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昭通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日前   ,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中国航天下一个目标是月球探测。

    ②日本政府各部门和政府机构近期公布了一系列令小泉内阁振奋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复苏的力度正   增强。

    ③今年1至8月,仅在港岛区已发生1912宗涉及有人受伤的交通意外。在这些交通意外中,52%是由于行人   导致的。

    A. 披露 日见 忽略   B. 透露 日渐 疏忽

    C. 透露 日见 疏忽   D. 披露 日渐 忽略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映,使杭州一所全国最美乡村小学火了。

    B.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C.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5万亿元以上。

    D.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斑马线上之所以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是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造成的。

    B.釜溪河小学开展的感恩活动,掀起了同学们互助、互学、互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C.盐工号子饱含着自贡先辈们智慧的结晶,需要一种更迫切有效的方式来推广和传承。

    D.自贡灯会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两大民俗活动之一,列于40个民俗活动精品榜首。

  • 4、下列关于《海底两万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通过非凡的想象力,在《海底两万里》一书中,描绘了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

    B.尼摩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执着不屈,是一名反抗压迫的战士。这一形象正是凡尔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C.“鹦鹉螺号”潜艇从太平洋出发,尼摩船长他们经历了很多险情,曾在印度洋遭遇巨型章鱼,在大西洋肉搏鲨鱼等。

    D.康塞尔是阿龙纳斯的仆人,随阿龙纳斯出海,后被尼摩船长捉入“鹦鹉螺号”,最后逃了出来。

  •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荷叶铺满了河面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B.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 在这些词中,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D. 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大约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 6、下列句子的语病辨析和修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猪肉价格不再上涨,国家将增加牛羊肉、禽肉、鸡蛋生产和供应,确保墼体肉类蛋白市场供应基本充足。(成分赘余,将“基本”删除)

    B.从全国各地来看,垃圾分类普遍存在着分类运输不协调、分类处理不匹配、分类收集不清晰等问题。(语序不当,应将“分类收集不清晰”调换至“分类运输不协调”前)

    C.只要以玩游戏的方式,通过分析孩子们的自我分享,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心理老师才可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成分残缺,将“心理老师”调换到句首)

    D.一般来说,饭后30分钟到2个小时之间饮用酸奶效果最佳,因为人在通常状况下,胃液的PH值大约在1-3左右。(用词不当,将“左右”改为“之间”)

  • 7、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本学期我们学的课文《动物笑谈》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你知道书名为什么叫《所罗门王的指环》吗?作者劳伦兹作了这样的说明:根据史科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________

    ①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要不是靠魔戒的力量,就算是最亲密的宠物,老国王也听不懂它在说些什么。

    ②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③而且,当他不再拥有魔戒时,他甚至会硬着心肠对待动物。

    ④所罗门王是在盛怒中将魔戒抛得老远的,那是因为有一只夜莺向他泄密:他那九百九十九位爱妃之中,有一位爱上了年轻的小伙子。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④③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世耕(属于) 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B.父其然也(认为……有利)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团结宗族)

    C.日仲永环谒于邑人(通,牵,引)   材人远矣

    D.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 受之天也(他)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七年,还自扬州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的一,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4】结合仲永由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句子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2)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5)《论语》中阐释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感悟乡情,品尝槐蜜味道

    永远的槐花蜜

    赵学儒

    ①初夏,老乡进城,带来蜂蜜,是槐花蜜,即槐花盛开时蜜蜂采粉酿成的蜜。老乡说,这是头茬槐花蜜,是一年中最好的蜜,是咱太行山区最地道的蜜。老乡的一番话,把我带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太行山老家。

    ②我老家是个被大山围起来的村子,因为少雨,山上栽满耐旱的槐树,每年春天柳绿之后,山上的槐树便开了花。近看朵朵串串,远望成片,从空中俯视,沟沟梁梁都是雪色。轻风摇曳,花海泛起股股波浪,吹来缕缕花香。这时,便有无数蜜蜂如天兵天将蜂拥而至,之后趴在花蕊上,再无声息,专心采粉。

    ③那时老家穷,乡亲们都要采槐花,或自己吃,或喂猪。一次,我跟母亲上山去采花,她用长钩勾下树枝,我把槐花摘下,放到袋子里。母亲的手被槐刺刺破,鲜血直流,母亲却笑笑,甩甩手指上的血,继续采。我家八口人,爷爷奶奶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我爸在外地教书,很长时间回家一次,我们兄妹四个都在上学,母亲的辛劳可想而知。

    ④记得那日母亲穿了一件绿褂子,在白色花海中格外显眼。橘红的阳光也从树缝探下头来,与她的微笑糅在一起,越发灿烂。我摘了一朵小花放到嘴里,咂咂滋味,开始有点苦涩,却越嚼越香、越嚼越甜。我们满载而归,身上还带着香甜的味道。

