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稠密     吞噬     烦燥     言外之义     妇孺皆知

    B.修茸     惶恐     羸弱     姗姗来迟     锋芒必露

    C.荒辟     取缔     愧怍     如释重负     鞠躬尽瘁

    D.矜持     执着     震悚     语无伦次     家喻户晓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B.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C.了解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D.《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

  • 4、下面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这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B.题目的原意是早晨的花在傍晚拾起,这里是指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文字。全书共十篇文章,我们已经学过的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D.《琐记》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 5、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臧克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 6、下列句子表达感情最强烈的一项是(     

    A.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难道不令人惊叹吗?

    B.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C.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令人惊叹。

    D.令人惊叹,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

  •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电影中的美国西部边疆与历史事实大相径庭

    B. 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是不正确的。

    C. 在学习上,我们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要不求甚解

    D.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欲可耳                           (4)邴原少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

    【3】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B.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C.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D.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4】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讲________ 的道理,乙文侧重赞美________的品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文名句填空。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4)___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___________________,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8)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汪曾祺

    ①沈从文先生逝世后,傅汉斯、张充和从美国电传来一幅挽辞。字是晋人小楷,一看就知道是张充和写的,词想必也是她拟的。只有四句: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②沈先生的血管里有少数民族的血液,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大都有一股蛮劲,狠劲。沈先生瘦瘦小小,但他少年当兵,漂泊转徙,行军、拉船,锻炼出一副极富耐力的体魄。二十岁冒冒失失地闯到北平,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冬天屋里生不起火,用被子围起来,还是不停地写。

    ③我一九四六年到上海,因为找不到职业,情绪很坏,他写信把我大骂了一顿,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支笔,怕什么!”。后来,他真的用一支笔打出了一个天下了。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真是一个奇迹。

    ④沈先生很爱用一个别人不常用的词:“耐烦”。他说自己不是天才,只是耐烦。一个时期,沈先生每个月都要发表几篇小说,每年都要出几本书,被称为“多产作家”。但是写东西从来不是一挥而就的。他年轻时常常日以继夜地写。有时夜间写作,竟致晕倒,伏在自己的一摊鼻血里,第二天才被人发现。我就亲眼看到过他的带有鼻血痕迹的手稿。

    ⑤他的作品看起来很轻松自如,若不经意,但都是苦心刻琢出来的。《边城》一共不到七万字,他告诉我,写了半年。沈先生爱改自己的文章。他的原稿,一改再改,天头地脚页边,都是修改的字迹,蜘蛛网似的,这里牵出一条,那里牵出一条。作品发表了,改。成书了,改。沈先生的作品写得最快,改得最少的,只有一本《从文自传》。这本自传没有经过冥思苦想,只用了三个星期,一气呵成。

    ⑥他很爱他的家乡。他的《湘西》《湘行散记》和许多篇小说可以作证。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棉花坡,谈起枫树坳——一到秋天,满城落了枫树的红叶。一说起来,不胜神往。黄永玉画过一张凤凰沈家门外的小巷,屋顶墙壁颇零乱,有大朵大朵的红花——不知是不是夹竹桃,画面颜色很浓,水气泱泱。沈先生很喜欢这张画,说:“就是这样!”

    ⑦八十岁那年,他在家乡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打鼓的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沈先生听了,说:“这是楚声,楚声!”他动情地听着“楚声”,泪流满面。

    ⑧他的家乡每年有人来看他,沈先生非常亲切地和他们谈话,一坐半天。每当同乡人来了,原来在座的朋友或学生就只有退避在一边,听他们谈话。

    ⑨沈先生对青年的帮助真是不遗余力。他曾经自己出钱为一个诗人出了第一本诗集。一九四七年,诗人柯原的父亲故去,家中拉了一笔债,沈先生提出卖字来帮助他。他对学生的作品细心修改,寄给相熟的报刊,尽量争取发表。他这辈子为学生寄稿的邮费,加起来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抗战时期,通货膨胀,邮费也不断涨,往往寄一封信,信封正面反面都得贴满邮票。为了省一点邮费,沈先生总是把稿纸的天头地脚页边都裁去,只留一个稿芯,这样分量轻一点。稿子发表了,稿费寄来,他必为亲自送去。我在昆明写的稿子,几乎无一篇不是他寄出去的。

    ⑩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空袭,他们全家有一阵住在呈贡新街,后迁跑马山桃源新村。沈先生有课时进城住两三天。他进城时,我都去看他,交稿子,看他收藏的宝贝,借书。沈先生的书是为了自己看,也为了借给别人看的。“借书一痴,还书一痴”,借书的痴子不少,还书的痴子可不多。有些书借出去一去无踪。

    沈先生的家庭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家庭,随时都在亲切和谐气氛中。两个儿子,小龙小虎,兄弟怡怡。他们都很高尚清白,无丝毫庸俗习气,无一句粗鄙言语。一家人于钱上都看得很淡。《沈从文文集》的稿费寄到,九千多元,大概开过家庭会议,又从存款中取出几百元,凑成一万,寄到家乡办学。

    沈先生自奉甚薄。穿衣服从不讲究。他在《湘行散记》里说他穿了一件细毛料的长衫,这件长衫我可没见过。我见他时总是一件洗得褪了色的蓝布长衫,夹着一摞书,匆匆忙忙地走。解放后是蓝卡其布或涤卡的干部服,黑灯芯绒的“懒汉鞋”。有一年做了一件皮大衣,他穿在身上,说是很暖和,高兴得像一个孩子。

    他的丧事十分简单。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不收花圈,不放哀乐。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

    (原文/汪曾祺,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第③段中,作者说“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成了一个大作家,真是一个奇迹”。请阅读文章②—⑤段,概括奇迹产生的原因。

    【2】联系全文,说说第段写沈从文的家庭在文中的作用。

    【3】阅读全文,说说题目中“赤子其人”的具体内涵。

    【4】本文文字朴实,饱含深情。通读全文,回答文中饱含了作者哪些深情?

  • 11、守桥

    葛俊康

    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

    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挟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的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颗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轰轰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

    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地,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

    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桥上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剁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快回家去拿锯子。”

    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

    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栓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 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回答,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的最粗的树枝。

    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

    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

    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

    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

    1阅读文章,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

    开端

    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颗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

    发展

    (1)

    高潮

    (2)

    结尾

    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2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财富;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获得地位;有人认为,幸福意味着享有声誉;……也有人认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获得地位并不意味着幸福;也有人认为,享有声誉并不意味着幸福;……

    请以“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得少于500字,不得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