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学诵读社团”在开展朗诵活动,请你也来参与。
同学们为《观沧海》(曹操)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你觉得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夕阳萧鼓》,文曲抒情写意,优美流畅
B.《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C.《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十面埋伏》,曲风苍凉壮美,激昂慷慨
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花朵怒放者,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暑期被一片绿的海面吸收着。
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清晨,雨悄然地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hài人听闻了。
B.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jǐn簇,美不胜收。
C.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kuǎng。
D.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黄石市积极实施“校园足球计划”,大力培养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水平。
B.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揩油(kāi) 哽咽(gěng) 锲而不舍(qì)
B.燕然(yān) 哺育(pǔ) 挚痛(zhì) 气冲斗牛(dǒu)
C.亘古(gèn) 默契(qì) 诘问(jié) 深恶痛绝(wù)
D.伛偻(ōu) 愧怍(zhùo) 取缔(dì) 迥乎不同(jiǒng)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酝酿(yùn ) 窠巢(kē ) 应和(hé) 发髻(jì)
B. 嘹亮(liáo ) 高邈(miǎo) 粼粼(lín) 贮蓄(xù)
C. 彩棱(léng) 吝啬(lìn) 莅临(lì) 静谧(bì)
D. 淅沥(lì ) 酝酿(yùn) 菜畦(wā ) 雪骤(zhòu)
7、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饥肠辘辘 花团锦簇 恍然大悟 截然不同
B.人声顶沸 煞有介事 顷盆大雨 若无其事
C.众目睽睽 悔恨莫及 浑为一谈 人迹罕致
D.废寝忘食 感概万分 全神惯注 疲倦不堪
8、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每体中①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不过一篇。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选自苏轼《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
乙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②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③论文及坡,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我也!”大观年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言然欧阳公。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
(选自《欧阳修论东坡文》)
注:①体中:身体。②欧阳公:欧阳修,当时文坛领袖。③棐:欧阳修的儿子。④海外诗:苏轼被贬海南后写的诗歌。⑤气索:气短,这里指没有面子。
丙
《纵笔(其一)》①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自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②误喜朱颜③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注:①《纵笔(其一)》:苏轼由惠州(今属广州省)再贬儋州(今属海南省)时所作。②小儿:苏轼第三子苏过。③朱颜:红润的脸庞,多指年轻的面容。
(1)运用表格里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 方法策略 | 解释 |
①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 | 联系成语法:闻所未闻 |
|
②方欲遣人求之 | 结合语境法:联系上下文 |
|
③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 查阅字典法:①馈赠②留下③遣失 | (填序号) |
④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 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 |
|
(2)用“/”为画波浪线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两处。
大观年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言欧阳公
(3)文言文语气词往往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下列加点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①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②公叹曰:“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我也!”
(4)古人对偶像的推崇与狂热丝毫不亚于现在,请参考范例,给乙文画线句写批注。
范例: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批注:苏轼身体欠佳时,就读陶渊明的诗集当做良药,可见其对陶渊明的喜爱和推崇。有趣,有趣!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
批注:_____。
(5)小斌和小江读完乙文后,想要了解为何苏轼被贬海南后的诗受到如此推崇。他们找来了苏轼那一时期的诗作,请你一起加入他们的讨论吧。
小斌:苏轼由惠州再度贬到海南时,已经64岁,从诗歌中的①_____、_____等词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日渐衰老,疾病缠身的老人。
小江:苏轼那时已至慕年,又被贬到荒凉之地,然而他却收获了这么多的粉丝,我想不仅是由于诗本身,更是因为苏轼的人格魅力。
小斌:我同意,正如“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一句,这里恰恰是他心境的表达:②_____。
小江:看了和苏轼有关的诗文,我发现苏轼非常崇拜陶渊明,而他后来也成了其他士人甚至是文坛领袖推崇的对象,太有意思了!这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也应该这样来追“星”:③_____。
9、作者在《天上的街市》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从人间到天上,由物到人,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蓝图。按要求找出相对应的诗句。
(1)在诗人心目中,这个天上社会是非常美丽的: “_____”
(2)在诗人心目中,这个天上社会是极其富足的: “__。”
(3)在诗人心目中,这个天上社会是自由和幸福的:“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的包子铺
华明玥
①一到肥大脆嫩的春笋上市时,同事小纪就不在家吃早饭了,他放弃坐地铁直达单位的习惯,先坐一辆穿街走巷的迷你公交,到老王那里吃包子,喝一碗豆浆,再沿着河畔的栈道走七八分钟,享受一下“吹面不寒杨柳风”,再回到地铁线路上来。
②让他改变行程的,不仅有河岸上鼓出叶芽的柳丝,还有老王只做这20多天的应季包子:春笋腊肉包子、霉干菜肉丁包子、马齿苋香肠包子。
③两三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小纪说了一件事:包子铺的老王有一回路过市民广场,看到那边有人玩大石锁,看玩家把几十斤重的大石锁抡得生风,老王也想上去试试,刚惴惴地开口,人家就用“你真不知天高地厚”的神情睨视他,默默让出一个够大的圈子来,生怕老王脱手砸中他们。但老王一上手他们就愣住了——中号的大石锁他能玩得溜。这穿夹袄的小老汉是何方神圣?
