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绥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然(chàng)  (huī)    士(jué)    独树一(chì)

    B.纯(cuì)    护(bì)     (xuàn)   差不齐(cēn)

    C.当(tuǒ)    待(nuè)    (huái)   热浪人(zhuó)

    D.和(ǎi)     伏(quán)   报(chěng)  人听闻(hài)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职(chèng) 静(mì) 育(fǔ) 根深固(dì)

    B. 放(zhàn)   狭(yì) 恿(sóng) 轻怕重(niān)

    C. 戒(chěng) 收(liǎn) 护(pì) 人忧天(qǐ)

    D. (qiè) (zhuō) (chén) 随声附(hè)

  • 3、文化积累——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以歌颂自然、母爱、童真为主题的《繁星》和《春水》。

    B.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第二辆车是在车行刘四爷的女儿虎妞的帮助下得到的。

    C.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掲露了“名医”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D.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 4、对下列加点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霎时,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A.代词   名词   形容词   代词

    B.名词   名词   形容词   代词

    C.代词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D.名词   形容词   形容词   代词

  • 5、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_______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_______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_______。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_______,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  恪守  规则  延伸 B.传承  恪守  准则  延续

    C.传承  保守  规则  延续 D.传播  保守  准则  延伸

  • 6、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出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等。

  •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xūn) 深(xiāo)   对(jiào)   痛绝(wǜ)

    B.育(pǔ) 呜(yè)   热(chì)   姗来迟(shān)

    C.朴(chún) 古(gèn)   (dào)   人不倦(huì)

    D.竹(miè) 红(yīn)   悔(chàn)   语无次(1ún)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丙】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按照要求,寻词问义。

    (1)根据下列两则材料,你推测出“引”的本义是_______,引申义是________,如【甲】文中的“引”。

    材料一:汉字“引”的演变。

    材料二:《说文解字》:“引,开弓也。从弓、ㄧ。”

    (2)仿照示例,完成填空。

    文言词汇

    例句

    成语

    解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不期而遇

    约定

    歆废书出看

    ________

    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

    ______

    【2】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请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随 君 直 到 夜 郎 西

    【4】诗文语言凝练,需要仔细揣摩。请从【甲】【丙】两文中,任选一个加点词仿照示例进行赏析。

    示例:我选【乙】文中“如故”。“如故”即像原来一样,写出了管宁读书保持认真专注,表现了他严于律己,淡泊名利。

    【5】三篇古诗文在内容上都涉及了_______话题,结合这一话题说说你从诗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按要求默写。

    (1)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______》)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

    (3)杨花榆英无才思,__________。(韩愈《晚春》)

    (4)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5)双免傍地走,________。(《木兰诗》)

    (6)《春夜洛城闻笛》中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子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思乡情的句子是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老海棠树》)

    (1)文章讲述了老海棠树下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老海棠树

    奶奶和“我”

    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____

    ____

    奶奶喊“我”下来帮她洗菜,“我”胡乱一洗

    ____

    听到奶奶扫院子,“我”赶紧去帮忙,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__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奶奶是个怎样的人。

    (3)你怎样理解文章结尾的“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4)阅读全文,试着分析文章的情感基调。

  • 11、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英语发芽,汉字开花

    路也

    ①行到国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成了一只盛满汉字的罐子,那些方块字由于忽然失去了使用场地,找不到及时的出口,只能在我这只高一米五八的罐子里面密封着、烦闷着、膨胀着、挤压着、惆帐着、等待着,仿佛里面关进了一群亮闪闪的蟋蟀,或者里面在日日夜夜地培育着催生着植物胚芽,跟生豆芽一般……我的天灵盖,也就是罐子上方那只圆圈的盖子,快要被压抑着的巨大的母语的力量掀开来了。

    ②有时,我又感到自己的身体是一只地面上的雷达,里面的导航系统装置完好,却怎么也搜索不到要找寻的飞行目标了,灵感不再,甚至连表情看上去都有些发呆了,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

    ③被英语包围,四面楚歌。

    ④可是这楚歌又让我无比兴奋,其实从感官到心理,我对英语都有着类似红杏出墙的热爱,它能带给我城池沦陷般的快乐,它的干练准确和绅士风度让我着迷,以至倾倒。

    ⑤我身体里的英语正在发芽,正在一点一点的挤走汉语的地盘。于是我很快就开始想念汉语了, 30多年来,第一次,我在一个没有它的地方想念它, A我想模仿都德《最后一课》里那个教师的口气武断的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时我才强烈地感觉到我原来是离不开它的,我对它的爱是前世的、今生的和来世的,我与它生死相依。我常常一个人在异国旅行,包里总塞着一本唐诗宋词元曲的选本,在英语那连绵不断蜿蜒起伏的大好河山里,想着古汉语的四合院和画栋飞檐,的确有着很奇特的感觉。在一面镶着字母似的卷涡纹边框的西式的镜子里,照见的却总是方块字里的中国,它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清晰。

    ⑥去看海明威和惠特曼,没有朝拜的心情,倒是有走亲戚串门的感觉。在路上我总是能想到“八里洼”这个地名,地球是圆的,我这样不停地走下去,途经海明威的家、惠特曼的家,途经梭罗的木屋,走过狄金森的窗下,最后一定还会走回到我的八里洼。

    ⑦诗都是后来写的了。我遥遥地赶回地球另一边,走在蒙着烟尘的天空下,沿着永远飘散着白菜味的街道拐进小巷,走进光线昏暗斑驳的楼道,回到那个属于我的小小角落,重新坐在那扇有着白杨树的南窗下,那雷达在汉语的领空重新有了信号,找到了目标……我感到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

    ⑧B那满满一罐子汉字,蟋蟀们蹦跳出来了,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压抑不住的茁壮的胚芽,都舒展开了枝叶,抽出茎干,开出花来诗后面,我没有像过去那样标上写作的日期,这次我标的是我最初想写这诗的时候的那个日期,我认为对于这些诗,产生想写它们的念头要比真正写出它们来更重要。

    ⑨诗写的是外国,但更是中国。

    1第②段中写到“我这只中国制造的雷达失灵了”,请简要概括失灵原因。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有人认为第⑤段A句中的“武断”用的不好,你的看法如何?说说理由。

    3请从修辞角度品析第⑧段中的B句。

    4第⑦段中“我”身处一个“小小角落”,却觉得“自己拥有了整个世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5下面是一些学者对路也(本文作者)作品的评价:

    ①幽默风趣,颇具新意

    ②想象丰富,风格鲜明而活泼

    ③淋漓的抒情,让心灵与文句都飞扬起来

    请在上面三点评价中,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一点,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明你选择的理由,并简要说明这一点评价对你平时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文题: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2)文题:幸福,其实很简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