    ⑤母亲把槐花带回家,摊在干净的地上晾晒,便于存放。接着,她开始鼓捣猪食。她把槐花放进大锅,点燃灶膛的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槐花瘪下去了,又把一些谷糠放进去搅拌,再兑些凉水,开始喂猪。圈里是黑白两只猪,一顿吞咽。年终,母亲把一只猪卖掉,还“缺粮款”,另一只杀了,肥肉炼成坨,作为全家一年的油水。

    ⑥我成家之后,在附近的水电站上班,家里的事基本落在妻子肩上。我上班是三班倒,一次早上下班回家,知道妻子去采槐花了,便去接她。山上,阳光灿烂,就像舞台上的灯光,槐花漫山遍野地舞蹈。一群群蜜蜂来了走,走了来,嗡嗡声此起彼伏。在这片雪白的花海中,妻子头上的红纱巾分外妖娆。采完花,妻子开始下山。她的肩上背着装满槐花的筐子,筐子上还摞着鼓鼓囊囊的麻口袋。下坡时几乎是一路出溜,妻子的腰杆却总是挺得笔直,抵住筐子和口袋。回到家,她解下被汗水浸透的纱巾,让我替她拔头皮里的槐刺。猛地拔出来,殷红的血也跟着渗出来。

    ⑦那年,我们家盖新房,妻子特地养了三只猪,或卖了钱支付材料费,或用来招待帮工。为了让猪吃饱喝足快些长大,妻子采回了很多槐花,晾晒在房前屋后、坡坡台台,吸引了很多蜜蜂前来。

    ⑧老乡说,我知道城里什么都有,但这蜂蜜是自己家的,可甜了。我也没客气,认真地对老乡说,这蜂蜜永远是最好的。

    (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6月2日15版)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缕花香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波浪线的句子。

    4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画横线句的作用是什么。下文有句话跟它照应,你能找到吗?

    5细读全文,你怎么理解标题中“永远”的意思?

    6积累链接:春日槐花开,你还知道一句描写夏或者秋、冬季的花的诗句吗?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各题。

    车夫老马

    老舍

    正说到热闹中间,门忽然开了,进来一阵冷气。车夫们几乎都怒目地往外看,看谁这么不得人心,把门推开。

    门外的人进来了,也是个拉车的。看样子已有五十多岁,穿着件短不够短、长不够长的棉袄。两个耳朵冻得通红,红得像要落下来的果子;眉上、短须上都挂着些冰珠。一进来,摸住条板凳便坐下了,扎挣着说了句:沏一壶。

    茶还没有沏来,老车夫的头慢慢地往下低,低着低着,全身都出溜下去。

    大家马上都立了起来:怎啦?怎啦?说着,都想往前跑。

    别动!

    茶馆掌柜的有经验,拦住了大家。他独自过去,把老车夫的脖领解开,就地扶起来,用把椅子戗(qiànɡ,支撑)在背后,用手勒着双肩:白糖水,快!

    糖水刚放在老车夫的嘴边上,他哼哼了两声。

    喝点水!掌柜的对着他耳朵说。

    啊?老车夫睁开了眼,看见自己是坐在地上,腿蜷了蜷,想立起来。

    先喝点水,不用忙。掌柜的说。

    大家几乎都跑了过来。

    哎!哎!老车夫向四围看了一眼,双手捧定了茶碗,一口口地吸糖水。

    慢慢地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

    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地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祥子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地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

    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

    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地喊出来。

    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一个中年的车夫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

    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地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地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

    小马儿对着包子点了点头,吸溜了一下鼻子:爷爷吃三个吧,剩下都是我的。我回头把爷爷拉回家去!

    不用!老者得意地向大家一笑,回头咱们还是走着,坐在车上冷啊。

    老者吃完自己的份儿,等着小马儿吃净了包子,立起来,绕着圈儿向大家说:劳诸位哥儿们的驾啦!”伸手去拉小马儿。 祥子呆呆地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选自《骆驼祥子》第七章,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关于情节

    关于人物

    老马一进茶馆就晕倒

    老马生活很贫苦

    老马待人很

    老马对孙子很疼爱

    爷孙吃包子,谢别众人

    老马因孙子孝顺而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词句。

    (1)老者用手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

    (2)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分析加点的短句的好处)

    3“哎!”老者像是乐,又像是哭,向大家点着头。(为什么老马会有“像是乐,又像是哭”的表情?)

    4说说文中老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在生活中,父母和儿女在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作为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作为父母,常为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而困惑。两代人之家往往存在着意见的分歧。在你的家庭中有遇到这种情形吗?

    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写写你和父辈(父母或师长)之间曾发生的故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