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云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诀  渲染  高谈阔论  吹毛求疵

    B. 茏统  姑且  浮光掠影  狂妄自大

    C. 签赏  附丽  轻描淡写  心旷神怡

    D. 炼达  傅彩  栩栩如生  胸有成竹

  •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村市场正成为新蓝海。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重积极因素激发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

    ①社会保障网络织得牢实

    ②农民收入连年上新台阶

    ③农民“能消费”

    ④农民“敢消费”

    ⑤兜里有钱“愿消费”

    ⑥农村路电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A.①⑤②③⑥④ B.②⑤①④⑥③ C.⑥③①②④⑤ D.⑥⑤②④①③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中国历代文人来说,故乡被赋予了独特的涵义。“故乡”又别称“桑梓”“故园” “故里”“乡关”等。

    B.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之一,《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都属于章回体小说。

    C.《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所选诗歌按照体裁的不同,分为古诗、乐府、绝句、律诗。

    D.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制度,其中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榜眼。

  •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郦道元)

    译文: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然是骑着奔驰的骏马,但还是不如船行得快啊。

    B.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范仲淹)

    译文: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到了极点。

    C.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D.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北冥有鱼》)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互吹拂的结果。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亭林文集》)

    (注)①孤陋:学问、见识浅薄。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 

    (2)然后能自________

    (3)若既不出   ______

    (4)有子羔、原宪之贤 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之谓乎   下视

    B. 十室邑   实是欲界仙都

    C. 学半   犹须好

    D. 故学然后知不足   以求其非之所在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不 幸 而 在 穷 僻 之 域 无 车 马 之 资 犹 当 博 学 审 问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5(甲)(乙)两文都围绕“学习”的话题展开,但观点又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迟日江山丽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乙)迟日江山丽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注):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是迟日。②泥融:这里指的是泥土滋润、湿润。③欲:好像。

    1(甲)诗抒发了诗人对浓浓春意的______之情,(乙)诗借春景来反衬,抒发了诗人______之情。

    2赏析(甲)诗中的“融”“睡”,(乙)诗中的“欲”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黎明醒来,发现大雪早已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       ,任思维的雪橇悄然滑向岁月的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桀骜不训的人格力量。”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蓬舟,境界何其(寂寞/寂寥),(而且/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或许,只有雪天的寒冷,方能反衬出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意兴阑珊)。

    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形和字后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琼浆   (gá)然而止   B. 然(qiāo)   桀骜不训

    C. 雪橇 (zhù)立良久   D. 显(tū) 一叶蓬舟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寂寞   而且   意味深远

    B. 寂寥   然而   意味深远

    C. 寂寞   而且   意兴阑珊

    D. 寂寥   然而   意兴阑珊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内容,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于无形中揣测有形  ②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 ③于无色中想象有色

    B. ①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  ②于无色中想象有色 ③于无形中揣测有形

    C. ①于无形中揣测有形  ②于无色中想象有色  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

    D. ①于无色中想象有色  ②于无形中揣测有形  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提示默写。

    (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中借写守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制成的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便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净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农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传说明显只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百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农作物,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其历史十分悠久。

    B. 绿豆淀粉含量虽不如水稻,可绿豆淀粉颗粒细腻,质量高于水稻淀粉。

    C. 早些年,用纯绿豆汤所制作出的绿豆冰棍,虽没有疏松感却很受欢迎。

    D. 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E. 绿豆中含有多酚类物质容易被氧化,所以我们喝的绿豆汤都是红色的。

    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也通顺,但为什么不能删?

    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

    3本文从哪些方面对绿豆进行了介绍?请概括回答。

  • 10、   我愿意去读懂你

    王小毛

    我真后悔给爸买智能手机,更后悔教会他刷朋友圈。

    周一,我在公司被忙碌的工作牵得团团转,郁闷地在朋友圈发了条动态:“一个上午累成狗。”几分钟后,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全是爸发来的超长语音。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赶紧放下工作躲进厕所收听。

    哦,原来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最后还说:“不要把自己和狗相提并论,你是狗,你爸是什么?”

    我抱着手机真是哭笑不得,不知和爸从何说起。

    为避免爸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此后我再发朋友圈,都会选择性地屏蔽他,仅向他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因此,爸的唠叨明显少了。

    有一天天气甚好,我穿着新买的春装去公园玩,因为知道爸喜欢我参加户外活动,便拍了几张美图展示健康生活理念。爸好像一直擎着手机窥探我,整日无事可做,只等在另一头伺机而动——照片刚发好,就是一个秒赞。

    可接着,我又收到三篇“深度好文”,标题大概是“小心病从脚入”“女人最怕脚受凉”“足部穴位详图”。

    A.唉,真是防不胜防!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到我的脚上。

    我赶紧解释,气温回升,一点都不冷,街上的小姑娘都这样打扮。爸大概觉得用语音说费事,直接打电话过来。

    最后的结果是我只好妥协,下午回家换了长裤、长袜,并拍照片发给他看。此后,我每天都能收到爸推送的“养生文”,感觉自己有望活到下个世纪。

    十一假期到来前三天,爸一改风格,每天准时分享两篇感恩父母系列文章,接着还发来这样的语音:“女儿呀,你要是忙,就不要回来了!爸特别好……咳……咳……”

    听听,我怎么能不回去?

    那日下了出租车,只见爸正满面红光地在小区门口等我,一边还在和几位邻居侃大山。我主动和几位叔叔打招呼,爸对我的举止、衣着特别满意,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示好:“女儿啊,老爸给你做了一桌好吃的!”

