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斑澜   深宵   千钧重负

    B.粗犷   安详   波光粼粼

    C.遗憾   闲暇   翻来复去

    D.矜持   取谛   截然不同

  •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散布到世界各地。

    B.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C.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D.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

  • 3、选出画横线字读音不同的项(  )

    A. 热 愁

    B. 蔽 绿

    C. 花 负

    D.

  • 4、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温(xùn)   怪(chēn)   (hé)        轻怕重(zhān)

    B.咒(zǔ)     待(nüè)     冽(lǐng)   咄逼人(duō)

    C.傥(tì)     塌(tān)       尾(kāo)     而不舍(qiè)

    D.狡(jié)   (mèi)       差(qīn)     人听闻(hài)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kuàng  蓄(zhù   人忧天(

    B.乳(   职(xùn   差(qīn   不经(dàn

    C.shà 塌(tān 不齐(

    D.huái   戒(chéng  chè   随声附

  •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chēng)职。

    B.从林则徐到杨靖宇、从邓稼先到杨利伟,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民族的(jí)梁始终挺拔不屈。

    C.有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niān)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D.就在那一(chà)时,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7、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菜畦  狂斓  臃肿  人迹罕至   B. 叮嘱  逼狭  丑陋  来势汹汹

    C. 阻仰  崎岖  屏嶂  荒草萋萋   D. 澎湃  怪诞  谰语  一泄万里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对下面文段中的加点词作出解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时:________ 说:________ 愠:________

    子曰:“温而知新 ,可为师矣。: ________ : 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将下列古诗默写完整。

    秋词

    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在美文诵读课上,小文朗读了散文《想起那年读书时》,同学们颇有感触。

    (1)作者回忆了几件好玩的读书往事,请阅读全文进行概括,并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去别人家读“报纸墙”→   ①     ③   →来到乡里读书,月光下读书

    (2)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 11、我读一本小书的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沈从文

    自从逃学成习惯后,我除了想方设法逃学,什么也不再关心。

    有时天气坏一点,不便出城上山里去玩,逃了学没有什么去处,我就一个人走到城外庙里去。本地大建筑在城外计三十来处,除了庙宇就是会馆和祠堂。空地广阔,因此均为小手工业工人所利用。那些庙里总常常有人在殿前廊下绞绳子,织竹簟,做香,我就看他们做事。有人下棋,我看下棋。有人打拳,我看打拳。甚至于相骂,我也看着,看他们如何骂来骂去,如何结果。

    从我家中到那个新的学塾里去时,路上我可看到针铺门前永远必有一个老人戴了极大的眼镜,低下头来在那里磨针。又可看到一个伞铺,大门敞开,作伞时十几个学徒一起工作,尽人欣赏。又有皮靴店,大胖子皮匠,天热时总腆出一个大而黑的肚皮(上面有一撮毛!)用夹板上鞋。又有剃头铺,任何时节总有人手托一个小小木盘,呆呆的在那里尽剃头师傅刮脸。又有铁匠铺,制铁炉同风箱皆占据屋中,大门永远敞开着。也可以看到一个小孩子两只手拉着风箱横柄,把整个身子的分量前倾后倒,风箱于是就连续发出一种吼声,火炉上便放出一股臭烟同红光。待到把赤红的热铁拉出搁放到铁砧上时,这个小东西,赶忙舞动细柄铁锤,把铁锤从身背后扬起,在身面前落下,火花四溅的一下一下打着。日子一多,关于任何一件铁器的制造秩序,我也不会弄错了。

    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每天可以从他那里看出有多少人接亲,有多少冥器,那些定做的作品又成就了多少,换了些什么式样。并且还常常停顿下来,看他们贴金敷粉,涂色,一站许久。

    若在四月落了点小雨,山地里田塍上各处都是蟋蟀声音,真使人心花怒放。在这些时节,我便觉得学校真没有意思,简直坐不住,总得想方设法逃学上山去捉蟋蟀。有时没有什么东西安置这小东西,就走到那里去,把第一只捉到手后又捉第二只,两只手各有一只后,就听第三只。我总还可以想方设法把第三只从泥土中赶出,看看若比较手中的大些,即开释了手中所有,捕捉新的,如此轮流换去,一整天方捉回两只小虫。城头上有白色炊烟,街巷里有摇铃铛卖煤油的声音,约当下午三点左右时,赶忙走到一个刻花板的老木匠那里去,很兴奋的同那木匠说:师傅师傅,今天可捉了大王来了!

    那木匠便故意装成无动于衷的神气,仍然坐在高凳上玩他的车盘,正眼也不看我的说:不成,要打得赌点输赢!我说:输了替你磨刀成不成?

    嗨,够了,我不要你磨刀,你哪会磨刀!上次磨凿子还磨坏了我的家伙!

    这不是冤枉我,我上次的确磨坏了他一把凿子。不好意思再说磨刀了,我说:

    师傅,那这样办法,你借给我一个瓦盆子,让我自己来试试这两只谁能干些好不好?那木匠想了想,好像无可奈何才让步的样子。借盆子得把战败的一只给我,算作租钱。

    我满口答应:那成,那成。

    于是他方离开车盘,很慷慨的借给我一个泥罐子,顷刻之间我就只剩下一只蟋蟀了。这木匠看看我捉来的虫还不坏,必向我提议:我们来比比,你赢了,我借你这泥罐一天;你输了,你把这蟋蟀输给我,办法公平不公平?我正需要那么一个办法,连说公平,公平。于是这木匠进去了一会儿,拿出一只蟋蟀来同我的斗,不消说,三五回合我的自然又败了。他的蟋蟀照例却常常是我前一天输给他的。那木匠看看我有点颓丧,明白我认识那匹小东西,担心我生气时一摔,一面赶忙收拾盆罐,一面带着鼓励我的神气笑笑的说:老弟,老弟,明天再来,明天再来!你应当捉好的来,走远一点。明天来,明天来!

    我什么话也不说,微笑着,出了木匠的大门,空手回家了。

    (选自《从文自传》),有删改)

    【1】文中的“我”看似不受管教,屡次逃学,但非常讨人喜欢。请用两个词语写出“我”的形象特点,并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2】为文中画线的句子作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老弟,老弟,明天再来,明天再来!你应当捉好的来,走远一点。明天来,明天来!”

    【3】细读文章,完成对话。

    【4】读了本文后,有位同学在网上发贴求教: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耳边响起这句话”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书面整洁;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