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邵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瞭亮  喉咙  烘托  花枝召展

    B.抖擞  肌肤  地毯  淅淅历历

    C.水藻  高邈  屋檐  呼朋引伴

    D.化妆  萧瑟  骄媚  盛气凌人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巴格达当地时间12月17日凌晨,美国开始对伊拉克发动空袭,巴格达上空顿时炮声大作,火光四射,地面不断 烟柱。

    ②由于他多次   劳动纪律,最近受到公司的警告处分。

    ③随着欧元的启动,欧元将成为一种与美元   的主要货币。

    A. 升起  违犯  对峙   B. 翻起  违犯  对抗

    C. 腾起  违反  抗衡   D. 滚起  违反  竞争

     

  • 3、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huái tǎng miǎo 随声附

    B.ɡù   ài   不经(dàn

    C.耀(xuàn   立(zhù   名( 根问底(páo

    D.开(zhàn   咒( jié 轻怕重(niān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是伴随人一生的事情,不可三心二意,忽冷忽热,要持之以恒,(qiè)而不舍。

    B.夏天的夜晚,凉风习习,月光朦胧,我依偎在妈妈的怀里,(hān)然入睡。

    C.老王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对老王的死,作者既有同情,也有愧(zuò)

    D.农忙时节,庄稼人是很累的,(xiǎng)午饭不但要有,分量还要足,才红得住下午的劳作。

  • 5、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niàng)   弄 (cì)   发(jì)

    B. (hè) 悴(qiáo) 绿(píng)

    C. (sǒu)   分(qí) 啬 (lìn)

    D. (yùn)   笑(nì) 池(qí)

  • 6、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以广才。  (《诫子书》)   广:广泛、推广。

    B. 其家穿井。  (《穿井得一人》)   穿:挖掘、开凿。

    C. 因往之。  (《杞人忧天》)   晓:告知、开导。

    D. 炭贱。  (《卖炭翁》)   忧:忧虑、担心。

  •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天像小姑娘,花容月貌的,笑着,走着。

    B.针对考试题目的形式多样,考生一定要有见异思迁的灵活性。

    C.自然科学领域奥妙无穷,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在未来的通讯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起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后乃至________

    ②相而去________

    ③不亦________

    ④为人谋而不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甲)文中“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

    【4】学习了这两篇短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写出两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名句积累与运用

    (1)_________ , _______。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 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

    (4)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世说新语·咏雪》刘义庆)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6)曹操在《观沧海》一诗中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在《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先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然后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写出异乡人的浓重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香作伴

    丁立梅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现/闪现)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走/扑)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有时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温良、敦厚,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⑤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⑥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⑦他家住在老街上,很旧的平房,木板门上的铜环都生锈了。屋顶上黛青色的瓦缝里,长着一蓬一蓬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房子,在我眼里,却如童话中的小城堡,只要打开,里面就会蹦跳出无数的美好来。

    ⑧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桐花一般地美好着,与书有关。

    ⑨后来,我离开老街,忘了很多的人和事,却常不经意地会想起他:一树的桐花,开得摇摇欲坠,他在树下端坐。如果我的记忆也是一册书,那么,他已成一枚书签,插在这册书里面。

    ⑩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午后时光,太阳暖暖的,风吹得漫漫的,人在阳台上小憩,随便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摊膝上,风吹哪页读哪页。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人和书,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

    【1】“我”的每个人生阶段都有“书香作伴”,阅读文章,概括“书香”与“我”作伴的几段经历。

    【2】仔细阅读第③段,从两处括号中各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并简要回答所选词语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1)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2)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作者在第①段中提到“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章结尾说“人和书,就这样安静在阳光下,安静在岁月里,妥帖,脉脉温情。”在你成长的岁月中,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试举一例,说说书曾带给你的温暖、祥和。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层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照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上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又那么宽敞,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②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漫漫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的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第一段文字是从哪四个方面写雪的妙处的?

    2有人认为第一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时间顺序写的雪,你的看法呢?并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3文中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水纹的花衣”指___________,“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指______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那一束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