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饭后,爸爸打电脑,妈妈看报纸,我在看电视,我们争先恐后,互不打扰。

    B当时没有风暴,而且船也没有坏,但是在众目睽睽下那艘船确实沉了下去。

    C进八中校园里,凉亭周围的一些花美不胜收,一股香味使人陶醉。

    D10月26日下午,我校初三同学进行第一次中考体育模拟考试,整个操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嘛?害得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C.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中华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B.扬州茱萸湾公园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

    C.全国政协委员、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在接受新华健康记者采访时表示,治理雾霾与发展经济必须相得益彰且和谐统一

    D.新华视点记者近期调查发现,面膜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可小觑,至少存在三大鲜为人知的秘密:挂洋牌子、成分造假、价格虚高。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如果草草而过,不求甚解,那到用时,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B.有些干部只顾谋私利,对群众的疾苦麻木不仁

    C.那位喜剧演员的最后几句笑话引起哄堂大笑

    D.这两幅作品大相径庭,谁能获奖很难预料。

  •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博士”指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现在的“博士”指的是学位(学士、硕士、博士)的最高一级。

    C.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其中的“清明”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文臣武将在生前,朝廷据其功绩给予的称号,一般为褒扬之词。如北宋政治家欧阳修,他的谥号是文忠。

  • 6、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搓(niăn)  (dǎo)告   宿(sù)儒   (léng)镜

    B.(qī)斜   (guǎng)  (zuó)   (shà)时

    C.(xù)叨   (kē)巢   (zhù)蓄   (jiá)树

    D.(yīn)蔽   (yìnɡ)和  (hōng)托  (ǎo)过去

  • 7、下列各组词语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卓越(zhuó) 烦躁   鞠躬尽瘁(cuì) 慷慨淋漓

    B. 字帖(tiè) 深霄   气冲斗牛(dòu)   浩浩荡荡

    C. 粗拙(zhuō) 镶嵌   妇孺皆知()   微不足道

    D. 愧怍(zuò)   祈祷   深恶痛绝() 大庭广众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 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①一狼______野有麦场_______

    ③一狼其中______甚仓皇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阅读甲文,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两狼和乙文中大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填空。

    1《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2《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

    一句是:    

    4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212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3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这二者是否矛盾,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

    5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①在古代的传说中,阏伯和实沈的故事是具有天文背景的一个。高辛氏是传说时代的古帝王,叫古帝喾,据《左传·昭公元年》,帝喾有两个儿子叫阏伯与实沈,兄弟俩互不相容,而不断寻衅厮杀。于是帝喾派阏伯往商丘去主管大火,因为大火也叫做商星;派实沈去大夏主观参星。参和商在天空中恰好遥遥相对,一个升起,另一个就会落到地平线以下,他俩从此再也不能见面了。他们死后,成为参商二神,还是永远不能相见。

    ②实际上夏族对参的认识有更深刻的原因,每当参于黄昏后落向地平快看不见的时候,恰是大地回春之际。参去寒冬尽,农家备耕忙。它成为夏族观象授时的重要依据。

    ③参、大火都是古代妇孺皆知的星相。公元前2400年左右,大火在春天傍黑时出现于东方地平线上。其光荧荧,好似东方远处的一团火焰。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单是因为它亮,也不光因为它酷似原始社会中极为重要的火种,主要的原因,就是每当它于黄昏后出现于东方时,它就像是特意来点燃人们盼望播种的希望之火。可以说,在我国传说的三代,它是天空中一朵红色的报春花。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大约指向大火,故大火黄昏初见之际,北斗就指向东方。

    ④对大火和北斗的观测延续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后来,由于测量了子午线,并观测星是否到了子午圈,预报季节的准确度得到了提高,天文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公元前11世纪,大火仍然是人们报时的一个依据,但内容又改变了。《诗经·豳经·七月》中有“切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黄昏,大火越过子午线流向西天下沉的时候,妇女们就该赶制棉衣,为亲人们准备冬装了。

    ⑤西周时期,人们关于天象的知识更多了。《诗经·豳风·定之方中》说:“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中,“定”指像锄头的四颗星,它们是室宿二星和壁宿二星,四星组成一个长方形。每当农事基本结束的时候,黄昏后在子午圈附近就能看到定星。定星中天,正是营造房屋的大好时光。

    1第②段中“观象授时”的含义是

    A. 观天象以确定季节   B. 观天象以从事农耕

    C. 观天象以安排时间   D. 观天象以传授知识

    2下列四种天象中,意味着农事基本结束的天象是

    A. 参于黄昏后将落向地平线以下   B. 黄昏后定星出现在子午圈附近

    C. 大火于黄昏后出现于与东方   D. 北斗七星的斗柄连线指向东方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古代的神话传说和诗歌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天文学的水平。

    B. 子午线的测量,标志着我国古代天文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C. 夏商周三代,对大火天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的了解日益深入。

    D. 古代天文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神话传说的产生和诗歌的繁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仿照划线部分,在横线处补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