,转眼间,隐 在了槐花深处。冬子仔细清点了一下,那些钱,居然有三千元。一张一张,全是娘积攒下 来的辛苦钱,都熨帖地躺在袋子里。

    只是,娘不知道,这些钱,在县城里买房,刚好够买一平方米。但,在儿子眼里, 这一平方米的爱,铺展开来,也便是整个的世界!

    “娘——”冬子站在一块高高的石头上,望着娘远去的方向,不管不顾地放声大喊 起来。然而,只有自己的回声,没有娘的回音。山风清冽,送来阵阵槐花的清香。那槐花 香里,有一种隐隐的清苦味道。冬子缓缓蹲下身子,闭上眼睛,泪水狠狠地落下来,硬生 生地砸在石头上,吧嗒吧嗒地响。他捧起方便面袋子,紧紧捂在了自己的胸口。

    那袋子上,满满的,全是娘热乎乎的体温!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

    2请从刻画人物的角度品味第③自然段画线句。

    3请谈谈你对第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4小说中第自然段对“槐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那段时光值得铭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书写工整规范;(3)要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若出现,请一律以x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