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戏曲家、散曲家,散曲代表作是《天净沙·秋思》。
B.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等。
C.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D.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ǒu) 莅临(lì) 澄清(chéng) 酝酿(niànɡ)
B.应和(hè) 肥硕(shuò) 尸骸(hài) 贮蓄(chǔ)
C.猝然(cù) 一瞬间(shùn) 洗濯(zhuó) 吝啬(lìng)
D.寂寥(liǎo) 嶙峋(lín) 峰峦(nuán) 着落(zhuó)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更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B.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C.因质量过硬、实力超群,这款SUV的地位无动于衷,连续几年都是销量冠军。
D.86版《西游记》中白骨精的扮演者杨春霞近照曝光,虽然已经76岁高龄,却仍神采奕奕、气质非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B.我县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C.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D.在科研人员和广大官兵的努力下,使我国第二艘航母提前加入了海军编队。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B.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精品已结集出版,春华秋实,美不胜收。
C.星期天的作业我不求甚解的快速做完了,后来破爸爸发现,他严厉地批评了我。
D.白求恩同志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他亳不利己专门利人。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贮蓄(zhù) 庇护(pì) 禁锢(gù) 气喘吁吁(chuǎn)
B.着落(zháo) 慷慨(kài) 红绫(líng) 咄咄逼人(duō)
C.莅临(lì) 侍弄(shì) 相称(chèn) 人才济济(jǐ)
D.钦差(qīn) 荫蔽(yīng) 收敛(niǎn) 混淆视听(hùn)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归省(shěng) 潺潺(chán) 蕴藻(zǎo) 凫水(fú)
B. 大彻大悟(chè) 奔突(bēn) 搏击(bó) 翻飞(fān)
C. 乘凉(chéng) 蘸水(zhàn) 幽暗(yōu) 闪烁(shuò)
D. 尽态极妍(yán) 静穆(mù) 解数(xiè) 阐述(chǎn)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B.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法度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B.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于我如浮云 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学而不思则罔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B.第④章强调的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C.第⑤章,讲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达到“乐之”的境界,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学习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D.第⑥章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9、默写。
(1)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2)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4)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6)《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 。
(7)《木兰诗》描写军中艰苦战斗生活的诗句是: , 。
10、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整,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⑧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⑨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整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蜂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选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从形状、颜色、声音、味道四个方面具体刻画景物,请写出描写下列特点的语句。
①形状: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②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声音;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④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选文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划线句子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
捡来的手机
①散步的时候,我在地上发现一部手机。没等我反应过来,儿子已经蹦过去一把捡起来。是款崭新的黑色手机,很漂亮。四处看看,还真不好说是谁丢的,决定等失主自己打电话过来联系。我觉得稀罕:“我还以为咱家只有丢手机的命呢。”
②看着捡来的手机,儿子问:“要是没有人打电话联系呢?”我似乎猜到他的心思,给了他三条提议:第一、通过存在手机里的电话号码寻找失主。第二、次日把手机交给老师,由学校处理。第三、如果确实没人来找,这部手机就归他所有。
③儿子歪着脑袋想想:“第一条可以考虑;第二条无聊透顶,我们班同学有次和他妈妈在外面捡到手机,也不理别人打电话过来,硬是等第二天带到学校交给老师,联系到失主后,还要人家写感谢信。开校会时校长拼命表扬,还说这是学校的荣誉。绕来绕去就是为了让别人都知道;第三条……”他没继续说,我也不问。知道他心里的那个结:说起来全家前前后后丢了5部手机,都没能找回来。最可气的就是儿子的那款苹果绿的手机,那是他的儿童节礼物,喜欢得不行。用了还没半个月,落在出租车里,发现时那车都没走远,打过去居然关机。倒是他对把手机交给学校的那番评论,出乎我预料。我很惊讶,也很欣慰。
④果然,儿子有些想不通:“为啥别人捡到我们的手机都不还,我们捡到了却要还给别人?”我想都没想就说:“我也想不通。我只是相信:人不能贪小便宜,贪小便宜的人肯定会吃大亏,也赚不到钱。我丢手机那次,打过去听到关机,气得我可劲诅咒那个拿我手机的人。被人诅咒可不是件好事,除非你问心无愧。做过亏心事,就算别人不知道,还有苍天在看着呢。”儿子不再言语。
⑤总算等到失主的电话,告诉他我们所在的位置。很快就看见一个小伙子急匆匆地从远处奔过来。估计是附近院校的学生。看他急成那个样子,真替他庆幸他遇到的是我们。儿子把手机递给他时,可能是没想到手机如此轻易地失而复得,他竟愣在那里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缓过神,只知道冲着我们不停地说:“谢谢您啦,叔叔!谢谢阿姨!谢谢这位小弟弟。”挥挥手和他道别。直到我们走远,他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儿子心情很好,拉着我们有说有笑,还不时模仿那丢手机的小伙子语无伦次的样子。
⑥快到家时,儿子忽然不好意思地说:“其实,刚捡到手机那会儿,我还在想:要是没人打电话过来联系就好了。”我牵紧他的手:“不管怎样,你真的很棒。你比好些成年人都做得好。最起码,你不仅善良,而且不虚伪。”
⑦正是因为怀有世俗的心态,所以能够懂得高贵。
选自《意林文汇》2009年第4期
【1】本文安排故事的结构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是围绕手机展开故事情节;二是围绕儿子的情绪展开故事情节。请你依据文章思路填空:
①故事情节:( )手机——讨论如何处置手机——( )手机——回顾还手机情景
②儿子的情绪:惊喜 ——( )—— 心情很好 ——( )
【2】儿子不愿把手机交给学校,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对他的那番评论,我为什么又感到“欣慰”?
【3】文章第⑤段对小伙子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哪一种手法?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我”表扬儿子“善良”“不虚伪”, 请你写出儿子的“善良”和“不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5】课外链接:南京的彭宇在街上扶起摔倒的老人,却惹官司上身,被一审法院判赔老人损失,让不少人觉得好人难做,那么,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请说说你的想法。
12、以“在_______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阅读”“奋斗”“幸福”“挫折”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