④老王笑着说:“我的这把力气,是剁了15年包子馅练出来的。”
⑤老王的包子,哪怕是最便宜的两块钱一个的青菜香菇包子,包子馅都是手剁的。为什么不用绞馅机?老王说:“机器省力归省力,但机器一绞,蔬菜的汁水都出来了,包子馅等于菜渣,塞牙不说,还留不住油脂和香气,少了那种清鲜松软、绵柔甜润的味道。手剁的馅,蔬菜的汁水有一半含在里面,包子上笼一蒸,里面汁水清新。”
⑥老王一年到头做青菜包子、老豆腐包子、萝卜丝包子。他那个面积只有4平方米大的包子铺,黄金时期是在春天。这个季节,万物如吹了哨子一样竞想生长,春笋( )了,马齿苋( )了肉嘟嘟的叶子,太阳( )了它的热力,老王的妻子撑出的竹竿上,霉干菜一把把地挂着,被晒出了暗红的色泽;腊肉和香肠早已风干,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切都恰到好处。
⑦老王的喜悦体现在他的剁馅声中,春笋要在沸水中煮去涩味,粗切细剁,剁起来如万马奔腾,轰轰隆隆;马齿苋在沸水中烫一下,剁前要细切,然后粗剁一下,尽量含住汁水;霉干菜是剁不动的,完全靠手劲细切,饶是老王这样的熟手,切完一天要用的霉干菜和腊肉,手腕也酸软。
⑧老王这人很轴,包好的包子非要24个褶子,少一个也不行;包子馅还得丰满,透过包子皮,能看出春笋腊肉包子是嫩黄中夹杂暗红色,马齿苋香肠包子是暗绿中夹杂红白色。他还有一样轴性子——早上最后一屉包子,说什么也不卖给路人,得留着,他留着等谁呢?
⑨九点半光景,他要等的人摇摇摆摆地来了,3月艳阳天,还戴着帽子,穿着灰棉裤,都是须眉皆白的老人,他们三两相约,说要出老年公寓透透气,看看街景,都八九十岁了,护理人员最多允许他们溜达500米。他们就来老王的包子铺轮流做东请客。老王收的钱,青菜香菇包子1元一个,马齿苋香肠包子2元一个,还是10年前的价钱。
⑩老王还会拿出家里的茶给他们泡上一壶,陪着他们说说话。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老王只是简单地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老了,就没人愿意问你想要什么,和谁在一起,吃的啥饭了,这多可怕。这些老年人,以前有地位、有学问也好,没地位、没学问也罢,如今谁羡慕谁?能走出这500米去,能硬硬朗朗地吃下两个包子,能有说得上话的朋友,就是福气。干吗不让他们的福气长一点呢?”
【品尝·美食】
【1】“两三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这份清单。
老王的早餐包子·“吸引力”清单 | |
食材 | 馅中的春笋、马齿苋都是应季的食材,馅是手剁的。 |
外观 | 造型精致:(1) 色彩美丽:(2) |
口感 | (3) |
【品味·美语】
【2】选词填空,并说说这三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蹿出 加大 爆肥
这个季节,万物如吹了哨子一样竞相生长,春笋( )了,马齿苋( )了肉嘟嘟的叶子,太阳( )了它的热力
【品评·美德】
【3】作者说:“老王这人很轴。”老王的“轴”有哪些具体表现?我们从老王的“轴”中能学到哪些美德?
11、阅读《思念一块月饼》,完成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每到中秋月圆之时,我的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书写在信笺里,流淌在电波里,凝聚在盼望的目光里。
②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鸡蛋……到镇上做月饼。我也因此能看到镇上老师傅自制月饼的情景。(甲)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儿,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我恨不得一把抢在手里,放入口中。
③祭过月亮之后,母亲每次都将祭月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慢慢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嗅嗅那诱人的味道,再小心翼翼的藏好……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
④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中午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我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发现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⑤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 ”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您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⑥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体味到母亲那无私、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丙)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丁)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⑦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不尽我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1】依次给文章中加点字注音,在横线处填入汉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祈(qǐ)求 月饼屑(xiè) (丙)捡 (丁)融
B.祈(qǐ)求 月饼屑(xiāo) (丙)捡 (丁)溶
C.祈(qí)求 月饼屑(xiāo) (丙)拣 (丁)溶
D.祈(qí)求 月饼屑(xiè) (丙)拣 (丁)融
【2】文章以“月饼”为线索,写了作者与“月饼”的情缘,请依次用简洁的语言梳理行文思路(每空不超过5个字)。
我看制月饼——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我让月饼——③_________
【3】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是对月饼的描写,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第⑥段“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的含义。
12、习作一:
人们常说,换位思考是很好的思考方式。在当今很多地方水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形下,如果你和一条鱼互换身份,将会遭遇怎样的变故?发生怎样的事情?
请你以“假如我是一条鱼”为题,写一篇字数不得少于55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