    爸的厨艺确实很好。我空着肚子赶火车,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一见蛋黄煸鸡翅、蒜蓉开背虾、红烧排骨,我扑上去抄起筷子准备开吃,却被爸叫停:“等下!我先拍个照!”

    为了取个全景,爸踩着一个小凳子,其间三次下来调整摆盘。好不容易拍完饭桌,为了凑“九宫格”,他还要拍我送他的礼物,以及我吃得满嘴流油的囧样子。他没完没了地折腾,根本顾不上吃饭。我风卷残云,吃饱喝足后,见他仍弓着身子,不停地删删改改。

    我一直觉得,爸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幼稚。

    印象中,爸是我周围第一个接触QQ的家长。我读中学时,有一天放假,我在电脑前和网友聊得甚欢,爸借着送水果的机会在我身后磨磨蹭蹭半天,最后用讨好的口气问:“宝贝女儿,你能不能帮爸爸申请一个QQ号?”

    当爸可以在我的个人空间自如出入的时候,我已经悄悄玩起了微博,没有爸这个“好友”跟踪,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我原本不想让他知道,可一次亲戚聚会,表弟在饭桌上大咧咧地问我:“姐,你关注下我的微博,@我一下呗!”

    我感觉情况不妙。B.果然,爸迅速从推杯换盏的氛围中抽离,一脸疑惑地问:“啥是微博?怎么关注?”

    于是,我又成了爸的“特别关注”。

    这些年,爸一路跟着我,从QQ到微博,再到微信,一直艰难地适应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但他用尽全力也只做到了形式上的趋从——他其实并不懂我,更猜不透我在想什么。

    爸发完朋友圈,才安心地坐到饭桌前。饭菜已凉透,我提出给他热一下,他却说:“不用热,你快去给爸点赞。”

    我只好听他的话,点进他的朋友圈,手动点赞。是的,我把爸设置为“不看他的朋友圈”,因为受不了他动辄用养生好文刷屏。

    点完赞,我坐在饭桌旁陪爸聊天。爸啃排骨的时候忽然想起什么,撂下筷子问:“你不会真想把肉肉炖了吧?”

    唉,我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毕竟,他能理解的网络词还停留在“给力”这个层面。

    我说:“老爸,我们这代人的表达方式,不是你想的那样严肃。”

    爸的脸红了,憋了很久,才说:“你什么事都不跟爸说,爸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我心里突然不是滋味,假装埋头刷朋友圈,内心早已波澜四起。

    妈去世早,是爸把我拉扯成人。我知道爸爱我,但我总觉得在这世上没有可以倾诉少女心事的人。后来,相继出现的各种社交工具给我的情绪一个出口,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谈烦恼、聊困惑。爸担心我,但我什么都不愿意和他讲,他能做的,便是努力融入我的世界,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

    爸在QQ上,只与我一人聊天;爸的微博,只关注我一人;爸在微信上倒是偶尔和亲友交流,但把我设为置顶聊天对象。翻一翻我们俩的聊天记录,每次天气突变、流行病来袭……他总是兴师动众地搬运一堆文章,希望能帮到我,而我的回复,永远都是简单的几个字或者表情。

    隔日早餐时间,我发现爸坐在桌前看手机。许久,他才笑着说:“哈哈,‘累成狗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爸又开始学网络用语了,看他认真记录的样子,我不想再做他特别难懂的女儿。

    回到自己的小家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整理网络用语,逐条解释,给爸发过去。

    因为在亲情的世界里,只有我们俩。他越来越苍老,靠近我的姿态越来越笨拙,所以我想等一等他。我也愿意认真地去读懂爸,我想告诉他,我的心其实从未与他疏远。

    (摘自《读者》2018年第20期,有删减。)

    1文章写爸“努力融入我的世界,跟在我的身后,捕捉我喜怒哀乐的蛛丝马迹”,根据作者行文思路,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1)我因工作劳累发条动态,爸发来超长语音教育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十一回家,爸吃饭前忙着把做的美食和我带的礼物拍照发朋友圈。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开始学习网络语言,继续努力靠近我,读懂我。

    2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A、B划线处的句子。

    (1)唉,真是防不胜防!为了扮潮,我特意露出一截脚踝,谁承想大好春色他不看,偏偏把注意力放到我的脚上。

    (2)果然,爸迅速从推杯换盏的氛围中抽离,一脸疑惑地问:“啥是微博?怎么关注?”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散文随笔选粹》要选录这篇文章,请你为它写一则推荐语。要求根据文章内容,围绕题目“我愿意去读懂你”,从父亲女儿两个角度来写,不少于50字。

  • 11、阅读李娟的《爸爸的白发不是老》,完成后面小题。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

    (2)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

    4【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主题:有一种好,叫生活在桐乡

    具体要求:①自拟文章题目,写一篇作文。可参考下图中的“写作提示”。②作文内容要真实生动,感情真挚,思考深入,不讲空话、套话、大道理。③不少于600字,请不要写成诗歌;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提示:

    ①听长辈讲桐乡的民俗文化,你有什么感受?

    ②桐乡的历史建筑有哪些?

    ③你最喜欢逛桐乡的哪条马路?

    ④你喜欢桐乡话吗?你是怎么学习桐乡话的?

    ⑤20年后的桐乡是什么样的?

    ⑥你去国外旅游过吗?和那边的大城市相比,桐乡在你眼中是什么样的呢?

    ⑦其他能够体现桐乡文化的内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