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定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mǐn   lòu    tì    biàn

    Bjiū luō   gēng  qín

    Cníng  méi    tú   chǔn

    Dqiào   páng  zuò   shàng

     

  • 2、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

    A.《朝花夕拾》所描绘的人物画卷中,有迷信而善良的长妈妈,有严谨而正直的藤野先生,有自私而使坏的衍太太,有贪婪而谨小慎微的陈莲河……

    B.《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沙僧、猪八戒等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主体部分“西天取经”由若干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

    C.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珠而触犯天条,后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免于死罪,被贬到鹰愁涧等待唐僧。

    D.《五猖会》中“我”终于完成了背书任务,得以去五猖庙看渴盼已久的迎神赛会,五猖会也确实很热闹。

    E.《二十四孝图》中描绘的孝道文化,既有值得提倡的部分,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也有应该批判甚至摒弃的部分,如“陆绩怀橘”“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èng)  轻(jié) 察(jué) 开(zhàn)

    B. (kǎi)   然(jié) 惭(kuì) 锦(cù)

    C. (zuó)   油(línɡ)  收(liǎn)  书(shū)

    D. 如(pì) 食(mì)   若(tǎnɡ)  搓(liǎn)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近期的各类口罩生产量,除了满足中国市场以外,还销往海外各国。

    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正当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

  • 5、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诗。

    B.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传诵

    C.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桑梓”、“桃李”、“婵娟”、“鸿儒”来指代家乡、学生、月亮、老师。

  • 6、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 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 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B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富春山居图》描绘的富春江两岸初秋的山光水色,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卖油翁》,完成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射于家圃

    2)尔安敢吾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尔敢轻吾射/能辨我是雄雌

    B.微颔之/当涉猎

    C.睨之,久而不/旦辞爷娘

    D.但手熟/安敢轻吾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

    【5】结合短文,说说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名句默写

    (1)郑谷的《鹧鸪》写得哀怨凄切, 两句让人仿佛置身湖边古庙,聆听着鹧鸪的声声悲鸣。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诗中描写作战激烈的句子是:  

    (3)白居易在《观刈表》中描写割麦者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4)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中 两句借梅花来写当时政治的险恶和自己孤独之情。

    (5)《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雄奇壮美的大漠风光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乡间的荷塘

    钟 文

    ①家乡的村前,有一口很大而水不深的荷塘。打从记事起,我们这些光着屁股的村童,每逢夏天常在荷塘边玩耍。

    ②我们用废纸结成了一只只小纸船放进荷塘,让风儿吹进荷叶底下,看谁结的小纸船被风吹得快吹得远。那时,荷叶的青翠、碧绿,以及荷塘的徐徐清风,好像与我们无关。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我们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还没学会欣赏。确切地说,那时,我们是冲着荷塘里的水来这里玩耍的。

    ③我们在这里玩耍的内容可多着呢,除了结纸船以外,还脱下头上戴的小草帽用来捉荷塘里的小鱼小虾。有时,为了不被烈日晒着,我们还摘来一块块荷叶,用篾条串起来,披在身上遮挡强烈的阳光。有时我们还在荷塘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泥人,然后用来互相投掷取乐;有时,冒着火辣辣的太阳,大家一起跳进荷塘,利用荷叶做掩护,玩起水中的捉迷藏!

    ④也记不起多少次了,我们玩耍得兴趣正浓,不管父母怎样叫唤,照样是你唤你的,我玩我的。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

    ⑤光阴荏苒。后来我长大了,读书、参军,接着外出参加工作了,就再不像儿时那样到荷塘边来玩耍了。

    ⑥每次回去,我都重拾孩提时的那段时光,又一次次地来到荷塘,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

    ⑦盛夏之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夏雨常光顾。在雨帘中,漫步在荷塘的周边,那雨打荷叶发出一阵阵“扑扑”的响声,倒像是为我这位打道回乡的人鼓掌欢迎呢。更有映入眼帘的是雨打荷叶摇头晃脑的姿势,真像荷叶在风雨中开心得意地尽情舞蹈!

    ⑧夏雨过后,荷塘的景致更加迷人。那一枝枝迎风摇曳的荷叶,经过雨水的洗礼,宛如一个个刚出浴的美人儿,打着一把把翠绿色的小伞,站立在雨水盈盈的池塘中,显得更加妩媚,更加艳丽,更加楚楚动人!更为诱人观赏的是在那朵朵硕大的荷叶上面,还盛着一瓢瓢雨水,当阵阵微风吹来,摇摇欲坠。雨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呈现出深蓝浅绿的色泽,真像一个个绿色的玉盘,盛放着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圆的、晶莹剔透的珍珠玛瑙!

    ⑨令人最爱观赏的还数是夏夜乡间的荷塘月色。

    ⑩盛夏之夜,当一轮明月悬挂在天幕之上,荷塘里那挂满露珠的荷叶,在月光的照射下,泛着闪闪的银光,这时的荷塘之中,月光如泻,不时还传出一阵阵“咯咯”的蛙鸣。恰在这个时候,只要站在荷塘周边静静地欣赏,那满塘的月光,以及那琅琅的蛙鸣,何不令人如醉如痴……

    1选文回忆了“我”孩提时在荷塘里玩耍的情景。除了放纸船放进荷塘、用篾条串起荷叶挡阳光之外,还回忆了哪些好玩的游戏?

    2请根据括号中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直到最后,父母生气了,拿着竹棍子气冲冲地赶到,我们才肯回去。”(人物描写角度)

    3小晗在读⑥~⑩时被作者描绘的三幅家乡荷塘自然风光图给深深打动,她想给这三幅自然图景分别取个小标题,你能帮她完成吗?

    4这篇散文通过对乡间荷塘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林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随。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革。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祜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虽然是“白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而来,以坚忍自持的。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1】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

    【2】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引用了很多诗句,有什么作用?试举一例说明。

    【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将《总有一种 在心头》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